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优一号杂粳机插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月明 王海侯 +1 位作者 陆长婴 宋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11,共4页
以杂粳"常优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丰产示范与专题试验,分析探讨其高产形成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作用,以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有效穗... 以杂粳"常优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丰产示范与专题试验,分析探讨其高产形成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作用,以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有效穗,再次为结实率与千粒重。其直接通径量,每穗粒数高达1.958,分别为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的1.88、3.12和5.35倍。在适度足穗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增加粒数,对于夺取高产,乃至超高产,尤其重要。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施N水平与穴栽苗数对产量及构成要素均有积极的调控效应。合理施N有显著的增穗和增粒作用,但并非越多越好。增苗虽有增穗的积极作用,但减粒的负效则更大。由此提出,常优一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其适宜指标为270.0万穗/hm2,每穗16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 g,施N量270 kg/hm2,穴栽≤2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常优一号 产量形成规律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志明 刘生荣 王增信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稳产高产品种类型;中棉所45、99B、33B等品种,伏前桃比例超过50%,秋淋情况下棉铃霉烂率达18.5%-32.3%,为丰年能高产、灾年丰产不丰收品种类型。7月5日-8月5日为中棉所41集中成铃期,与关中棉区的最佳成铃期相吻合,根据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性和成铃规律,及时调整改进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产量形成规律 中棉所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