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楚
黄晶
+8 位作者
申哲
李继文
韩天富
艾栋
颜俊
孙耿
陈金
柳开楼
张会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0-99,共10页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
产量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6
2
作者
张秀芝
高洪军
+3 位作者
彭畅
李强
朱平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3-1481,共9页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 30 t/hm^2,折纯 N15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45 kg/hm^2,m^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 60t/hm^2,M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 M4NPK 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 9637 kg/hm^2,其次是 m^2NPK 处理,平均产量为 9422 kg/hm^2,CK 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551 kg/hm^2,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前 10 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2 与 M4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 NPK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之后至2017 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 NPK 处理平均提高 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在培肥 30 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 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SYI 为 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 10 年后出现显著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以M4NPK 和 M4 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 = 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 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 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肥可以快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为 0.35~0.47 g/kg,全氮含量增加 46.3%~84.2%,玉米产量稳定系数(SYI = 0.58)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可减少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因此,有机肥配施化肥是黑土区保证玉米稳产高产、不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肥料贡献率
土壤有机碳
全氮
产量可持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2 位作者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
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楚
黄晶
申哲
李继文
韩天富
艾栋
颜俊
孙耿
陈金
柳开楼
张会民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
郑州大学农学院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0-9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6705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20223BBF6102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ZDRW202408)。
文摘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
产量
指数
Keywords
soils
fertility
rice
yield
typical counties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分类号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6
2
作者
张秀芝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高强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3-148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D0800103,2018YFD0800905,2016YFE0112700-3)
文摘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 30 t/hm^2,折纯 N15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45 kg/hm^2,m^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 60t/hm^2,M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 M4NPK 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 9637 kg/hm^2,其次是 m^2NPK 处理,平均产量为 9422 kg/hm^2,CK 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551 kg/hm^2,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前 10 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2 与 M4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 NPK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之后至2017 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 NPK 处理平均提高 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在培肥 30 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 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SYI 为 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 10 年后出现显著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以M4NPK 和 M4 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 = 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 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 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肥可以快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为 0.35~0.47 g/kg,全氮含量增加 46.3%~84.2%,玉米产量稳定系数(SYI = 0.58)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可减少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因此,有机肥配施化肥是黑土区保证玉米稳产高产、不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黑土
肥料贡献率
土壤有机碳
全氮
产量可持续指数
Keywords
black soil
contribution rate of fertilizer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分类号
S141 [农业科学—肥料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5CB121107)
河北省农用地综合产能调查和评价项目(2007-4-2)资助
文摘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
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Keywords
Productivity of soil nutrient
Sustaining yield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Double cropping system
分类号
S147.2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张楚
黄晶
申哲
李继文
韩天富
艾栋
颜俊
孙耿
陈金
柳开楼
张会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张秀芝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李新旺
陈亚恒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