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松砂岩有水气藏产量劈分新方法
1
作者 王国锋 王小鲁 +2 位作者 奎明清 赵辉 苗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产量劈分是多层系气藏精细化描述的前提,然而目前常见的KH法、突变法、产气剖面测试以及其他产量劈分方法存在准确率低、无法长期动态产量劈分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点,结合考虑应力敏感的产能方程以及考虑水封气影响的有水气藏物质平... 产量劈分是多层系气藏精细化描述的前提,然而目前常见的KH法、突变法、产气剖面测试以及其他产量劈分方法存在准确率低、无法长期动态产量劈分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点,结合考虑应力敏感的产能方程以及考虑水封气影响的有水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迭代计算,并运用自动拟合方法对生产历史进行拟合,得到最优拟合参数,创新提出一种疏松砂岩有水气藏产量劈分新方法。结果表明,对于两层合采气井,合采层的层流系数、紊流系数不同时,产量贡献率曲线呈现“X”形变化趋势;合采层的动态储量不同时,产量贡献率曲线呈现“<”形变化趋势;合采层之间的层流系数、紊流系数、动态储量差异越大,合采层之间产量贡献率差异越大。通过对涩北二号气田某气井进行实例分析,发现研究成果对于疏松砂岩有水气藏产量劈分结果与产气剖面测试结果相近(平均误差4.70%),可以实时获得产量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有水气藏 水封气 多层合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差异的气井开发早期产量劈分方法
2
作者 淦文杰 吉礼东 +4 位作者 袁权 刘荣和 王永强 张骞 汪煜昆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气井产气量是多层合采气井评价各产层动用情况的基础参数。为解决多层合采气井的小层产量劈分不准确的难题,基于气层产能差异与物质平衡原理,根据储层地质参数和生产动态数据,对处于不稳定渗流阶段的气井进行产量劈分,形成了一种基于产... 气井产气量是多层合采气井评价各产层动用情况的基础参数。为解决多层合采气井的小层产量劈分不准确的难题,基于气层产能差异与物质平衡原理,根据储层地质参数和生产动态数据,对处于不稳定渗流阶段的气井进行产量劈分,形成了一种基于产能差异的多层合采气井早期产量劈分方法,并以两层合采井为例构建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投产5 a的气井,基于产能差异的产量劈分方法与数值模拟法相比,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准确性较高;与仅考虑静态参数的KH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精度大幅提高;由于误差累积效应,该方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基于产能差异的气井开发早期产量劈分方法可快速获取开发早期合采气井各小层的产量,为合采气井产量的准确劈分提供了新的计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气井 产能差异 物质平衡方程 产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油藏油水井产量劈分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成勇 柳金城 +2 位作者 李晓茹 叶慧平 丁晓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稳产的形势较严峻,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十分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必须要走精细开发的路子,而油水井产量劈分是多层油藏精细开发的基础。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建立多层合采...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稳产的形势较严峻,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十分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必须要走精细开发的路子,而油水井产量劈分是多层油藏精细开发的基础。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建立多层合采井分层流量计算理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分层流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油水井产量劈分的具体指导原则,对现场多层合采油井产量进行了劈分工作。对于油田精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产量 多层合采 层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砂岩油藏多因素综合约束的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兆平 岳世俊 +2 位作者 郑长龙 刘雄志 陈更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确定产量劈分计算节点;(2)根据采油井的射孔投产情况、弹性开采情况、封层补孔和产液剖面测试结果,遵循"节点之间进行线性内插,节点之外进行线性外推"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类型节点的计算方法;(3)编制产量劈分的计算程序。通过上述措施,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200余口井进行了精确劈分,劈分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以及产液剖面测试结果较为吻合。该产量劈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油藏 地层系数 产液剖面 计算节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边水不同压力系统油藏产量劈分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博 张亮 +3 位作者 周雅杰 李鹏冲 赵长虎 鞠成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8424-8427,共4页
对于水驱油藏,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含水率必然会不断上升,导致油水相对渗流能力不断变化;同时合采层位的天然能量不同,也必然会导致各层生产压差不同,即各层的生产动力不同,因此高含水阶段不同压力系统储层产量劈分问题十分复杂。从渗... 对于水驱油藏,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含水率必然会不断上升,导致油水相对渗流能力不断变化;同时合采层位的天然能量不同,也必然会导致各层生产压差不同,即各层的生产动力不同,因此高含水阶段不同压力系统储层产量劈分问题十分复杂。从渗流理论出发,结合油水相渗关系,推导出地面含水率与地层含水饱和度关系,最终建立了不同层位的产量劈分模型,解决了生产压差和相对渗透率变化对产量劈分的影响。运用该方法,准确可靠地解决了塔中16油田产量劈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压力系统 油水相渗 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地理分异 被引量:16
6
作者 宇万太 张璐 +2 位作者 殷秀岩 马强 沈善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31,共4页
根据 3个地点中长期田间试验联网比较研究发现 ,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可明显减少作物产量的年际波动 ,使作物具有较好的产量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产量增益与化肥施用和所处气候区的热量因素有关。在无化肥的前提下 ,保持 ... 根据 3个地点中长期田间试验联网比较研究发现 ,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可明显减少作物产量的年际波动 ,使作物具有较好的产量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产量增益与化肥施用和所处气候区的热量因素有关。在无化肥的前提下 ,保持 80 %循环率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平均粮食增产量从北向南分别是 :海伦 2 62kg·hm-2 ( 14年平均 ) ,沈阳 95 6kg·hm-2 ( 12年平均 ) ,桃源 3 0 63kg·hm-2 ( 11年平均 ) ;在施用N、P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其增产量分别为 :海伦2 5 0kg·hm-2 ( 14年平均 ) ,沈阳 489kg·hm-2 ( 12年平均 ) ,桃源 15 3 1kg·hm-2 ( 11年平均 )。表明养分循环再利用这一生态过程所产生的效应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据此可以认为 ,保持农业中养分循环再利用对于热量充沛的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利用 产量增益地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产量劈分新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立 喻高明 +2 位作者 傅宣豪 罗晓芳 何桂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多层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准确的产量劈分是实施油田开发增产措施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常规的产量劈分方法在多层油藏产量劈分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已难以解决多层油藏产量劈分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多层油藏产量劈分结果的精度,在... 多层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准确的产量劈分是实施油田开发增产措施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常规的产量劈分方法在多层油藏产量劈分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已难以解决多层油藏产量劈分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多层油藏产量劈分结果的精度,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一种新的产量劈分预测模型,并运用遗传学算法,将不确定的因素整体优化求解,进而进行多层油藏产量劈分。该方法应用于M油田X区块产量劈分,与常规方法相比,其计算结果较实测值偏差7.4%,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优势明显,能够较好解决多层油藏产量劈分问题,为实际油藏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产量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遗传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储层多层合采条件下的产量劈分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肖萌 张枫 +3 位作者 蔡银涛 郭立波 王玉珍 潘婷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66-171,共6页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产液剖面,尤其对层间差异较大的薄互储层合采井,更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状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储层 合采井 产量 相渗曲线 小层井控地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第二段深层致密气藏多层合采井产量递减劈分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詹泽东 郭科 +2 位作者 詹国卫 黎华继 胥德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8-473,490,共7页
开展深层致密气藏气井产量递减模型研究,探索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方法。通过对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气井开展递减模型诊断,明确了深层致密气藏单层井产量递减遵循Arps递减模型且多层合采井产量递减出现“拐点效应”,同时递减... 开展深层致密气藏气井产量递减模型研究,探索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方法。通过对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气井开展递减模型诊断,明确了深层致密气藏单层井产量递减遵循Arps递减模型且多层合采井产量递减出现“拐点效应”,同时递减指数普遍大于1的特征;进而以Arps递减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深层致密气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数学模型;理论推导表明,新模型具有“产量加权”“瞬时递减率”“瞬时递减指数”三大效应,满足四大守恒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四大守恒方程建立了最优化模型参数求解方法。将新模型应用于开发实践,一方面可以利用“拐点效应”进行气井多层合采状态判别与正演气井产量递减响应特征分析,另一方面可有效劈分多层合采井各产层段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须家河组 递减模型 产量 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强底水凝析气顶油藏地面产量劈分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娜 印婷 +3 位作者 郑小杰 马新平 刘蕊 谢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65-70,共6页
塔河油田强底水凝析气顶油藏是由气顶、油层及大底水组成的砂岩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因气顶和底油采出不均衡,导致气窜或油窜,开发效果较差。针对塔河油田T区块块状底水气顶油藏的实际生产状况,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气油比与密度的变化,... 塔河油田强底水凝析气顶油藏是由气顶、油层及大底水组成的砂岩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因气顶和底油采出不均衡,导致气窜或油窜,开发效果较差。针对塔河油田T区块块状底水气顶油藏的实际生产状况,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气油比与密度的变化,探索了一种劈分气顶、油藏地面产量的新方法——单井生产阶段综合劈分法,应用此方法分别计算了气顶油藏的原油、凝析油、凝析气、溶解气的采收率,分别为12.28%、22.96%、29.75%、12.05%,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相比较,认为比较符合该类油藏的开发特点,而且现场操作较为简单。通过气顶油藏采收率的计算,了解气顶、油藏的开发状况,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区块的开发潜力,以便于更合理地开发气顶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顶油藏 原油 凝析油 凝析气 溶解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肥用量对早熟油菜籽粒产量与油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昌 谭太龙 +5 位作者 杨勇 宋海星 刘强 彭建伟 荣湘民 官春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用量包膜肥与普通肥对早熟油菜籽粒产量和油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相同用量的普通肥处理,包膜肥处理中B2(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2 066.9 kg/hm2,普通肥处理...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用量包膜肥与普通肥对早熟油菜籽粒产量和油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相同用量的普通肥处理,包膜肥处理中B2(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2 066.9 kg/hm2,普通肥处理中A2(普通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1 839.4 kg/hm2,B2较A2处理的产量提高12.37%;油分产量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一致,处理B2最高,为874.5 kg/hm2,比处理A2(油分产量为792.8 kg/hm2)提高10.30%,且包膜肥对油分产量的提高效率随着包膜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产量贡献最大;包膜肥处理产量的稳定系数较普通肥处理小。综合油菜籽粒产量、油分产量及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在本试验所设处理中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的B2处理较好,且株高、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包膜肥 籽粒产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产量劈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曹光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针对厚层块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在动态分析以及区块测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油层动用范围随蒸汽吞吐周期变化的规律,并采取基于油井加热体积的新型产量劈分方法,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在辽河油田冷41块的应... 针对厚层块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在动态分析以及区块测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油层动用范围随蒸汽吞吐周期变化的规律,并采取基于油井加热体积的新型产量劈分方法,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在辽河油田冷41块的应用实践表明,该产量劈分方法既符合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又适应厚层块状油藏地质特征。该方法精确、实用,可信度较高,为类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厚层块状 产量 剩余油研究 冷41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水饱和度的产量劈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继成 王潇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为掌握油井分层动用状况在多层油藏精细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在常规产量劈分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产量劈分方法.该法将小层含水饱和度作为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相渗曲线将油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小层含水饱和度相结合,将油水相... 为掌握油井分层动用状况在多层油藏精细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在常规产量劈分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产量劈分方法.该法将小层含水饱和度作为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相渗曲线将油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小层含水饱和度相结合,将油水相相对渗透率看作小层含水饱和度的函数.综合考虑小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小层含水饱和度对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关增产资料,并结合剖面测试资料对劈分结果进行修正.应用该法进行产量劈分,精确度高、适用性强,可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 小层含水饱和度 相渗曲线 增产措施 剖面测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34
14
作者 阚利岩 张建英 +2 位作者 梁光迅 孙庆春 张景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37-39,共3页
尝试运用一种新型的产量劈分方法 ,以解决水驱砂岩油藏 ,尤其是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过程中 ,基础工作量繁重、技术精度要求高、研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运用该方法 ,在沈67块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过程中 ,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 :... 尝试运用一种新型的产量劈分方法 ,以解决水驱砂岩油藏 ,尤其是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过程中 ,基础工作量繁重、技术精度要求高、研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运用该方法 ,在沈67块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过程中 ,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 :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 ,与常规方法相比 ,具有与油藏开发资料结合更加紧密、技术手段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油藏 产量 剩余油研究 方法 探讨 沈6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水相渗的合采气井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宇玲 周琴 +1 位作者 关富佳 朱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6,共4页
以气水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从岩心测试资料出发建立井口综合数据、小层数据以及小层流体饱和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求取气井生产任意阶段的合采层段各小层的相渗,并结合相渗进行产量劈分。该产量劈分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只靠静态参数无法考... 以气水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从岩心测试资料出发建立井口综合数据、小层数据以及小层流体饱和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求取气井生产任意阶段的合采层段各小层的相渗,并结合相渗进行产量劈分。该产量劈分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只靠静态参数无法考虑动态变化影响和不能识别开发过程中储层特性变化的弊端。实践证明:该方法与气藏开发资料结合更加紧密,可以较好地解决薄互层砂岩气藏的产量劈分问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产量 相渗 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对渗透率变化的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源流 杨兆平 +2 位作者 潘多寿 岳世俊 刘雄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6,85,共6页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动态变化的常规地层系数(KH值)法相比,考虑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的产量劈分结果比KH值劈分的小层产量更加接近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劈分结果和实际生产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小层的产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 砂岩油藏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地层系数 注水开发 多层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糖41号等新品种在高水肥条件与宽窄行种植的产量和蔗糖分表现
17
作者 许树宁 梁阗 +4 位作者 唐胜 王维赞 黄海荣 李跃进 李杨瑞 《广西糖业》 2016年第5期3-6,37,共5页
在较高水肥与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作对照,对桂糖41号、43号和45号等三个甘蔗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不同品种生长、产量及蔗糖分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三个新品种蔗茎产量均超过对照种新台糖22号,以桂糖41号产量最高;三个... 在较高水肥与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作对照,对桂糖41号、43号和45号等三个甘蔗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不同品种生长、产量及蔗糖分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三个新品种蔗茎产量均超过对照种新台糖22号,以桂糖41号产量最高;三个新品种的平均甘蔗蔗糖分也都超对照种,其中桂糖43号和45号蔗糖分增长较大,桂糖41号略有增长;单位面积含糖量与蔗茎产量和甘蔗蔗糖分一样,所有桂糖新品种都超过对照。综合各品种的表现,认为参试的三个桂糖新品种其综合性状均优于新台糖22号;而三个新品种之间则以桂糖43号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肥水与宽窄行 桂糖新品种 产量与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新方法在W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付强 薛国庆 +2 位作者 任超群 林瑞敏 罗佼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515,共4页
针对W油田多层合采井生产过程中出现产液量、流压双下降的储层污染现象,同时受限于海上油田作业成本高,产出剖面测井数据少,造成小层产量劈分困难,对小层采出程度及含水率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相渗曲线、生产测井和压力恢复试井等数... 针对W油田多层合采井生产过程中出现产液量、流压双下降的储层污染现象,同时受限于海上油田作业成本高,产出剖面测井数据少,造成小层产量劈分困难,对小层采出程度及含水率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相渗曲线、生产测井和压力恢复试井等数据,建立了小层产量劈分数学模型,提出了渗透率修正地层系数法产量劈分公式。在考虑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上,引入污染层无因次采液指数校正,进一步提高了小层产量劈分与含水率预测精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W油田A2井,含水率预测值与实际值只相差1.9%。通过细分层系,改善纵向开发矛盾,实施卡换层控水措施,预计可以累计增产原油1.70×104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储层污染 产量 含水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生产数据的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新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建华 晏庆辉 +2 位作者 骆逸婷 于成超 张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前现场一般采用PLT测试分析合采井各层的采出情况,但测试成本高,持续获取较困难。利用相渗曲线回归公式结合Buckley-Leveret方程、水相分流量方程建立了两相渗流产量计算公式,并分见水前后两种情况进行合采井产量劈分计算;为减小误差... 目前现场一般采用PLT测试分析合采井各层的采出情况,但测试成本高,持续获取较困难。利用相渗曲线回归公式结合Buckley-Leveret方程、水相分流量方程建立了两相渗流产量计算公式,并分见水前后两种情况进行合采井产量劈分计算;为减小误差,借鉴数值模拟处理思路,通过修正渗流参数拟合PLT测试数据以提高劈分结果准确性,形成了一种基于历史生产数据的产量劈分新方法。W1油田W1-8井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产量劈分结果与现场测试资料劈分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与数值模拟法劈分结果接近(误差小于5%)。新方法适用于压力资料丰富、有产出剖面测试资料的边水驱油藏,可代替数值模拟用于快速获取合采井劈分产量以指导现场油井动态跟踪等分析工作,为边水驱油藏合采井产量劈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T测试 合采井 回归公式 产量 边水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文红 任超群 +1 位作者 林瑞敏 付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受非均质性影响,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产出不均,随着含水率上升,产量劈分难度加剧,常规劈分方法的劈分结果会出现局部数据跳跃、油井水驱特征与各层产出规律矛盾等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即以生产... 受非均质性影响,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产出不均,随着含水率上升,产量劈分难度加剧,常规劈分方法的劈分结果会出现局部数据跳跃、油井水驱特征与各层产出规律矛盾等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即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以分层测试数据为约束,对油井实际液量进行时间重整化,应用产油量递减规律求取重整化后的各层产油量,进而得到重整化累产油、累产水和累产液量;选取水驱曲线建立不同时刻水驱规律表达式,拟合得到重整化水驱曲线特征参数;基于水驱规律一致原理,得到任一时刻各层实际累产数据,进而求得实际产油量。以南海西部文昌区天然水驱油藏X1井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计算结果与油井测试结果一致,且符合生产动态认识。本文方法可以降低常规理论计算中多种参数选取所带来的劈分误差,实际操作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多层合采 时间重整 产量 南海西部 合采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