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1
作者 王永奔 卢博雨 +5 位作者 张朋 姚有莉 吴国芳 张剑搏 罗璇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7-5680,共14页
本试验旨在从牦牛瘤胃中筛选鉴定高纤维素酶活性益生菌,为其后续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LB-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初筛产纤维素酶细菌,然后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纤维素酶活... 本试验旨在从牦牛瘤胃中筛选鉴定高纤维素酶活性益生菌,为其后续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LB-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初筛产纤维素酶细菌,然后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纤维素酶活性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益生性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试验共筛选获得10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其中5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3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菌株YR3.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78.09和54.69 U/mL。3)除了少数菌株耐受四环素和红霉素外,多数菌株对8种抗生素均敏感,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0株菌均不含ace、gelE和cylA毒力因子基因;菌株YR3.2的表面疏水率和自凝集率最高,分别为97.55%和80.84%。4)菌株YR3.2产酶条件最佳组合为初始pH 7.0、时间36 h、温度35℃,此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72.78 U/mL;液态发酵7 d,油菜秸秆和燕麦秸秆损失率分别为18.52%和23.34%。综上所述,菌株YR3.2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和益生特性,可作为候选菌株在饲草料加工和动物养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瘤胃 纤维素降解菌 纤维素 益生特性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堆肥效果研究
2
作者 伊国云 李娟 +1 位作者 程亮 王信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适用于青海地区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的菌株,提高堆肥效果。【方法】以青海省海北州森林土壤为样品,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法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目的】筛选出适用于青海地区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的菌株,提高堆肥效果。【方法】以青海省海北州森林土壤为样品,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法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优化其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制成菌剂后按1%的接种量接种于堆肥试验中,测定堆肥各项腐熟指标。【结果】筛选出的高活性降解菌MX-1-1为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mycoides),该菌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和外切-β-葡聚糖酶活性分别为24.95、11.36、16.15 U·mL^(-1)。最适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发酵条件:氮源牛肉膏、碳源CMC-Na、培养基初始pH 5.0、发酵温度20℃、培养时间3 d,优化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51.5%。堆肥过程中,添加MX-1-1菌剂的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pH波动幅度小。堆肥结束时,堆体电导率为0.96 ms·cm^(-1),含水量最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达腐熟标准,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优于未添加菌剂堆体和D50菌剂堆体。【结论】菌株MX-1-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能够促进堆体微生物代谢,加快堆体腐熟,并提高堆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纤维素 产酶条件优化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高效淀粉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3
作者 于善杰 张傲杰 +5 位作者 郑杰 于瑶 白雪晗 王平平 郭春生 张立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2-35,共14页
【目的】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淀粉的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为烟叶降解淀粉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从陕西省优质烤烟品种云烟97、云烟99和秦烟99烟叶中筛选降解淀粉的菌株,通过Hc值初筛、淀粉酶活力复筛、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 【目的】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淀粉的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为烟叶降解淀粉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从陕西省优质烤烟品种云烟97、云烟99和秦烟99烟叶中筛选降解淀粉的菌株,通过Hc值初筛、淀粉酶活力复筛、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确定优势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优势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共筛选出250株降解淀粉的菌株,并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ZJ-189为降解淀粉的优势菌株,酶活力达53.07 U/mL。将解淀粉芽孢杆菌ZJ-189进行紫外线处理,获得124株诱变菌株。通过淀粉酶活力复筛,筛选出高效降解淀粉菌株ZJ189-UV11,其淀粉酶活力为74.42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0.23%,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ZJ189-UV11菌株培养24 h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42℃、pH值7.5、转速200 r/min、接种比例1.2%。【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J-189为降解淀粉的优势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影响高效降解淀粉菌株ZJ189-UV11生长和酶活力的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解淀粉芽孢杆菌 紫外线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4
作者 郑莹 盛新和 张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232,共7页
该研究采用水解圈初筛法和蛋白酶复筛法从6月龄内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高产蛋白酶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 该研究采用水解圈初筛法和蛋白酶复筛法从6月龄内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高产蛋白酶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株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mys-01,其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鼠李糖乳杆菌mys-01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4 h、初始pH 6、乳清粉添加量4%、接种量为8.5%、麦芽浸粉添加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70.59 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8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鼠李糖乳杆菌 筛选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5
作者 毛晓霞 张信哲 +3 位作者 何伍佳 石东平 郑爱芳 王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7期141-148,154,共9页
为有效解决水稻秸秆、菌糠等农业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从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从而提高秸秆等农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复筛纤维素降解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 为有效解决水稻秸秆、菌糠等农业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从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从而提高秸秆等农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复筛纤维素降解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点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在单因素(pH值、接种量、碳源种类、氮源种类)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目标菌株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从多种农业废弃物中筛选的菌株A7,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活力为98.664 U/mL;产酶条件优化后,A7产酶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最大活力为136.026 U/mL,为优化前的1.379倍。最佳的产酶条件如下:pH值为6,接种量为4%,CMC-Na质量浓度为17 g/L,玉米浆干粉质量浓度为15 g/L。该研究结果为资源化利用高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固体废弃物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粪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金波 杜中平 韩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3,共6页
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条崩解法从青海天然牧场的牛羊粪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 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条崩解法从青海天然牧场的牛羊粪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其对不同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BC-4,其被鉴定为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优产酶条件为发酵初始pH8,接种量2%,发酵温度35℃。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BC-4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93.7 U/mL。该菌株对不同秸秆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对菊芋秸秆降解率最高为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秸秆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冉光耀 唐佳代 +4 位作者 赵益梅 孟卓妮 龙亚飞 郭敏 郭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8,共7页
为了筛选高产纤维素酶酵母菌,该研究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和刚果红培养基,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的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其耐受性并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 为了筛选高产纤维素酶酵母菌,该研究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和刚果红培养基,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的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其耐受性并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JXJP-Y19,经鉴定后确定该菌株为解脂耶氏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菌株JXJP-Y19的温度、乙醇、pH耐受性分别为39℃、8%(V/V)、3,整体表现出良好的环境胁迫耐受性能。最佳产酶条件为以麸皮作碳源,棉籽饼作氮源,接种量1%,初始pH值6,发酵温度30℃。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JXJP-Y19所产滤纸酶活力、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为(0.913±0.025)U/mL、(1.272±0.025)U/mL、(0.937±0.030)U/mL,是优化前的2.15倍、1.81倍和1.94倍。菌株JXJP-Y19展现出良好的纤维素酶活力,可作为潜在菌株应用于纤维素生物降解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纤维素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站稻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狄纯 洪梓萌 +2 位作者 郭娟娟 李佳怡 王金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1,共7页
为寻找一种能够科学高效地将小站稻秸秆用于秸秆还田的方法,并将其作为一种储备技术,本研究通过测定已有6组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筛选出2组复合菌系,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以探索解决小站稻... 为寻找一种能够科学高效地将小站稻秸秆用于秸秆还田的方法,并将其作为一种储备技术,本研究通过测定已有6组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筛选出2组复合菌系,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以探索解决小站稻秸秆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问题,保障小站稻的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小站稻秸秆高效处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B和复合菌系F的综合酶活力均高于其他复合菌系;复合菌系B羧甲基纤维素酶最佳发酵条件为25℃,pH 8.0,接种量2%,温度为酶活力主要影响因素;复合菌系B滤纸酶最佳发酵条件为20℃,pH 9.0,接种量2%,pH为酶活力主要影响因素;复合菌系F羧甲基纤维素酶最佳发酵条件为25℃,pH 8.0,接种量2%,温度为酶活力主要影响因素;复合菌系F滤纸酶最佳发酵条件为20℃,pH9.0,接种量2%,接种量为酶活力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站稻 秸秆降解 复合菌系 筛选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大曲中产淀粉酶系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9
作者 李红霞 王雄 +4 位作者 王新叶 张璋 唐佳代 吴远琴 刘永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为获得产淀粉酶系菌株,该研究利用碘染法初筛、酶活测定复筛,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淀粉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 为获得产淀粉酶系菌株,该研究利用碘染法初筛、酶活测定复筛,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淀粉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的产淀粉酶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到9株产淀粉酶菌,其中菌株L9的淀粉酶活力最高,为403.25 U/m L。经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基因组中具有α-淀粉酶基因与麦芽糖淀粉酶基因。地衣芽孢杆菌L9产淀粉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麸皮10.0 g/L、胰蛋白胨2.0 g/L、氯化钠0.6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种龄8 h、接种量3%、装液量20%、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33 h。在此优化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L9的淀粉酶活力为2 300.24 U/m L,为优化前的5.7倍。地衣芽孢杆菌L9具有良好的分解可溶性淀粉的能力,具备潜在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大曲 淀粉 筛选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菌株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10
作者 张文勇 张恒慧 王晓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L/250 m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豆豉纤溶 紫外线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陆晨 陈介南 +2 位作者 王义强 詹鹏 张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2,127,共6页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法、刚果红染色法、滤纸崩解法和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法,从湖北神农架保护区不同区域采集的森林腐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B-5。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法、刚果红染色法、滤纸崩解法和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法,从湖北神农架保护区不同区域采集的森林腐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B-5。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镰刀菌属Fusarium,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相似度达99%。滤纸崩解实验显示该菌72 h对滤纸具有明显崩解能力,失重率达37.9%。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8℃,180 r/min,培养5 d,初始酶活为FPA酶活(FPase)2.09 IU/mL,CMC酶活(CMCase)5.20 IU/mL。通过产酶条件优化,确定稻草为唯一碳源,初始pH为6.1,氮源浓度为1.0%,碳源浓度为2.5%,鼠李糖脂添加量为0.1%,FPA酶活达2.205 IU/mL,相应CMC酶活为5.174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真菌 筛选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晓华 杨苗 +3 位作者 王常高 林建国 杜馨 蔡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198,共6页
为了得到产果胶酶菌株,采用含有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溴酚蓝平板,结合DP/DC值、平板颜色变化和摇瓶发酵后果胶酶活力的测定等方法进行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XHV25进行菌落形态特征、显微形态结构观察和18S r RNA、ITS、26S r RNA基因序列的... 为了得到产果胶酶菌株,采用含有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溴酚蓝平板,结合DP/DC值、平板颜色变化和摇瓶发酵后果胶酶活力的测定等方法进行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XHV25进行菌落形态特征、显微形态结构观察和18S r RNA、ITS、26S r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菌株XHV25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菌株XHV25的果胶酶活力可达到2937.34 U/m L;经鉴定该菌株XHV25为囊酵母(Zygoascus sp.);其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为5.5,摇床转速为160 r/min,接种量为4﹪(v/v),装液量为25 m L/250 m L,发酵温度为31℃,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发酵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4849.90 U/m L,较优化前显著提高了6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筛选 鉴定 囊酵母(Zygoascus sp.)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杆菌DN25的氰降解代谢途径分析与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顺成 刘幽燕 +3 位作者 李青云 童张法 覃益民 许建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2-489,共8页
本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一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DN25具有较高降氰活性,通过分析氰降解代谢产物确定了其降解途径,并根据降氰酶催化活性部位特征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氰的降解代谢途径可推断为由氰水解酶、氰水合酶和酰胺水... 本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一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DN25具有较高降氰活性,通过分析氰降解代谢产物确定了其降解途径,并根据降氰酶催化活性部位特征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氰的降解代谢途径可推断为由氰水解酶、氰水合酶和酰胺水解酶共同作用的水解途径,而其中氰水解酶的活性占主要作用;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4种含硫物质,发现DL-半胱氨酸对菌体产酶有明显促进作用,DL-甲硫氨酸能同时提高菌体的产酶水平和细胞生长量。此两种物质添加量为0.8%时,单位发酵液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26 U·ml-1和2.10 U·ml-1。在1L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100ml,pH9.0,接种量8%,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8%的DL-甲硫氨酸。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培养40h后进入稳定期,单位发酵液酶活力平均值为2.18 U·ml-1,是优化前的3.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杆菌 氰水解 氰水合 降解代谢途径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褐藻胶新菌种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魏丹 窦文芳 +3 位作者 李恒 李会 许正宏 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31,共6页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命名为嗜盐白蚁菌WX(Isoptericolahalotolerans WX)。菌株WX的最佳培养...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命名为嗜盐白蚁菌WX(Isoptericolahalotolerans WX)。菌株WX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酸钠6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2.5 g/L、NaCl 25 g/L、MgSO4 2 mmol/L、CaCl2 0.5 mmol/L、KH2PO4 1 mmol/L、FeSO4 0.2 mmol/L、MnSO4 0.3 mmol/L;摇瓶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瓶量50 mL,pH 8.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44 h。2 mmol/LMg2+和0.2 mmol/L 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到4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3倍。此外,嗜盐白蚁菌WX同时具有淀粉酶和褐藻胶裂解酶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 嗜盐白蚁菌 褐藻寡糖 筛选 产酶条件优化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玲 卜潇 +2 位作者 陈其玲 宋巧智 刘树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138,共9页
【目的】优化酒酒球菌中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条件,分析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为将其应用于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12株酒酒球菌进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选择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7b作为试验菌株,并以商业菌株31... 【目的】优化酒酒球菌中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条件,分析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为将其应用于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12株酒酒球菌进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选择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7b作为试验菌株,并以商业菌株31-DH为对照,以菌株催化底物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p-NPG)生成对硝基苯酚的速度衡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低。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葡萄酒环境相关因素(pH值、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葡萄糖质量浓度)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的最佳pH值为6.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各种成分的最佳配比,即每升液体培养基中含麦芽糖7g,酵母浸粉20g,MgSO_4·7H_2O 0.1g,盐酸半胱氨酸0.5g,MnSO_4·4H_2O 0.03g,培养基起始pH值为6.8,在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由0.359增加到1.319μmol/(g·min)。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37℃;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4%、葡萄糖质量浓度大于1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开始受到抑制。【结论】酒酒球菌CS-7b在葡萄酒环境的pH及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仍可保持一定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酒球菌 Β-葡萄糖苷 产酶条件优化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杨 桓明辉 +4 位作者 高晓梅 刘晓辉 敖静 朱巍巍 池景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4期556-561,共6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编号为X-2。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氧,可生成芽孢。根据其菌体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作为初步分类依据,并通过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技术手段,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编号为X-2。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氧,可生成芽孢。根据其菌体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作为初步分类依据,并通过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技术手段,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液体发酵试验表明,其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时间为72 h,培养温度35°C,转速130 rpm、接种量6%以及初始pH 7.2,在该条件下其羟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可达10.89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鉴定 苏云金芽孢杆菌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物饲料菌株的选育及产酶条件优化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雪义 吴传兵 余海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利用3种诱变方法对黑曲霉3.316进行诱变,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编号为Ch2),并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Ch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氮源为蛋白胨,质量浓度2%,碳源为麸皮,质量浓度2%,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 利用3种诱变方法对黑曲霉3.316进行诱变,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编号为Ch2),并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Ch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氮源为蛋白胨,质量浓度2%,碳源为麸皮,质量浓度2%,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入量2 mL,培养温度35℃,通气量200 r/min,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诱变菌株Ch2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302.96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6.4%,比诱变前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选育 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培养微生物木聚糖基因真核表达及产酶条件优化
18
作者 熊科 崔晓亭 +1 位作者 杨玉焕 李秀婷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1-1257,共7页
对来源于土壤宏基因组的未培养微生物筛选的木聚糖酶基因X1-19进行了毕赤酵母异源重组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的甲醇添加终体积分数为1%,接种密度为8×108个/mL,YNB的质量分数为1.2%,240 r/min,初始pH为5时,转化子产酶能力... 对来源于土壤宏基因组的未培养微生物筛选的木聚糖酶基因X1-19进行了毕赤酵母异源重组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的甲醇添加终体积分数为1%,接种密度为8×108个/mL,YNB的质量分数为1.2%,240 r/min,初始pH为5时,转化子产酶能力最高为(79.0±2.2)U/mL。研究为未培养微生物木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培养微生物基因 毕赤酵母 木聚糖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长白山地区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勾长龙 王雨琼 +3 位作者 王巍 赵晗旭 娄玉杰 高云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21,129,共8页
为分离出耐低温纤维素酶高产真菌菌株,并进行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大的酶活力。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以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酶活测定法复筛,分别从长白山地区的牛粪和土壤中各分离出1株耐低温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并对其进行形... 为分离出耐低温纤维素酶高产真菌菌株,并进行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大的酶活力。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以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酶活测定法复筛,分别从长白山地区的牛粪和土壤中各分离出1株耐低温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产酶条件研究。结果显示经初筛和复筛得到2株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FF2-2和F-3I,其FPA酶活分别为(11.23±0.39)和(5.59±0.36)U/m L。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FF2-2被鉴定为短梗霉属的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F-3I为曲霉属的花斑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菌株FF2-2和F-3I产酶的最适碳源分别是w=0.5%的麸皮、w=0.5%的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w=1%牛肉膏和硫酸铵混合物、w=1%牛肉膏;最适初始p H分别为7.0和6.0;最适发酵温度均是23℃;最适发酵时间分别是3 d和5 d。优化后菌株FF2-2和F-3I的FPA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6倍和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地区 低温纤维素分解菌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鉴定与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立功 吴家葳 +2 位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王晓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5-90,98,共7页
目的: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本实验以渤海海域海泥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 目的: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本实验以渤海海域海泥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菌株鉴定结果为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sp.),单因素优化结果为:胶体几丁质12.0 g/L、酵母膏6.0 g/L、发酵温度15℃、初始pH7.0、转速为220 r/min、装液量75 mL/250 mL、接种量1%、发酵时间96 h,酶活力达4.566 U/mL,比优化前提高389.91%。结论:为下一步酶学性质研究及低温几丁质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筛选 形态学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