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茶氨酸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免疫应激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秋玲 龚志华 +4 位作者 陈凌 刘遵莹 邓燕莉 陈栋 肖文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84,485,486,487,488,489,490,共7页
以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对其适应性饲养3 d后连续30 d灌喂不同剂量L-茶氨酸,然后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44813诱导免疫应激,5 h后取样,分析研究了各组小鼠肝脏与脾脏系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ferease,ALT)与... 以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对其适应性饲养3 d后连续30 d灌喂不同剂量L-茶氨酸,然后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44813诱导免疫应激,5 h后取样,分析研究了各组小鼠肝脏与脾脏系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fere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血清中γ-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量,以探明L-茶氨酸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免疫应激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茶氨酸干预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由大肠杆菌E44813感染引起的肝脏、脾脏系数的升高,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SOD、CAT、GSH-PX活性,减少IFN-γ、IL-4表达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中以300 mg·kg-1剂量组效果最好,说明茶氨酸干预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诱导的免疫应激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可能是通过减少IFN-γ与IL-4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等途径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44813 免疫应激 肝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红 赵爱兰 +8 位作者 白向宁 张正东 许烈英 崔敏莉 刘祥 纪律 叶长芸 熊衍文 李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对可疑腹泻暴发住院新生儿患者粪便、医护人员肛拭子、婴儿奶粉和医院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 目的探讨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对可疑腹泻暴发住院新生儿患者粪便、医护人员肛拭子、婴儿奶粉和医院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从12名住院新生儿腹泻患者黄色水样便和1份新生儿ICU病房配奶间的环境标本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O128∶H45和1株大肠杆菌O55,13株大肠杆菌O128∶H45耐热肠毒素基因st均为阳性、具有高度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的型别均为ST2332型且具有相似的耐药谱。结论首次报道了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O128∶H45 毒力基因 PFGe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冬梅 俞守义 唐根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及插入位点。方法 使用PCR扩增、DNA打点杂交和DNA测序及分析方法。结果 在 94株分离自中国的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 ,14株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 8个基因PCR扩增阳性 ,除 ... 目的 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及插入位点。方法 使用PCR扩增、DNA打点杂交和DNA测序及分析方法。结果 在 94株分离自中国的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 ,14株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 8个基因PCR扩增阳性 ,除 3株菌的整合酶基因外 ,PCR扩增产物长度均与预期一致 ,但天冬酰胺转运RNA(asnTtRNA)位点扩增阴性 ;上述 14株菌进行全菌DNA打点杂交试验 ,均与irp2和 fyuA探针杂交 ;选择上述 3株菌中的 1株 ,对其整合酶基因的PCR产物测序 ,并与鼠疫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序列比较 ,发现该整合酶基因于 5’端缺失了 347bp的片段。 结论  14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 ,且均插入在天冬酰胺转运RNA位点处 ;部分菌株所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发生了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强毒力岛 毒性大肠杆菌 asnT TRNA基因 int/in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抗原F_(4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异性研究
4
作者 李元 吕苹 +1 位作者 吴玉水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报道以纯化的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F_(41)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抗F_(4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F6,2C5,3B6为IgG 1。1 H 5,4E11为IgM)。腹水抗体效价达10^(-6)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0^(-3)。通过免疫扩散、免疲印迹法及固相菌体ELISA试... 本文报道以纯化的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F_(41)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抗F_(4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F6,2C5,3B6为IgG 1。1 H 5,4E11为IgM)。腹水抗体效价达10^(-6)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0^(-3)。通过免疫扩散、免疲印迹法及固相菌体ELISA试验证实,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针对ETEC菌毛F_(41)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红血球凝集抑制及肠上皮细胞粘附阻断试验证明1F6、2C5、3B6具有生物学活性,1H5与4E11无生物学活性,这可能(1)建立ELISA捕捉法,从粪便中直接检测F_(41)抗原以及用玻板凝集试验鉴定临床分离菌株。(2)用于F_(41)抗原性的分析及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监控手段。(3)为ETEC·F_(41)菌的致病性研究及被动免疫预防急性腹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大肠杆菌 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研究 菌毛抗原 eLISA捕捉法 上皮细胞粘附 制备 eTeC 临床分离菌株 基因工程疫苗 抗体效价 杂交瘤技术 免疫印迹法 特异性抗体 红血球凝集 生物学活性 致病性研究 IgG1 培养上清 免疫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播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祥 崔一晨 +1 位作者 高崧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4-577,共4页
大肠杆菌是寄居在哺乳动物和禽类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然而少数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机体肠道和肠道外感染。依其毒力特征和所致疾病症状不同,现已报道的肠道感染性大肠杆菌有: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 大肠杆菌是寄居在哺乳动物和禽类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然而少数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机体肠道和肠道外感染。依其毒力特征和所致疾病症状不同,现已报道的肠道感染性大肠杆菌有: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coli,EH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ggEC); (enteroinvasiveE.coli,EI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杆菌 传播模式 致病性大肠杆菌 e.COLI 毒素性大肠杆菌 道外感染 正常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见 韩志辉 +1 位作者 王俊德 郭龙海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抗原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性 出血 eHeC ePeC 毒性大肠杆菌 分离与鉴定 饲料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 索朗斯珠 强巴央宗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检出率为8%。对检测到的16株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P27、P28和P32有可能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上述结果说明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ETEC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毒性大肠杆菌 毒力分型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超锋 刘宏斌 +2 位作者 郑汝平 薛邦玉 王凯民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9年第12期13-14,共2页
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尤以初生幼畜特别易感,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能力低下,甚至造成死亡.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按目前国际上的分类.大肠杆菌大致有6种致病型,包括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 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尤以初生幼畜特别易感,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能力低下,甚至造成死亡.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按目前国际上的分类.大肠杆菌大致有6种致病型,包括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疫苗 e.COLI 毒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幼畜腹泻 发育迟缓 能力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纯化黏附素对ETEC和EPEC黏附肠上皮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钟世顺 张振书 +3 位作者 赖卓胜 王群英 杨玉捷 王继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 ,10 μg/ml、2 0 μg/ml、30 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 ,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 ,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黏附素 毒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细菌黏附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大肠杆菌分离物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
10
作者 李凯年 《中国动物保健》 2011年第3期88-88,共1页
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多耐药性(MDR)大肠杆菌研究表明,菌株的概率和质粒多样性都很高。这一结果反映了是在个别农场的水平上存在有各种选择压力,而不是MDR耐药性/毒性克隆的发生与横向传播。该研究的目的是定性1999~2005年在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多耐药性(MDR)大肠杆菌研究表明,菌株的概率和质粒多样性都很高。这一结果反映了是在个别农场的水平上存在有各种选择压力,而不是MDR耐药性/毒性克隆的发生与横向传播。该研究的目的是定性1999~2005年在澳大利亚从猪断奶后腹泻病例采集的MDR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分离物的耐药性和毒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分离物 致病性 毒素性大肠杆菌 澳大利亚 毒性基因 断奶后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万根平 黄勇 +2 位作者 邓秋连 周珍文 谢永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0-311,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568例大便标本共检出EPEC113株,检出率2.47%。血清学分型共检测到10种血清型,主要以O55K59、O126K71、O44K74为主,分别占15.93%、15.04%、15.04%。EPEC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已达85.8%,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9.0%、37.2%、37.2%、15.9%,但对舒普深敏感率仍高达96.5%。结论:广州地区腹泻儿童肠道感染的EPEC血清分型较为分散,以O55K59、O126K71和O44K74为主。EPEC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较高,舒普深可作为临床EPEC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大肠杆菌 腹泻 血清分型 耐药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