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产程管理模式研究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对盆底功能损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晓蕾 张丽萍 +1 位作者 胡迎春 王连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2-94,共3页
目的针对初产妇在新产程管理模式下延长第二产程盆底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对象第二产程时长进行分组,时长≥3 h为研究组(8... 目的针对初产妇在新产程管理模式下延长第二产程盆底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对象第二产程时长进行分组,时长≥3 h为研究组(88例),时长≤2 h为对照组(112例),分别对两组初产妇产后6~10周进行盆底综合肌力测定,并进行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评价,比较分析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的盆底功能。结果研究组Ⅰ类与Ⅱ类肌力分级低于3级占比分别为60.22%、63.63%,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占比为20.45%;对照组产妇Ⅰ类与Ⅱ类肌力分级低于3级占比分别为40.17%、36.60%,压力性尿失禁占比为5.36%,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涉及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研究组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新产程管理模式,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可增加导致盆底功能损伤几率,此产程中需采取观察胎心率、警惕头盆不称等措施,对产妇进行差异化产程时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管理 第二延长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产程管理对初产妇配合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笑天 朱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产程管理对初产妇配合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程管理;观察组行个体化产程管理,包括待产姿势、产程活动管理,宫缩管理,促进自然分娩和情绪管理。结果观... 目的探究个体化产程管理对初产妇配合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程管理;观察组行个体化产程管理,包括待产姿势、产程活动管理,宫缩管理,促进自然分娩和情绪管理。结果观察组分娩配合度、分娩方式显著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个体化产程管理可提高其分娩配合度和自然分娩率,优化分娩方式,缩短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产程管理 配合度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时限的现代观 被引量:18
3
作者 白一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共2页
产程处理是现代产程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而正确的产程处理、有效识别早期难产因素、减少产时干预、降低剖官产率,从而保障母婴安全与产程时限的判断密切相关。六十余年来,国内外对产程时限的划分均达成了共识,并作为处理产程的标准。... 产程处理是现代产程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而正确的产程处理、有效识别早期难产因素、减少产时干预、降低剖官产率,从而保障母婴安全与产程时限的判断密切相关。六十余年来,国内外对产程时限的划分均达成了共识,并作为处理产程的标准。但随着当今分娩人群的变化、产程干预的实施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既往一直沿用的产程时限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因此,重新评估并建立新的正常产程时限标准,对指导产程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管理 专题讨论 现代观 处理 因素 时干预 母婴安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晓娇 顾春怡 +3 位作者 李玲玲 朱文莉 朱春香 钟佳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8,共7页
目的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实践方案。方法 通过典型助产机构内关键知情人访谈,梳理正常产程管理及分娩照护过程的焦点问题,系统检索文献,提取证据,构建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草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证据... 目的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实践方案。方法 通过典型助产机构内关键知情人访谈,梳理正常产程管理及分娩照护过程的焦点问题,系统检索文献,提取证据,构建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草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证据的推荐等级,形成最终方案及标准化实施路径。结果 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包括分娩照护准则、第一产程照护、第二产程照护、第三产程照护、新生儿照护及妇女产后早期照护共6个方面的90条证据推荐意见。结论 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过程科学严谨,有助于规范国内助产士的正常产程管理及分娩照护实践行为,为后续阶段本方案的临床实施及评价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分娩 产程管理 循证实践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产程超过24小时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奕含 王激雯 +6 位作者 孙悦 冯闰润 韩玉斐 宋珍珍 孙莹 戴辉华 陈醒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459-4463,共5页
背景规范的产程管理对保障母婴安全非常重要。随着新产程模式的发布,现已不再强调滞产的概念,在新产程模式下,要求尽量减少产程干预,因此总产程>24 h的产妇数量较前增多。目的分析总产程>24 h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探讨在新... 背景规范的产程管理对保障母婴安全非常重要。随着新产程模式的发布,现已不再强调滞产的概念,在新产程模式下,要求尽量减少产程干预,因此总产程>24 h的产妇数量较前增多。目的分析总产程>24 h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探讨在新产程模式下的产程管理。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选择总产程延长的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为观察组(总产程>24 h),同期住院分娩的产程正常的单胎、头位初产妇95例为对照组(总产程≤24 h),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BMI、分娩孕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体质量、产程情况、镇痛分娩率、分娩干预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总产程>24 h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情况:是否有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等,是否有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是否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结果两组产妇年龄、BMI、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分娩镇痛率及分娩干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镇痛及分娩干预均不是导致总产程>24 h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及胎儿窘迫、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由于产程的延长,总产程>24 h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分娩镇痛率及分娩干预率显著提高。总产程>24 h不会导致产妇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升高,但会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及胎儿窘迫、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妇产科医生应重视总产程延长导致的母婴不良结局,个体化管理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妊娠结局 胎儿窘迫 产程管理 分娩镇痛 分娩干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