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陈莉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UASB成功运行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小试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通过构建古菌和细菌的16SrDNA基因文库、RADAR遗传变异分型和测序比对等技术进行了微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的古菌中,产甲烷髦毛菌和产... 在UASB成功运行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小试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通过构建古菌和细菌的16SrDNA基因文库、RADAR遗传变异分型和测序比对等技术进行了微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的古菌中,产甲烷髦毛菌和产甲烷杆菌是主要菌群,随机选出的88个古菌克隆子,这两类古菌的16SrDNA序列分别占古菌总量71.59%和22.73%;而颗粒污泥中细菌的多样性要高于古菌,低GC革兰氏阳性菌和ε变型菌纲分支的细菌是细菌的主要菌群,在随机选出的133个细菌克隆子中,这2类细菌的16SrDNA序列分别占细菌总量的49.62%和1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 颗粒污泥 16S rDNA基因文库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在UASB反应器中的实现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莉莉 左剑恶 +1 位作者 楼俞 缪冬塬 《中国沼气》 2006年第2期3-7,共5页
接种厌氧颗粒污泥的小试UASB反应器,以含葡萄糖和NaNO3(COD:NO3^- -N=10:1)的自配水为进水,温度在35℃左右,HRT在14~20h之间,经过76天的运行,成功实现了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功能。UASB反应器的COD和NO3^- -N的负荷分别为15.55kg... 接种厌氧颗粒污泥的小试UASB反应器,以含葡萄糖和NaNO3(COD:NO3^- -N=10:1)的自配水为进水,温度在35℃左右,HRT在14~20h之间,经过76天的运行,成功实现了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功能。UASB反应器的COD和NO3^- -N的负荷分别为15.55kgCOD·m^-3d^-1和1.55kgNO3^- -N·m^3d^-1时,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接近100%;当反应器的负荷继续提高至25kgCOD·m^-3d^-1和2,5kgNO3^- -N·m^-3d^-1时,反应器对COD和NO3^- -N的去除率均持续下降,颗粒污泥逐渐解体,降低负荷至10kgCOD·m^-3d^-1和1.0kgNO3^- -N·m^-3d^-1并运行20d,仍未见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 产甲烷 硝化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厌氧产甲烷反硝化反应的抑制机理
3
作者 刘茹 张后虎 +2 位作者 周永希 许斌 赵泽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27,93,共5页
为了研究亚硝酸盐作为反硝化底物时的厌氧同时产甲烷反硝化的反应机理,拓展厌氧同时脱碳脱氮理论在高氮有机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文章采用批式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亚硝酸盐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同时产甲烷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浓... 为了研究亚硝酸盐作为反硝化底物时的厌氧同时产甲烷反硝化的反应机理,拓展厌氧同时脱碳脱氮理论在高氮有机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文章采用批式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亚硝酸盐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同时产甲烷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浓度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有影响,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随着亚硝酸盐的降解,颗粒污泥的活性会逐渐恢复,当亚硝酸盐浓度达到一定的抑制阙值时,例如试验条件下的400和600 mg/L,其对颗粒污泥的活性抑制是不可逆的;亚硝酸盐浓度对其本身参与的反硝化反应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亚硝酸盐浓度从20 mg/L增加到600 mg/L,其降解速率由22.26 mg/(h·g)增加至44.07 mg/(h·g)。在产甲烷活性恢复试验中,当反应样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100、200、400、600 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比之前分别降低了4%、10%、10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 亚硝酸盐 产甲烷活性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组合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浩 彭绪亚 +1 位作者 何清明 李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76-1885,共10页
采用CSTR作为产甲烷反硝化反应器和MSBR作为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串联工艺进行屠宰废水处理中试试验。通过控制溶解氧在0.7~1.2 mg·L-1,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将MSBR出水按一定比例回流至CSTR,实现产甲烷反硝化。在稳定运行的前提... 采用CSTR作为产甲烷反硝化反应器和MSBR作为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串联工艺进行屠宰废水处理中试试验。通过控制溶解氧在0.7~1.2 mg·L-1,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将MSBR出水按一定比例回流至CSTR,实现产甲烷反硝化。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屠宰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反应器对COD、TN、NH+4-N的去除贡献。结果表明:工艺对屠宰废水COD、NH+4-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12%、95.13%、77.14%;CSTR对系统COD去除贡献率为68.35%,MSBR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为72.34%;CSTR对系统TN、NH+4-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7.66%、-33.42%,MSBR对系统COD、NH+4-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1.65%、133.42%;组合工艺的适宜回流比较为75%;温度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及去除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最佳回流比75%的条件下,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6.70%;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稳定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可达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废水 产甲烷反硝化 短程硝化硝化 组合工艺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缺氧/厌氧UASB同步反硝化产甲烷与A/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晚期渗滤液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洪伟 王淑莹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91-2896,共6页
以实际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重点研究有机物和氮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A/O系统内短程硝化实现途径及稳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原液COD平均为6537mg.L-... 以实际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重点研究有机物和氮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A/O系统内短程硝化实现途径及稳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原液COD平均为6537mg.L-1,NH4+-N为2021mg.L-1的条件下,系统最终出水分别为300mg.L-1和15.6mg.L-1,去除率分别为95.4%和99.2%。UASB反应器的平均COD负荷为6.5kgCOD.m-3.d-1,去除速率为5.3kgCOD.m-3.d-1。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双重生化反应,UASB反应器内获得了几乎100%的反硝化率。通过高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的协同作用,使A/O反应器实现并维持了稳定的短程硝化,通过99%以上的亚硝化率实现高效的氨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同步硝化产甲烷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丽 陈金荣 周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597,共9页
厌氧体系中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因具有同时去碳脱氮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的原理及物质和电子流向,总结了反硝化产甲烷工艺中微生物种群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 厌氧体系中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因具有同时去碳脱氮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的原理及物质和电子流向,总结了反硝化产甲烷工艺中微生物种群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认为,还需要优化反硝化和产甲烷各自的电子流分量、探索更加合适的COD/NO-x-N比,合理分配电子流使产生的气体具有能源价值;污泥形态也影响同时反硝化产甲烷过程的进行,厌氧颗粒污泥或生物膜能缓解氮氧化物对产甲烷的抑制,更适合应用于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但是还需考虑传质阻力以及进水高SS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硝化产甲烷 物质流和电子流 微生物种群 碳源 回流比 污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迟文涛 江瀚 王凯军 《中国沼气》 2007年第3期10-13,共4页
利用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以自配水为基质,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和产甲烷作用成功实现了在单级反应器中去除硝酸盐和水中有机质的目的。反应器开始接种的污泥是产甲烷颗粒污泥,通过不断提高进水中硝酸盐的浓度,使厌氧颗粒污泥逐... 利用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以自配水为基质,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和产甲烷作用成功实现了在单级反应器中去除硝酸盐和水中有机质的目的。反应器开始接种的污泥是产甲烷颗粒污泥,通过不断提高进水中硝酸盐的浓度,使厌氧颗粒污泥逐渐适应水中的硝酸盐,反硝化剩余的有机碳源转化为甲烷气体。在硝酸盐负荷为0.75 kgNO3--N.m-3d-1和COD负荷为14.1 kgCOD.m-3d-1的稳态下,硝酸盐和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9.5%和90.1%以上。对反应器产生的气体所进行的气体组成测试表明,加入的硝酸盐全部转化为氮气,这一结果表明发生了真正的反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产甲烷 厌氧循环悬浮颗粒污泥床 硝化产甲烷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处理奶牛养殖废水实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栋 于宏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将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作为主体工艺处理某奶牛养殖场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表明,厌氧反应器与硝化工艺联用,省去传统反硝化工序,在UASB反应器COD负荷为2.0 kg/(m^3·d)、NO_3... 将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作为主体工艺处理某奶牛养殖场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表明,厌氧反应器与硝化工艺联用,省去传统反硝化工序,在UASB反应器COD负荷为2.0 kg/(m^3·d)、NO_3^--N负荷为0.08~0.12 kg/(m^3·d)时,同时反硝化产甲烷过程的COD及TN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系统运行稳定。辅以氧化塘-化学消毒脱色-活性炭过滤等深度处理工艺,废水回用率75%,外排废水满足DB 32/1072-2007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硝化产甲烷 TN 脱氮 奶牛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喹啉与吲哚共基质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艳娟 岳秀萍 +3 位作者 段燕青 张智春 张潇 罗艳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50-4156,共7页
研究了厌氧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吲哚作为共基质碳源,厌氧生物对二者的降解特性,及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基质条件下,喹啉的存在对吲哚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抑制随喹啉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吲哚的存在对喹啉的... 研究了厌氧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吲哚作为共基质碳源,厌氧生物对二者的降解特性,及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基质条件下,喹啉的存在对吲哚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抑制随喹啉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吲哚的存在对喹啉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吲哚浓度过高(150mg/L)抑制了喹啉的降解;喹啉、吲哚共基质时,二者的降解都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通过GC-MS分析,喹啉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分别为2(1H)喹诺酮与8-羟基-2(1H)喹诺酮;吲哚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吲哚酮与靛红;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共基质体系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厌氧功能菌群得到富集,细菌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菌纲以Gamm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为主,菌属以Acinetobacter,Candidimonas,Azospira,和Desulfomicrobiu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硝化产甲烷 共基质 中间产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冲 石先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研究碳源对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分别选取蔗糖、葡萄糖、乙酸钠和丙酸为底物,比较不同碳源条件下NO3--N和TOC的去除效果及甲烷化作用。结果表明,丙酸为碳源的体系反硝化和TOC去除效果均较差且无甲烷产生;乙酸钠为碳源的体系有... 为研究碳源对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分别选取蔗糖、葡萄糖、乙酸钠和丙酸为底物,比较不同碳源条件下NO3--N和TOC的去除效果及甲烷化作用。结果表明,丙酸为碳源的体系反硝化和TOC去除效果均较差且无甲烷产生;乙酸钠为碳源的体系有利于反硝化反应快速进行,NO3--N最大比降解速率为0.243 mg/(mg·d),但甲烷化作用恢复较慢,比产甲烷速率仅为13.53 m L/(g·d);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均可同时获得较高的NO3--N和TOC降解率,比产甲烷速率分别达21.25 m L/(g·d)和20.85 m L/(g·d),适合做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硝化 TOC 同时硝化产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降解对厌氧反硝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勍 王震 +3 位作者 邢剑波 汪素芳 周爱娟 岳秀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99-2907,共9页
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四环素(TC),以乙酸钠为共代谢基质,研究厌氧反硝化同时产甲烷(SDM)体系中TC的降解特性及体系性能变化.结果表明,5d内SDM体系中TC(1mg/L)的降解率可达82.6%,同时TC降解过程中TOC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但一定浓度的TC压... 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四环素(TC),以乙酸钠为共代谢基质,研究厌氧反硝化同时产甲烷(SDM)体系中TC的降解特性及体系性能变化.结果表明,5d内SDM体系中TC(1mg/L)的降解率可达82.6%,同时TC降解过程中TOC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但一定浓度的TC压力对TC的降解、NO_(3)^(-)-N去除以及CH4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影响SDM处理废水的性能.此外,根据中间产物推测出该反应体系中微生物对TC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羟基化、碳键的断裂和脱氨基等;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厌氧功能菌群得到富集,细菌菌门以Proteobacteria为主,菌属以Candidatus_Promineofilum和Candidatus_Microthrix为主;古菌菌门主要以Euryarchaeota和Halobacterota为主,菌属以Methanosaeta和Methanothrix为主.出水生物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周期末出水生物毒性降低且接近空白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产甲烷 四环素 中间产物 微生物群落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F实现同步反硝化产甲烷的启动与运行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兴宇 丁琦 王增长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0期754-760,共7页
[目的]寻求同步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并观察启动后同步反硝化产甲烷的稳定运行特征。[方法]利用自制的上向流厌氧污泥床-生物膜复合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filter,简称UBF)处理高碳氮比垃圾渗滤液,选择好氧预... [目的]寻求同步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并观察启动后同步反硝化产甲烷的稳定运行特征。[方法]利用自制的上向流厌氧污泥床-生物膜复合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filter,简称UBF)处理高碳氮比垃圾渗滤液,选择好氧预挂膜-厌氧驯化联合方式对反应器实施启动,最终实现同步反硝化产甲烷功能。[结果]整个启动过程历时42d,下部污泥床的污泥浓度约为9.5g·L-1,上部填料床的挂膜量达5.2g·g-1填料;高碳氮比下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十分稳定,CODCr、NO3--N、NH4+-N和T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8.83%、99.95%、70.97%、82.80%,污染物降解效率较高;生物气日产量约7.2~8.9L,所含气体成分较为稳定,CH4、CO2、H2和含氮气体的平均含量比例分别为54.41%、44.09%、0.58%、0.92%。[结论]利用好氧预挂膜-厌氧驯化的启动方式,可以对UBF反应器快速实现同步反硝化产甲烷功能,并获得稳定且良好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F应器 同步硝化产甲烷 垃圾渗滤液 快速启动 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化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树军 彭永臻 +2 位作者 郑淑文 曾薇 周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7-940,共4页
采用“两级UASB-A/O生化系统”处理含有高质量浓度COD与NH4^+-N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在UASB1中实现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反应,出水COD在UASB2中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去除残余COD与NH4^+-N的彻底硝化.在UASB1与UASB2中最大COD去... 采用“两级UASB-A/O生化系统”处理含有高质量浓度COD与NH4^+-N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在UASB1中实现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反应,出水COD在UASB2中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去除残余COD与NH4^+-N的彻底硝化.在UASB1与UASB2中最大COD去除率分别为12.5kg/(m^3·d)与8.5kg/(m^3·d).两级UASB为后续硝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UASB1在30℃的气体产率为0.28m^3/kg COD,气体的组成相对恒定,CH4,N2,CO2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73%,25%-35%,2%.UASB2在35℃的气体产率为0.40m^3/kg COD,CH4,CO2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8%,2%.通过几乎100%的短程硝化NH4^-N几乎完全去除,最大NH4^+-N去除负荷为0.68kg/(m^3·d).该技术实现了渗滤液经济高效的生物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同步硝化产甲烷 短程硝化硝化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