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槽式太阳能直接产生蒸汽系统(DSG)集热管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扬 葛仕福 +1 位作者 葛剑 闫伟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3-1657,共5页
以DSG(direct steam generation)集热器的集热管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研究集热管内工质3种流态下周向温度分布及太阳辐射强度、工质流速、环境风速、环境温度、金属管材质等对金属管周向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集热金属管材质对周向... 以DSG(direct steam generation)集热器的集热管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研究集热管内工质3种流态下周向温度分布及太阳辐射强度、工质流速、环境风速、环境温度、金属管材质等对金属管周向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集热金属管材质对周向温度分布影响较大,将铁材改为铜材时,过热蒸汽段最高温度从346.0℃降为338.0℃,最大温差从26℃降至约10℃;太阳辐射强度对壁面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辐射强度的提高,壁温升高;工质流速对金属集热管壁面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当流速由0.8 kg/s提高至1.2 kg/s时,金属管周向最大温差由11℃下降至8℃,光斑处的最高壁温由321.5℃下降至318.7℃;环境风速和温度对周向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直接产生蒸汽集热器(DSG) 流型 换热系数 周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腔体吸收器的太阳能槽式产生蒸汽系统特性研究
2
作者 洪永瑞 李明 +3 位作者 陈飞 罗熙 常伟 张少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3-1460,共8页
设计一种V型腔体式吸收器并将其应用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上用来产生中高温蒸汽。针对不同天气情况,对该系统产生蒸汽的效率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其系统效率为45.54%,平均瞬时效率为51.20%;多云天气条件下系统... 设计一种V型腔体式吸收器并将其应用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上用来产生中高温蒸汽。针对不同天气情况,对该系统产生蒸汽的效率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其系统效率为45.54%,平均瞬时效率为51.20%;多云天气条件下系统效率为32.25%,平均瞬时效率为48.97%。太阳能吸收器的热损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槽式蒸汽系统的热性能。分析V型腔体吸收器的热损,建立热损理论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吸收器的主要热损来自辐射和对流热损。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Pa范围内V型腔体吸收器具有低热损和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腔体吸收器 直接产生蒸汽 效率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欠热沸腾通道内净蒸汽产生起始点的确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阎昌琪 孙中宁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4,168,共6页
给出了在低压条件下 ,竖直的环形通道内 ,流动欠热沸腾过程中净蒸汽产生起始点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净蒸汽产生起始点的特征及用γ射线衰减法测量净蒸汽产生起始点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数据与有关模型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欠热沸腾 蒸汽产生起始点 两相流 传热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电站热力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凝 徐国强 马士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7-1798,共12页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研究了无蓄热装置再循环方式直接产生蒸汽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站(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using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 filed,DSG-PTCs-STTP)热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研究了无蓄热装置再循环方式直接产生蒸汽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站(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using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 filed,DSG-PTCs-STTP)热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依照守恒定律和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关系式,在一定简化条件下,研究了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系统的聚光器、预热段、蒸发段、过热段及汽水缓冲分离器的数学模型,结合其他已有的仿真模型(如流体网络、汽轮机、凝汽器、除氧器、水泵、发电励磁等过程及设备模型等),建立了完整的DSG-PTCs-STTP热力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仿真试验表明所开发的仿真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和全工况运行过程,模型运算稳定可靠。可用于DSG-PTCs-STTP机组实时仿真系统的开发,还可为机组运行特性研究和控制系统验证提供良好的非线性对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产生蒸汽 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 太阳能热力电站 动态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槽式聚光集热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凝 徐国强 马士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9-2848,2857,共11页
采用理论建模和数字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再循环式DSG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基于质量、能量、动量平衡方程,结合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研究了再循环式DSG槽式聚光集热系统中聚光器、预热段、蒸发段、过热段及汽水缓冲分离器... 采用理论建模和数字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再循环式DSG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基于质量、能量、动量平衡方程,结合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研究了再循环式DSG槽式聚光集热系统中聚光器、预热段、蒸发段、过热段及汽水缓冲分离器的数学模型。分别以西班牙的PSA DISS试验项目和INDITEP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为对象,结合热力系统其它辅助设备仿真模块,建立了完整的再循环式DSG槽式聚光集热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试验表明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研究对象动态特性和全工况运行过程,运算稳定可靠;为DSG槽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热辅助火电机组一体化发电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和仿真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产生蒸汽 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 模型 动态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仿真模型的ISCCS热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马士英 崔凝 +1 位作者 刘洋 吴铭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5-1035,共11页
设计了6套不同容量和流程的直接产生蒸汽型槽式聚光集热系统(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DSG-PTC);提出以DSG-PTC为辅助热源的整体太阳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solar combined cycle system,ISCCS)... 设计了6套不同容量和流程的直接产生蒸汽型槽式聚光集热系统(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DSG-PTC);提出以DSG-PTC为辅助热源的整体太阳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solar combined cycle system,ISCCS)的6种集成方案;基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ISCCS系统实时动态仿真模型。利用模型从系统层面分析了ISCCS系统的运行特性,反映了2个能源系统间工质流和能量流的匹配规律;揭示控制系统在ISCCS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控制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ISCCS系统动态响应特性,提出ISCCS系统改进措施;从热力学的角度计算分析不同集成方式的ISCCS系统热经济性,给出了最佳集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产生蒸汽 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 整体太阳能联合循环发电 热力特性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媛媛 朱天宇 +1 位作者 刘德有 葛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稳态条件下直接产生蒸汽(DSG)太阳能槽式集热管中单相水区、饱和相区和干蒸汽相区的吸收管温度沿周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热器热损模型,并分析了流体温度、质量流量及工作压力对集热管中不同...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稳态条件下直接产生蒸汽(DSG)太阳能槽式集热管中单相水区、饱和相区和干蒸汽相区的吸收管温度沿周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热器热损模型,并分析了流体温度、质量流量及工作压力对集热管中不同相区热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集热器热损的关键因素是流体温度,随着流体与环境温差的增大,集热管中各相区的热损增加;流体的质量流量和工作压力对集热器热损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产生蒸汽 太阳能槽式集热器 热性能 吸收管温度 热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不足 自己解决
8
作者 陈茂真 《南方金融》 1987年第5期39-39,共1页
广州硫酸厂是一间老企业,主要生产硫酸和磷肥。硫酸是「工业之母」,一个国家硫酸产量的多少,往往可以衡量该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硫酸工业,耗用能源比较大,生产一吨硫酸耗电83度,广州硫酸厂年产4.7万吨硫酸,需耗电400万度。而广州市... 广州硫酸厂是一间老企业,主要生产硫酸和磷肥。硫酸是「工业之母」,一个国家硫酸产量的多少,往往可以衡量该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硫酸工业,耗用能源比较大,生产一吨硫酸耗电83度,广州硫酸厂年产4.7万吨硫酸,需耗电400万度。而广州市频繁的停电,对硫酸的生产严重影响,导致设备加速损坏,原材料增加耗用,产量质量下降,利润减少。既威胁着工厂的生存,又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用硫酸的正常需求。工厂为克服这一矛盾,联想到本厂硫酸车间焙烧炉余热每小时可产生蒸汽5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厂 硫酸车间 严重影响 硫酸工业 硫酸产量 可利用 焙烧炉 发展水平 广州市 产生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灶糖和芝麻糖的制作
9
作者 薛志勇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芝麻糖 辽宁省辽中县 饴糖 制作方法 糖作坊 要求厚度 民间传统 产生蒸汽 节约成本 擀面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Ti4O7的制备及其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晨雨 李晓禹 +5 位作者 张绘 李建强 赵建玲 贺刚 李江涛 齐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79-4083,4099,共6页
光热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其效率主要取决于光热转换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本研究通过低成本球磨法制备亚微米级的Ti_4O_7,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差式扫描热分析仪表征其微观形貌、粒径大小、组成和比热容,... 光热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其效率主要取决于光热转换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本研究通过低成本球磨法制备亚微米级的Ti_4O_7,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差式扫描热分析仪表征其微观形貌、粒径大小、组成和比热容,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太阳光模拟器分别测试其光吸收能力和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球磨法成功制备出粒径约0.35μm的亚微米Ti_4O_7粉末,其太阳光全光谱吸收能力约89.5%,光热转换效率约73.7%。当亚微米级Ti_4O_7漂浮在水面时,太阳光水蒸汽产生效率提高至无光热材料条件下的2.15倍。因此,亚微米级的Ti_4O_7作为光热转换材料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Ti4O7 球磨 光热转换效率 太阳光水蒸汽产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两相自然循环过渡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思超 张红岩 +1 位作者 庞凤阁 高璞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367,共4页
针对闭合回路自然循环单相—两相流动的过渡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流动由单相向两相过渡过程中,流量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经理论分析,运用Levy模型和Saha_Zuber模型验证,证实拐点为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 针对闭合回路自然循环单相—两相流动的过渡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流动由单相向两相过渡过程中,流量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经理论分析,运用Levy模型和Saha_Zuber模型验证,证实拐点为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即单相和两相的过渡点;过渡点两侧自然循环流动的流量与入口温度呈不同的线性关系,体现了单相和两相流动的差异,净蒸汽的产生大幅度提高自然循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蒸汽产生 过渡特性 单相 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ice slurry producing system with vacuum freezing 被引量:3
12
作者 TANG Yi-f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736-742,共7页
A novel vacuum ice slurry producing system with jet-pumps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ce blockage.In this novel system,one steam driven by a jet-pump was used to create vacuu... A novel vacuum ice slurry producing system with jet-pumps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ce blockage.In this novel system,one steam driven by a jet-pump was used to create vacuum in a hermetic vessel where water was sprayed through a nozzle to produce ice slurry,while the other steam was used to provide enough cold energy to make the left vapor in the hermetic vessel condense.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is novel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was also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MATLAB program.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system is feasible and practicable,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enerators,condensing temperature,evaporation temperature,and the cooling load of the refrigerator sub-system.The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ce slurry produc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slurry vacuum freezing EJECTOR solar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