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江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物种分布及繁殖习性
1
作者 唐家璇 曾庆慧 +3 位作者 胡鹏 张金良 吴思萱 刘卫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609-6622,共14页
产漂流性卵鱼类是河流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明晰其物种分布和繁殖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多渠道进行详尽的资料收集,厘清了中国江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物种组成,并对其在各一级区分布情况以及繁殖习性进行分类梳理。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 产漂流性卵鱼类是河流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明晰其物种分布和繁殖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多渠道进行详尽的资料收集,厘清了中国江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物种组成,并对其在各一级区分布情况以及繁殖习性进行分类梳理。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中国江河产漂流性卵鱼类61种,其中受威胁物种14种,中国特有种34种;(2)长江区、珠江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种类最丰富,同时受威胁物种比例也较高,是产漂流性卵鱼类保护的关键区域;(3)29种产漂流性卵鱼类在产卵时有流速需求,6月及以后产卵物种和最低产卵水温低于16℃的物种比例都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4)漂流性受精卵吸水前平均卵径为1.43mm,吸水后平均卵膜径为4.36mm,膨胀率均值为328.2%,平均孵化时间多在12.4—44.4h(20.3—28.0℃)。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制定、流域产漂流性卵鱼类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物种分布 濒危特有情况 繁殖习 中国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迪 徐薇 +5 位作者 吴凡 林俊强 侯轶群 朱博然 彭期冬 靳甜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构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三峡水库历年生态调度的效果并提出生态调度方案的优化建议,为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提供参考。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2个维度出发,构建的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库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包含目... 构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三峡水库历年生态调度的效果并提出生态调度方案的优化建议,为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提供参考。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2个维度出发,构建的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库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6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提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赋分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指标相对重要度,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2012-2022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效果各年度存在明显差异,涨水持续时间、初始流量、流量日上涨率和洪峰流量、水温等水文水环境指标满足鱼类最适繁殖需求的生态调度,鱼类繁殖响应良好;开展2次生态调度年份的效果好于开展1次调度的年份。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尽可能控制在水温20℃以上起调,水库出流过程尽可能接近鱼类适宜的水文需求阈值区间,同时在水库运行条件合适的前提下,年内尽可能开展2次生态调度实践,泄放较大脉冲的洪峰过程,促进鱼类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效果评价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繁殖需求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俊 曹俊 +3 位作者 周涛 杨志 朱正强 朱其广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研究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繁殖水文需求,可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2019-2022年鱼类繁殖季节,在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津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鱼卵密度的... 研究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繁殖水文需求,可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2019-2022年鱼类繁殖季节,在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津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鱼卵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水文、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67种鱼类卵苗中典型产漂流性种类26种;从各种类繁殖规模比例来看,吻鮈(Rhinogobio typus)、圆筒吻鮈(R.cylindric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占比较高;长鳍吻鮈(R.ventralis)繁殖高峰集中在4月,圆筒吻鮈和铜鱼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四大家鱼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吻鮈的繁殖时间较长,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分布在泸州弥陀镇、重庆朱杨溪-石门和金刚沱-油溪镇江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均鱼卵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分类回归树结果表明,涨水过程中的水位涨幅、初始流量和透明度最小值是影响保护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种类而言,所需的积温、流量条件不尽相同。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段是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陆续运行后,原产卵场位置和规模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议在实施生态调度来减缓其影响时,不仅需要考虑水文、积温条件对鱼类性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水文过程与产卵场形成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鱼类早期资源 水文条件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活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飞 张富斌 +5 位作者 王雪 杨少荣 张智 秦强 王剑伟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7-83,共7页
文章根据2015—2016年赤水市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监测数据,对赤水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赤水河鱼类资源保护与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在调查期间,赤水市江段共采集到鱼类早期资... 文章根据2015—2016年赤水市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监测数据,对赤水河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赤水河鱼类资源保护与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在调查期间,赤水市江段共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27种(鱼卵和仔稚鱼各20种),隶属3目7科22属,其中包括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银Squalidus argentatus、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双斑副沙鳅Parabotia bimaculata、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和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等9种产漂流性卵鱼类。典型对应分析显示,不同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水文需求差异较大,长薄鳅、紫薄鳅、中华沙鳅、双斑副沙鳅、花斑副沙鳅和犁头鳅等种类的繁殖活动与流量高度正相关,它们的繁殖活动往往伴随着涨水过程;银的繁殖活动与透明度高度正相关,繁殖活动发生在流量较小、水体透明度较高的时段;寡鳞飘鱼的繁殖活动与水温高度正相关;宜昌鳅鮀的繁殖活动在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2015年与流量呈正相关,而2016年与流量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对于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河 产漂流性卵鱼类 繁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梯级枢纽联合生态调度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欢 陈锋 +3 位作者 谢文星 陈金生 金瑶 黄道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9-1233,共15页
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试验.该研究在汉江中下游钟祥、沙洋、泽口、仙桃江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并在兴隆枢纽泄洪闸上、下开展鱼类溯流集群情况监测,以分析生态调度对促进... 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试验.该研究在汉江中下游钟祥、沙洋、泽口、仙桃江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并在兴隆枢纽泄洪闸上、下开展鱼类溯流集群情况监测,以分析生态调度对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的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鱼卵种类共有26种(属),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2种.监测期间漂流性卵径流量为143411万粒,其中四大家鱼卵径流量为4887万粒,占3.41%,推测汉江中下游有6处成规模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生态调度期间,坝下鱼类溯流集群随兴隆枢纽调度过程发生变化,钟祥和仙桃江段均出现两次鱼类产卵高峰,鱼卵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61.66%,并监测到四大家鱼卵,表明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结合区间来水,对汉江下游鱼类,特别是四大家鱼的繁殖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中下游 生态调度 产漂流性卵鱼类 自然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明 郭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需求分析,开发了一种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方法,通过同步滚动调整启动时机和变动出库流量增幅来人工制造生态脉冲;在确定调控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站生态水... 基于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需求分析,开发了一种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方法,通过同步滚动调整启动时机和变动出库流量增幅来人工制造生态脉冲;在确定调控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站生态水文调控模型,并进行模型求解;在金沙江中游河段目标鱼类繁殖所需生态脉冲过程、中长期来水预测已知的前提下,将模型应用到梨园水电站生态水文调控实践,结果显示与模型类似工况的求解结果相近。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可为其他已建水电站开展生态水文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调控 产漂流性卵鱼类 中长期来水预测 梨园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宾-江津段漂流性鱼卵纵向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7
作者 陈小娟 杨志 +4 位作者 朱其广 曹俊 董纯 朱俊 潘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通过2023年4-7月对长江上游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鱼类早期资源的逐日监测,了解漂流性鱼卵种类组成、鱼卵径流量、产卵高峰期及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分析逐日产卵径流量变动与水文、水温条件的关系,明晰不同断面鱼卵径流量峰值出现的流... 通过2023年4-7月对长江上游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鱼类早期资源的逐日监测,了解漂流性鱼卵种类组成、鱼卵径流量、产卵高峰期及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分析逐日产卵径流量变动与水文、水温条件的关系,明晰不同断面鱼卵径流量峰值出现的流量区间,辨识影响鱼卵径流量变动的关键环境要素。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漂流性鱼卵24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卵8种,其中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长薄鳅(L.elongata)、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流经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的漂流性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729.45×10^(4)、17301.92×10^(4)和76027.44×10^(4)粒,鱼卵总径流量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增加的特征;3个断面鱼卵径流量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以后,其中宜宾断面最早,江津断面次之,合江断面最晚;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保护区干流江段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产卵场位置下移;流量上涨量、水位上涨量和流量日上涨率是影响3个断面鱼卵径流量变动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鱼类早期资源保护、生态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鱼类早期资源 径流量 纵向分布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鱼类产卵繁殖的人造洪峰生态调度实践——以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龚文婷 李帅 +3 位作者 姜伟 曹瑞 朱文丽 邢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2,共8页
2011-2023年,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共开展了20次面向鱼类产卵繁殖的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在取得良好试验成效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系统梳理多年来的生态调度试验成效及经验,详细介绍了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人造洪峰生态调... 2011-2023年,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共开展了20次面向鱼类产卵繁殖的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在取得良好试验成效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系统梳理多年来的生态调度试验成效及经验,详细介绍了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的原理、要点、监测评价方法,回顾了历年调度试验开展情况,总结了调度经验并对未来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金下-三峡梯级水库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有效促进了长江干流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其中三峡水库促进坝下代表性产漂流性卵鱼类——四大家鱼自然产卵繁殖效果最为显著。截至2023年,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累计总产卵规模达382.5亿粒。在多年生态调度和十年禁渔计划等工作的共同推动下,四大家鱼资源量基本接近20世纪80年代水平。然而,受气候变化、鱼类产卵及发育特性变化、产卵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需要在调度过程优化、调度效果评价、调度效果提升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地优化调整。相关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相似流域开展面向鱼类产卵繁殖的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 生态调度 产漂流性卵鱼类 人造洪峰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满水电站坝下河段生态水文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冬红 彭期冬 +2 位作者 张迪 刘雪飞 郭晴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94,108,共6页
根据研究区域特点以及鱼类主要产卵场分布情况,选取丰满、吉林和松花江三个水文站作为代表来分析丰满大坝下游河道的生态水文特性。分析IHA的5大类32个生态水文指标在研究区域时空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大多数指标具有沿程增加的趋势和基本... 根据研究区域特点以及鱼类主要产卵场分布情况,选取丰满、吉林和松花江三个水文站作为代表来分析丰满大坝下游河道的生态水文特性。分析IHA的5大类32个生态水文指标在研究区域时空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大多数指标具有沿程增加的趋势和基本相同的逐年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产卵期影响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涨水指标(有效涨水过程数、总有效涨水持续时间、断面初始流量、流量的日增长率、前后两个洪峰过程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1)通过丰满与永庆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可改善下游产卵场江段的水文条件;(2)丰满、吉林和松花江站的断面初始流量和流量的日增长率指标差别不大,逐年变化趋势一致;(3)比较有效涨水过程数和总有效涨水持续时间指标发现,松花江站明显比其他两站大,比较前后两个洪峰过程的间隔时间指标发现,松花江站变化更加稳定。研究结果为大坝河段的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化指标IHA 产漂流性卵鱼类 生态水文特 丰满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因子建模及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天蛟 刘刚 +2 位作者 Thomas A.Worthington Shannon K.Brewer Dan E.Storm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37-245,共9页
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自然水势改变,导致鱼类栖息地环境变化。为准确分析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环境,该文以美国阿肯色河流域的国家级濒危小型鱼类:产漂流性卵鲤鱼(Arkansas River Shiner,Notropis girardi,ARS)为例,根据其繁殖期特有的... 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自然水势改变,导致鱼类栖息地环境变化。为准确分析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环境,该文以美国阿肯色河流域的国家级濒危小型鱼类:产漂流性卵鲤鱼(Arkansas River Shiner,Notropis girardi,ARS)为例,根据其繁殖期特有的水文条件需求,选取流域40个水文站点的日径流数据,分别计算历史时期(1950-1962年)和当前时期(1990-2010年)的3个繁殖期生态水文因子:高流量,较高流量历时及断流历时。每个生态水文因子分别结合其他25个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理论(Max Ent)构建物种分布模型。运用经典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Parolo等提出的模型转移前后预测结果的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评价模型的自适应性(model fit)和转移能力(transferability)。3个模型在两个时期的ROC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均大于0.95,模型转移前后预测结果的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均大于0.6。研究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及转移性。3个生态水文因子中,高流量对模型的贡献率最大,对该种鱼类在两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影响最显著。不同的历史时期,物种的潜在适生概率随同一生态水文因子的变化呈现出了不一致的变化趋势。3个模型均预测出ARS的潜在生境有相同的空间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与濒危鱼类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生态系统 最大熵(MaxEnt)模型 生态水文因子 繁殖期 产漂流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保护区高流量脉冲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杨春花 尹正杰 许继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460-465,共6页
高流量脉冲过程是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指标.为促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自然产卵繁殖,探索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启动条件,本文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期开展... 高流量脉冲过程是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指标.为促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自然产卵繁殖,探索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启动条件,本文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期开展了保护区径流组成分析,评估了上游干支流来水对保护区高流量脉冲形成的贡献比,分析了鲖鱼、长薄鳅产卵情况与干支流高流量脉冲的吻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保护区仅一半高流量脉冲由区间与金沙江共同涨水所形成,另一半由区间单独涨水所形成;区间涨水对保护区高流量脉冲首日涨水贡献比高达87.62%,代表性鱼类产卵多发生在区间出现高流量脉冲时段,因此区间来水对保护区高流量脉冲过程的形成至关重要,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结合下游区间涨水开展生态补偿调度,将更利于保护区鱼类产卵繁殖,同时减轻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人造洪峰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高流量脉冲 贡献比 支流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