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集水面临界产流降雨量确定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小雁 龚家栋 高前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6-522,共7页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 1 998 1 999年的降雨 -径流观测实验 ,利用直线回归模型确定包括自然集水面在内的 9种人工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值 (降雨阀值 )。结果表明 :在不受前期降雨影响下 ,自...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 1 998 1 999年的降雨 -径流观测实验 ,利用直线回归模型确定包括自然集水面在内的 9种人工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值 (降雨阀值 )。结果表明 :在不受前期降雨影响下 ,自然黄土坡面、清除杂草自然黄土坡面和粘土夯实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 8 5mm ,8 0mm和 4 1mm。在受前期降雨影响下 ,其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 6 0mm ,5 0mm和 1 9mm。塑料膜、油毡、沥青和混凝土处理集水面的产流过程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小 ,平均状态下其临界产流降雨量为 0 1~ 1 5mm。塑料膜、油毡、沥青、塑料 +小砾石和塑料 +大砾石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 0 1 3mm ,0 2 1mm ,0 1 7mm ,0 98mm和 0 85mm。混凝土集水面在干燥情况下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 1 4 8mm ,在不干燥情况下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 1 1 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集水面 临界产流降雨 雨水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长江三峡库区产流降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鸣远 王礼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8,共10页
鄂西山地连绵起伏,在暴雨作用下。坡面花岗岩风化层流失的大量粗沙在河流沟谷网中堆积起来,随时间推移逐步进入长江。根据坡面径流小区资料,在一次产流降雨中,降雨量(H),最大10分钟(i_(10))、30分钟(i_(30)... 鄂西山地连绵起伏,在暴雨作用下。坡面花岗岩风化层流失的大量粗沙在河流沟谷网中堆积起来,随时间推移逐步进入长江。根据坡面径流小区资料,在一次产流降雨中,降雨量(H),最大10分钟(i_(10))、30分钟(i_(30))和60分钟(i_(60))雨强对产流的作用都比较显著,它们的极值分布可用于估计不同频率H、i_(10)、i_(30)和i_(60)设计值。对于林地、荒坡地和梯田,降雨侵蚀力指标以组合结构Ei_(10)。较适宜,而坡耕地则以组合结构Hi_(10)较好。根据天然降雨观测资料分析,鄂西地区的降雨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均匀型、递降型、突发型和峰值型四种雨型,洪水过程和降雨过程相对应,实验流域的输沙量随Ei_(10)增大而增大。但对长历时降雨来说,在以蓄满产流为主的花岗岩风化土体上,Ei_(10)组合结构还是掩盖了降雨过程中一部分非侵蚀降雨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鄂西 产流降雨 降雨侵蚀力 长江三峡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五道沟地区降雨产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王婉婉 杜富慧 +6 位作者 朱信泽 周超 杜嘉阳 丁钰童 徐荣艳 张美娜 王振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18,共5页
利用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106场次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开展了不同级别次降雨量P(暴雨、大雨、中雨)、雨前地下水埋深H_(0)(Ⅰ级(0~0.4 m)、Ⅱ级(0.4~0.8 m)、Ⅲ级(0.8~1.2 m)、Ⅳ级(>1.2 m))和前期影响雨量P_(a)(Ⅰ... 利用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106场次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开展了不同级别次降雨量P(暴雨、大雨、中雨)、雨前地下水埋深H_(0)(Ⅰ级(0~0.4 m)、Ⅱ级(0.4~0.8 m)、Ⅲ级(0.8~1.2 m)、Ⅳ级(>1.2 m))和前期影响雨量P_(a)(Ⅰ级(17%~20%)、Ⅱ级(20%~23%)、Ⅲ级(23%~26%)、Ⅳ级(>26%))不同情景对产流的影响研究,并构建了多元回归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次降雨量对降雨产流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其次为雨前地下水埋深和前期影响雨量;不同降雨级别下,暴雨情景次降雨量与径流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大雨情景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中雨情景在长时段连绵降雨型且P>35 mm、P_(a)>20%、H_(0)<1.0 m条件下才可产流,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在Ⅰ、Ⅲ级雨前地下水埋深情景中,次降雨量与径流均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Ⅱ级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Ⅳ级呈线性函数关系;在Ⅰ级前期影响雨量情景中,次降雨量与径流呈幂函数关系,Ⅱ级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Ⅲ、Ⅳ级均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通过统计分析降雨实测数据,径流深最终可表示为次降雨量、雨前地下水埋深和前期影响雨量3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了暴雨、大雨及中雨情景径流计算模型,拟合优度R2均大于0.80,可用于淮北平原降雨径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 降雨级别 雨前地下水埋深 前期影响雨量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小流域典型降雨产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宫渊波 张君 +2 位作者 陈林武 张健 王巧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侵蚀性降雨等级,降低大到暴雨的地表径流量;植被因素对较小面积的小流域具有较强的拦截降水的作用,但随着小流域面积的增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化,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能有效阻缓地表径流,洪峰出现的时间,延长产流历时,表现出明显的产流滞后效应和延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小流域 降雨-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单元降雨产流分析及平均入渗速率计算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明斌 李玉山 康绍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8,共6页
分析了坡地农田和草地生态单元降雨产流过程,提出了一种利用降雨产流资料计算坡地单元平均入渗速率的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双环法测定坡地土壤入渗速率的固有缺陷,为研究坡地水量转化提供了便利手段。计算结果表明,农田、草地生态单元... 分析了坡地农田和草地生态单元降雨产流过程,提出了一种利用降雨产流资料计算坡地单元平均入渗速率的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双环法测定坡地土壤入渗速率的固有缺陷,为研究坡地水量转化提供了便利手段。计算结果表明,农田、草地生态单元土壤平均入渗速率随坡度的增加呈指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单元降雨产流 单元平均入渗速度 土壤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非线性降雨产流阈值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俊 吴普特 赵西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降雨产流阈值是受雨下垫面能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值,是产流产沙规律研究的重要参数。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用传统直线回归法推求了4种下垫面条件下坡面降雨产流阈值,并综合考虑了其他因素对降雨产流阈值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多参数非... 降雨产流阈值是受雨下垫面能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值,是产流产沙规律研究的重要参数。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用传统直线回归法推求了4种下垫面条件下坡面降雨产流阈值,并综合考虑了其他因素对降雨产流阈值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多参数非线性降雨产流阈值模型。结果表明:传统直线回归法得到的4种不同调控措施下坡面的降雨产流阈值分别为:裸坡9.4mm、黑麦草23.6mm、苜蓿15.8mm和春小麦19.5mm。结合直线回归法并充分考虑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3个因素对降雨产流阈值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一种多参数非线性降雨产流阈值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4种不同调控措施下坡面的降雨产流阈值分别为:裸坡13.4mm、黑麦草23.7mm、苜蓿18.8mm和春小麦19.7mm。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高,证实了该多参数非线性模型的适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阈值 植被覆盖 直线回归 径流量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裸地降雨产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穆文彬 李义豪 +3 位作者 李传哲 刘佳 程双虎 赵娜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华北半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机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坡度(5°、10°和15°)和前期土壤含水率(0.20、0.25和0.30)条件下的降雨产流试验。结果表明:...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华北半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机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坡度(5°、10°和15°)和前期土壤含水率(0.20、0.25和0.30)条件下的降雨产流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降雨产流过程中,地表径流量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累积径流量与产流历时呈线性函数关系;土壤入渗率和产流滞时均随前期土壤含水率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前期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入渗率和产流滞时的影响较坡度更加明显;Horton模型对降雨入渗关系的拟合结果优于Kostiakov和Phili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率 坡度 降雨产流 土壤入渗率 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的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昌明 李军 王中根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HIMS研究团队基于物理机制清晰的Green-Ampt模型,提出了新的GAF模型。从理论上通过GAF模型可以直接推导出LCM模型,以及SCS-CN模型,并证明了LCM模型是GAF模型的高精度幂指数近似,而SCSCN模型是GAF模型的倒数线性近似解简化;通过对GAF模型解析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参数SCS-CN修正模型,使之包含了雨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模拟 HIMS 降雨产流模型 LCM模型 GAF模型 SCS-C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蓄水窖工艺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欢虎 闫翠萍 +3 位作者 靖华 马爱平 徐建兵 王裕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降雨产流量及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在同一坡度、同一降雨量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降雨产流量及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在同一坡度、同一降雨量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1.4%、73.6%、41.6%、2.7%。表明前三者均有较好的集水效果,而农田产流效果较差。研究提出的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经大面积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集水工程 降雨产流 蓄水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陕北黄土坡面产流临界降雨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宁 刘广亮 +2 位作者 朱清科 刘广全 强方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典型植被群落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的产流临界降雨值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坡面湿润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与干旱年和正常年存在显著差异,湿润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少且油松湿润年理论产流值最低,仅需5. 60 mm;干旱年与正常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则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干旱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大。2)不同植被类型产流所需最低降雨量不同,其中油松林地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最小,即油松林地较易产流,沙棘纯林产流所需降雨量最大,即沙棘林地较难产流;且2种林地产流所需降雨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二者耦合关系及其与坡面产流临界阈值的研究,对该区域预防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前期含水量 降雨 产流临界降雨 黄土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山区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甘永德 刘欢 +3 位作者 贾仰文 顾金普 仇亚琴 司曼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3,共6页
在分析土石山区下垫面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碎石体积比例系数量化土壤中碎石对入渗的影响,并考虑山坡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构建了一种包括植被截留、洼地储留、土壤入渗、壤中流、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等计算模块的土石山区山坡... 在分析土石山区下垫面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碎石体积比例系数量化土壤中碎石对入渗的影响,并考虑山坡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构建了一种包括植被截留、洼地储留、土壤入渗、壤中流、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等计算模块的土石山区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采用径流小区天然降雨产汇流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现有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构建的入渗产流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地表径流强度和土壤入渗率,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较为吻合;暴雨期土壤入渗率的模拟值远小于实测值,可能原因在于该模型忽略了碎石与土壤的直接接触面间可能形成的水流快速通道,未考虑土石山区山坡土壤层和基岩层中可能存在的优先流,模型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产流模型 土石山区 土石介质 土壤入渗率 径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模型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庆荣 张秉刚 +3 位作者 钟继洪 谭军 骆伯胜 黄湘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变化范围为 0 .2~ 5 1.0 4m m,径流率变化范围为 0 .5 6 %~ 47.5 8% ,10月至次年 3月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0 .0 2 5 9.Pn1 .40 34 ,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9.8788W7.770 2 ,而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要比降雨量、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降雨-人渗-产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砖与垫层入渗特性对城市降雨产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山 仵苗 +1 位作者 李静思 刘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为评估透水铺装应用场地的适配性及减灾效果,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型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不同透水砖铺装面层(陶瓷透水砖和生态透水砖)与垫层(均质土、15%和30%碎石混合、砂基四种垫层)组合下的入渗特性及其对降雨径流... 为评估透水铺装应用场地的适配性及减灾效果,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型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不同透水砖铺装面层(陶瓷透水砖和生态透水砖)与垫层(均质土、15%和30%碎石混合、砂基四种垫层)组合下的入渗特性及其对降雨径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陶瓷透水砖和生态透水砖都有良好的入渗性能,垫层入渗快慢顺序为砂基垫层、15%碎石混合垫层、均质土垫层和30%碎石混合垫层。砾石含量的适当增加有助于水分的入渗,但是当砾石含量持续增加会阻碍降雨入渗。②透水铺装入渗分透水砖入渗和垫层入渗2个阶段,透水砖入渗阶段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符合线性关系;垫层入渗阶段可用Philip公式和Kostiakov模型很好的模拟,且Philip公式拟合结果略好于Kostiakov模型。③两年一遇降雨条件下,透水铺装不会产流;五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仅有30%碎石混合垫层下的透水铺装产流;十年一遇降雨频率下,15%碎石混合垫层、均质土垫层和30%碎石混合垫层均产流;砂基垫层在3种降雨下均不产流。试验所用透水砖及垫层结构均能满足西安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85%)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铺装 透水砖 垫层结构 入渗率 雨强 降雨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降雨产流试验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狄丕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面坡度小于3‰的平原区农田水文特征、降雨产流特征、稳定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天然降雨-产流规律等,结果表明:农作物的水文作用是作物冠层对降雨进行了再分配;下垫面积水时刻与土壤剖面平... 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面坡度小于3‰的平原区农田水文特征、降雨产流特征、稳定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天然降雨-产流规律等,结果表明:农作物的水文作用是作物冠层对降雨进行了再分配;下垫面积水时刻与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的饱和度、降雨强度呈乘幂的函数关系;当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的饱和度小于等于0.70和大于0.70时,径流系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分别为高次多项式和自然对数;天然降雨-产流一般多发生在7、8月份,场(次)降雨量一般大于20mm,降雨极值强度与径流系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降雨产流 试验分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的降雨产流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琦 王瑞芳 +3 位作者 窦小东 高宇亭 王昌昊 杨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5,311,共13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降雨产流研究方法与模拟技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重点及热点、发展趋势,充实陆面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国内外近50 a的828篇有关降雨产流的期刊论文为基础... [目的]分析国内外降雨产流研究方法与模拟技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重点及热点、发展趋势,充实陆面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国内外近50 a的828篇有关降雨产流的期刊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降雨产流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1)降雨产流研究始终聚焦于降雨—入渗—产流—侵蚀关系的研究及坡面产流的模拟,研究方法包含降雨模拟、数理统计、示踪技术等。坡面产流的模拟已开发出大量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的产汇流模型,研究方法与模拟技术日趋先进与精准,但在完善模拟试验的技术手段,以及借助人工智能(AI),3S技术来构建适用的区域产汇流耦合模型等方面仍需开展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2)对降雨产流关键影响因素即地表形态、降雨特征和土壤性质的研究持续深化,但对微地形特征、区域次降雨过程时空变化等对降雨产流的影响研究,和不同土壤类型间及同种土壤类型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地表产流对比研究等还有待全面推进。(3)国内研究重点多为借助人工降雨试验平台开展土壤/植被分布单一的局域性产汇流影响因素研究,国外则多为结合水文模型与3S技术进行流域尺度的产流过程及其时空变异和地表微地形影响的研究,研究尺度趋向于宏观和微观的全面与纵深发展。近期降雨产流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喀斯特、径流小区、枯落物、降雨特征、地下水补给、水文连通性、坡度、土壤理化性质、水管理等方面。[结论]未来应在加强喀斯特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的降雨产流和水土保持/水文/水管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水平优势,从而促进区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 地形 人工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北京市降雨产流测报系统
16
作者 梁藉 蒋云钟 +1 位作者 谢新民 赵红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69,73,共4页
以北京市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了B/S模式下的实时降雨产流测报模型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降雨分析、蒸发分析、地表水产流计算、水量平衡分析等功能。在北京市水文总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移... 以北京市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了B/S模式下的实时降雨产流测报模型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降雨分析、蒸发分析、地表水产流计算、水量平衡分析等功能。在北京市水文总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可为政府管理部门、各行业生产单位及公众提供降雨、产流及洪水等方面的信息,辅助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领导进行水资源和雨洪调度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直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模型 B/S模式 分布式水文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对坡面降雨产流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杰 王妍 +1 位作者 许晓梁 陈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76,共5页
通过建立概化坡面模型,设置不同坡度下的单层无限深均质各向同性梯形壤土剖面,在不考虑蒸散发和土壤水分滞后效应的前提下,假定若干初始土壤含水量,借助Hydrus软件,在给定时空分布均匀降雨的条件下对Richards’方程进行数值计算以探索... 通过建立概化坡面模型,设置不同坡度下的单层无限深均质各向同性梯形壤土剖面,在不考虑蒸散发和土壤水分滞后效应的前提下,假定若干初始土壤含水量,借助Hydrus软件,在给定时空分布均匀降雨的条件下对Richards’方程进行数值计算以探索坡度对霍顿型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产流基本随坡度增加而减小,而初始土壤含水量增加将抑制坡度对产流的影响,用幂函数可以较好地近似产流和坡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降雨产流 初始土壤含水量 Hydrus软件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裸地和草地的降雨产流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义豪 李传哲 +2 位作者 穆文彬 刘佳 严登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5-53,共9页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其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草地和裸地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裸地的径流量均随坡度和...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其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草地和裸地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裸地的径流量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裸地在稳定阶段的产流量以及累积产流量均高于草地;同时,前期土壤含水率较高时,累积产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现出分段函数的关系;(2)径流系数、产流滞时以及入渗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分别呈现出增大、减小和减小的趋势,且两影响因素对草地径流系数、产流滞时及入渗率的影响程度均强于裸地;(3)裸地和草地的入渗率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且较其他入渗模型,Horton入渗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土壤入渗率以及入渗量。通过试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太行山前平原区降雨产流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地 草地 坡度 前期土壤含水率 降雨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水文试验区降雨产流过程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海 姜月华 +1 位作者 周权平 刘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6-514,共9页
为研究太湖流域平原地区降雨产流特征,选取金坛水文试验区开展降雨产流过程观测,提取影响次降雨产流的特征要素,剖析典型蓄满、超渗产流案例中的产汇流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超渗产流现象较少。长历时小雨强条件下... 为研究太湖流域平原地区降雨产流特征,选取金坛水文试验区开展降雨产流过程观测,提取影响次降雨产流的特征要素,剖析典型蓄满、超渗产流案例中的产汇流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超渗产流现象较少。长历时小雨强条件下试验区产流过程可分为补给土壤水、填洼和排水沟出流、全面出流、雨止消退4个阶段。排水沟出流阶段径流系数小,以排水沟面积承接雨水出流为主;全面出流阶段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雨强阈值约0.1 mm/min,径流系数大。前两个产流阶段在短历时强降雨中同时发生。若全面出流阶段土壤尚未蓄满,则仍有较大比例雨水入渗,属传统意义上的超渗产流;若土壤已蓄满,则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文试验区 降雨产流 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 排水沟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降雨产流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锦 张海荣 +3 位作者 吴碧琼 樊启萌 曹辉 汤正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86,共6页
为研究长江上游各流域分区的降雨产流规律特性,首先构建一套降雨洪水场次划分算法,基于该算法对长江上游主要流域分区的历史面雨量及流量数据进行雨洪场次划分,并计算每场洪水过程的降雨及洪水特征指标,建立历史洪水特征指标数据库;以... 为研究长江上游各流域分区的降雨产流规律特性,首先构建一套降雨洪水场次划分算法,基于该算法对长江上游主要流域分区的历史面雨量及流量数据进行雨洪场次划分,并计算每场洪水过程的降雨及洪水特征指标,建立历史洪水特征指标数据库;以降雨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洪量、洪峰流量两项重要的洪水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模拟降雨产流关系。结果表明:经训练后的模型在大多数流域表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述流域降雨与径流间的关系。通过该模型对洪水指标进行预测能够为长江上游流域洪水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关系 洪水场次划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类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