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场次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的径流产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辉 李鹏 +1 位作者 汤珊珊 鲁克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流时间显著提前。首场降雨下,覆沙厚度为1cm,当雨强由1mm/min增加到1.5mm/min,覆沙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增加了0.87倍、0.85倍;雨强为1.5mm/min时,当覆沙厚度由0.5em增加到1cm,首场降雨的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小了9.6%、12%。相对于裸坡,覆沙坡面产沙量较大,产沙过程较剧烈,首场降雨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0%以上,是裸坡的8.9—10.8倍,但在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沙量显著减小,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侵蚀,可为揭示风蚀沉积物对水蚀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次降雨 坡面 径流产沙特性 水力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作物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从建 侯慧新 +2 位作者 陈伟 杨伟 郑振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3,111,共6页
为了分析不同农作物的产流产沙特性,基于冯家沟水土保持监测站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不同农作物(红薯、谷子、玉米、大豆、土豆)覆盖下的产流产沙量观测数据,分析了15°黄土坡面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农作物产流产沙量... 为了分析不同农作物的产流产沙特性,基于冯家沟水土保持监测站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不同农作物(红薯、谷子、玉米、大豆、土豆)覆盖下的产流产沙量观测数据,分析了15°黄土坡面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农作物产流产沙量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场次降雨中,玉米措施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较大,红薯措施与谷子措施较小,土豆措施与大豆措施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差别不大。(2)不同农作物的小区产流产沙量均与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及降雨量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关系。(3)研究区侵蚀性降水根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及I30可分为3种类型:Ⅰ雨型(降雨量、历时、雨强适中)、Ⅱ雨型(历时较长、雨量大、雨强较小)、Ⅲ雨型(历时短、降雨量较小、雨强大)。(4)5种作物在不同雨型下产流产沙特性不同,在Ⅲ雨型(降雨强度大、历时短)条件下各作物措施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最大,不同雨型条件下红薯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最小。相比其他农作物,红薯是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优良农作物,玉米不适用于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特性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河响水堡水库水沙调节及排沙分析
3
作者 张良 乔光建 岳树堂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69-72,共4页
在多沙河河流上建设的水库,泥沙淤积影响着水库效益的发挥,分析研究水库水沙调节对水库的排沙作用,为水库调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响水堡水库排沙过程分析,该水库采用异重流法和水力冲刷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排沙,异重流排沙效果... 在多沙河河流上建设的水库,泥沙淤积影响着水库效益的发挥,分析研究水库水沙调节对水库的排沙作用,为水库调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响水堡水库排沙过程分析,该水库采用异重流法和水力冲刷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排沙,异重流排沙效果明显好于水力冲刷法。响水堡水库从1981年开始统计,累积排沙5139万t,减少水库淤积,增加蓄水库容3426万rn3。利用水库调度进行水沙调节,对减少水库淤积,发挥水库效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调节 产沙特性 水流挟 水库调度 异重流排 响水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