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1
作者 沈莉萍 唐聪圣 +1 位作者 沈素芳 陈琦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妥因、红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0种抗生素均敏感。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M和N的F型fcbD基因同源性为99.98%。本研究分离的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为鸭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F型多巴氏杆菌 蛋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2
作者 庞碧寒 姚文敬 +4 位作者 王怡涤 关丽君 薛云 张俊峰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8个片段,采用His6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后,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了34 ku、62 ku、67 ku、70 ku、64 ku、102 ku、36 ku、60 ku的重组蛋白,其中rPMT-N2a、rPMT-N2b、rPMT-C5和rPMT-C7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另外4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在上述各位置处分别出现较单一的目的条带,且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8.44%~35.7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源T+Pm TPM-6株的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rPMT-N1、rPMT-N2a、rPMT-N2b、rPMT-C5的反应原性较强。基于此,采用ISA201佐剂制备这4种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间隔20 d对小鼠经皮下注射免疫(50μg/只)两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数,评估该疫苗对小鼠的安全性。首免后35 d(二免后14 d)对各组小鼠分别以10 LD_(100)和30 LD_(100)的天然粗提PMT(cPMT)对小鼠攻毒,评估4种亚单位疫苗(rPMT-N1、rPMT-N2a、rPMT-N2b及rPMT-C5)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rPMT-N2a组小鼠的死亡率为2/24,rPMT-N2b组小鼠的死亡率为6/24,其余各组小鼠均无异常。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疫苗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升至1:1552、1:18820、1:1351和1:6208,表明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两种剂量的cPMT攻毒后均出现相应症状并均在24h内全部死亡,部分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但发病及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以10LD_(100)的cPMT攻毒后,上述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100%、37.5%和100%;以30 LD_(100)的cPMT攻毒后,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85.7%、0和75%。本研究表明,rPMT-N2a、rPMT-C5具有作为T+Pm亚单位疫苗优势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后期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toxA 多杀巴氏杆菌毒素 重组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许静茹 朱智豪 +15 位作者 李雨琪 范思思 康娅莉 卓钰槟 黄玲珊 丘淑琪 薛羽希 吴晓萍 廖玉婷 林伟业 肖晓子亿 李雪瑾 陈腾腾 林锡潘 林开雄 范克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明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一只华南虎幼虎的死因。方法无菌采集病死幼虎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并对其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从死亡幼虎... 目的探明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一只华南虎幼虎的死因。方法无菌采集病死幼虎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并对其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从死亡幼虎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鉴定为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将分离菌株命名为Tiger22513F。16S rRNA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菌Tiger22513F与参考菌株ETEC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它们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9%;该分离菌株同时携带有tetA、sul1、sul3、cmlA、floR、blaTEM、blaSHV、blaCMY-2、qnrA、qnrS、qnrD 11种耐药基因及VT1、fyuA、tsh、iucD、ST 5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主要侵害小鼠的肺脏、肝脏和肠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结论本研究从死亡幼虎的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且有较强致病力的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为华南虎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毒素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种鹅鸭瘟病毒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4
作者 吴鹏 袁阳 +6 位作者 杨芸芸 冯轶 王艳 杨颖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3-2265,共13页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鹅细小病毒(G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禽坦布苏病毒(TMUV))PCR检测,进一步对病原菌进行相似性分析、荚膜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及分离病毒的致病性检测。【结果】发病灰鹅头颈肿大,肝脏表面出现灰黄色坏死灶,心脏及肺脏表面有出血点。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发病灰鹅肝脏、肺脏和肾脏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菌株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的露滴状;革兰染色见红色短杆状阴性菌;瑞氏染色见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麦芽糖等反应为阳性。PCR检测及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且与NCBI中巴氏杆菌参考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6%~99.3%,鉴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株为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接种小鼠,测得最小致死量(MLD)<5 CFU。病毒PCR检测及测序比对分析显示,发病灰鹅为鸭瘟病毒(DPV)感染,且DPV分离株与NCBI DPV参考株UL 6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100%;经鸭胚盲传3代,尿囊液PCR检测出DPV;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接种DPV,9 h后DEF缩圆,24 h后贴壁的DEF脱落或形成合胞体;经测定,DPV分离株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为2.88×10^(-9)/0.1 mL。【结论】本研究最终诊断发病灰鹅为DPV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并分离得到1株毒力较强的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1株毒力较强的DPV,本研究结果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DPV感染水禽引起的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多联疫苗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巴氏杆菌 鸭瘟病毒 分离鉴定 病原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分段基因的原核表达
5
作者 黄百花 刘文娟 +5 位作者 李志勇 谭春萍 周松峰 谭颖翌 罗佳 陆芹章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98-601,共4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1对引物,从猪源D型T+Pm中扩增出toxA基因片段(3858 bp),再根据toxA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ZQ(1084 bp)、ZH(1092 bp)、HM(906 bp)3个分段基因,将其克...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1对引物,从猪源D型T+Pm中扩增出toxA基因片段(3858 bp),再根据toxA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ZQ(1084 bp)、ZH(1092 bp)、HM(906 bp)3个分段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发现ZQ、HM基因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分别为75、50 kDa,ZH基因不表达。动物试验结果表明,HM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而ZQ重组蛋白没有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生物学活性。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抗毒素的阳性猪血清,结果表明,HM重组蛋白较天然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D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毒素基因 分段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牛源D:L3:L5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奕朵 张康 +12 位作者 王磊 路晓荣 张景艳 程佳 郭志廷 徐国伟 黄莉萍 牛宇辉 马婷 冯晓微 EGIDE 刘明超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8-3141,共14页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庄丽云 雷天宇 +8 位作者 戴婷婷 吴玲玲 朱金玲 廖悦辰 牛群 包银莉 黄翠琴 戴爱玲 郑新添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微突起、表面光滑、奶油状的菌落;分离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9%以上,菌株荚膜为A型;该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均表现为高度敏感;从病鸡中检测出圆圈病毒3型(GyV3)VP2基因,与GenBank(登录号MK089248)GyV3同源性最高(99.9%)。结果表明,该鸡场发生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圈病毒3 多杀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病原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涛 谭春萍 +3 位作者 任灵芝 黄百花 刘文娟 陆芹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68,共5页
参照GenBank收录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一对引物,从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扩增出toxA编码区3 858 bp的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多杀性巴氏杆菌... 参照GenBank收录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一对引物,从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扩增出toxA编码区3 858 bp的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175 ku。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一定的生物学活性。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毒素的猪阳性血清,表达重组蛋白较天然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D-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毒素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落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杰 赵耘 +2 位作者 杜昕波 康凯 陈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8-300,共3页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PCR方法以及同时检测并区分产毒素与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toxA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C51-6扩增出了460bp和185...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PCR方法以及同时检测并区分产毒素与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toxA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C51-6扩增出了460bp和1854bp的2条目的片段,而不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PCR方法能从含450CFU的菌液中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同时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和小鼠致死试验对该PCR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双重PCR KMT1基因 tox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巢氏PCR方法快速检测猪鼻拭子样品中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细彪 吴斌 +4 位作者 刘国平 杨明柳 罗勇 卢顺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3-1087,共5页
根据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toxA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64和447 bp,从而建立了一种能直接从猪鼻拭子中快速检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巢氏PCR方法。该方法能检出26CFU菌量以上的模板DNA,且不能从猪的其它... 根据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toxA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64和447 bp,从而建立了一种能直接从猪鼻拭子中快速检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巢氏PCR方法。该方法能检出26CFU菌量以上的模板DNA,且不能从猪的其它7种常见病原菌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5个不同地区阳性猪群中采集的146份临床鼻拭子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2种方法同时为阳性的样品有44份,同时为阴性的样品有97份,另有5份样品只有巢氏PCR检测为阳性,巢氏PCR检测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为96.58%。试验表明:巢氏PCR方法能快速、灵敏地从猪鼻拭子样品中检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适合临床进行大规模病原学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toxA 鼻拭子 巢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的细胞毒性及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军勇 汤金梅 +4 位作者 汤细彪 杨明柳 赵战勤 吴斌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将猪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 multocida,T+Pm)增菌后经超声波破碎,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处理,提纯天然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toxin,PMT)。经Western blot和细胞毒性试验... 将猪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 multocida,T+Pm)增菌后经超声波破碎,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处理,提纯天然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toxin,PMT)。经Western blot和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该毒素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7 ng/mL的PMT能使Vero细胞病变。用该毒素制成的类毒素菌苗免疫2头健康断奶仔猪,同时设T+Pm灭活苗和PBS对照组。4次免疫后,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类毒素菌苗组毒素抗体效价达1∶16,而灭活苗组未见毒素抗体产生。用200μg提纯的PMT和50亿T+Pm混合液经耳静脉攻毒各组试验猪,结果发现对照组和灭活苗组试验猪在攻毒后出现明显的急性败血症状,未产生毒素抗体;类毒素菌苗组试验猪10 d后耐过,经颈动脉采血收集高免血清,效价达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多杀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 生物学活 毒素菌苗 毒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伟杰 赵耘 +2 位作者 杜昕波 康凯 陈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对PCR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3株菌株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多重PCR 皮肤坏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肉种鸡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明 张笛 +3 位作者 沈海玉 龚建森 徐步 窦新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发酵、荚膜型、菌落荧光型、药敏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部分种鸡场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鉴定13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有分离株荚膜分型均为A型,菌落荧光观察均属于强毒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氯霉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敏感;确诊种鸡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确诊种鸡场(P<0.01)。研究表明,江苏省部分地区肉种鸡场存在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强毒株比例较高,但耐药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多杀巴氏杆菌 强毒 荚膜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萎缩性鼻炎病猪鼻腔分离的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培养滤液的毒性测定
14
作者 张树成 苑士祥 +3 位作者 杨留战 杨旭夫 赵淑春 彭发泉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0年第5期47-49,共3页
在萎缩性鼻炎病猪鼻腔分离的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培养滤过液中豚鼠皮肤坏死毒素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个我国分离株滤过液含毒量一般在8GPST 单位/0.1ml 以上,最强的菌株达到32GPST 单位/0,1ml;强毒性菌株滤过液在1∶32稀释时... 在萎缩性鼻炎病猪鼻腔分离的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培养滤过液中豚鼠皮肤坏死毒素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个我国分离株滤过液含毒量一般在8GPST 单位/0.1ml 以上,最强的菌株达到32GPST 单位/0,1ml;强毒性菌株滤过液在1∶32稀释时,经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全部致死;滤过液肌肉和皮下注射断奶仔猪,均可致轻度至严重的鼻甲骨萎缩,滴鼻则不引起肉眼可见的鼻甲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多杀氏杆菌 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三联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
15
作者 徐为中 薛家宾 +1 位作者 王启明 诸玉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对抗原的浓缩 ,试制成功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 )三联氢氧化铝浓缩灭活疫苗。将该三联疫苗按每只 1ml的剂量免疫家兔 ,2 1d后效力试验结果表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0 0 % ;对兔巴氏杆菌... 通过对抗原的浓缩 ,试制成功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 )三联氢氧化铝浓缩灭活疫苗。将该三联疫苗按每只 1ml的剂量免疫家兔 ,2 1d后效力试验结果表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0 0 % ;对兔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 )的保护率均达 80 %以上 ,且对上述 3种病的免疫期为 180~2 10d(即 6~ 7个月 )。该疫苗 4~ 8℃保存 15 0d(5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灭活疫苗 病毒出血症 多杀巴氏杆菌 气荚膜梭菌病 三联疫苗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16
作者 钱坤 《畜禽业》 2019年第11期27-27,共1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直接引起猪肺疫、禽霍乱、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萎缩性鼻炎等病症,对养殖业影响非常大。据调查研究显示,皮肤坏死外毒素是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重要因此和保护性抗原。基于此,重点研究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直接引起猪肺疫、禽霍乱、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萎缩性鼻炎等病症,对养殖业影响非常大。据调查研究显示,皮肤坏死外毒素是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重要因此和保护性抗原。基于此,重点研究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克隆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D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toxA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饶秋华 刘洋 +2 位作者 周伦江 罗土炎 王隆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为探究2019年4月引起福建省南平市某猪场的育肥猪出现鼻塞、流鼻涕、呼吸时伴有鼾声、鼻梁弯曲变形等症状的病原,本研究通过采集30份发病猪的鼻腔拭子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以及采用特异性PCR对分离菌分型鉴定,同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 为探究2019年4月引起福建省南平市某猪场的育肥猪出现鼻塞、流鼻涕、呼吸时伴有鼾声、鼻梁弯曲变形等症状的病原,本研究通过采集30份发病猪的鼻腔拭子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以及采用特异性PCR对分离菌分型鉴定,同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从鼻腔拭子中分离出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m),分型PCR鉴定结果显示27株分离菌为荚膜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1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Pm,表明D型T+Pm为该次致猪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利用特异性PCR方法对Pm进行脂多糖(LPS)基因型检测,鉴定结果显示该猪群感染的Pm LPS基因型全部为L6型;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导致二元长白猪的肺脏呈熟肉样病变,病理组织切片显示有轻度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伴少量散在出血。本研究获得的T+Pm对二元长白猪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为今后深入开展T+Pm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鼻炎 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宝凤 李能章 +5 位作者 邹灵秀 黄园媛 吴建云 王自力 魏学良 彭远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2010年~2011年,重庆市多处肉牛场发生牛呼吸道感染致死性病例。从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多株病原细菌,经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细菌16S rRNA 序列测定,其中6株初步鉴定为多杀巴氏杆菌(Pm);进一步采用P... 2010年~2011年,重庆市多处肉牛场发生牛呼吸道感染致死性病例。从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多株病原细菌,经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细菌16S rRNA 序列测定,其中6株初步鉴定为多杀巴氏杆菌(Pm);进一步采用Pm种型特异性基因Kmt-1及hyaD-hyaC、bcbD、dcbF、ecbJ、fcbD PCR扩增,确定该6株Pm均为A型,分别命名为PmCQ (1~6)。对其部分生物特性比较分析表明,6株Pm在马丁肉汤和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良好,PmCQ6相比其他几株菌平板培养菌落偏小;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PmCQ2毒力最强(2.2×10^5 cfu),PmCQ6毒力最弱(1.14×10^8 cfu);药敏试验表明,6株菌对四环素、丙氟哌酸等多种药物敏感,无明显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群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彭忠 梁婉 +5 位作者 艾伟诚 王斐 华琳 汤细彪 陈焕春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基因 脂多糖基因 MLST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部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林柏 孙久鹤 +5 位作者 郭东春 曹培丽 刘家森 刘春国 刘大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的荚膜血清型分为A、B和D 3种,其中禽源P.multicida主要以A为主;以LPS-m PCR方法将P.multicida分为L1、L2、L3和L6 4种LPS基因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L1型;通过MLST技术将P.multicida分为ST-129、ST-8、ST-58、ST-5、ST-13、ST-50和ST-122 7种ST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ST-129型。本研究为P.multicida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 脂多糖多重PCR L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