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木质素降解酶的基因工程产朊假丝酵母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娃 其布日 +4 位作者 萨初拉 苏少锋 吴青海 呼和 郁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9,共7页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L(添加量为109 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酶 产朊假丝酵母菌 工程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对改善沙棘果渣营养价值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焦奕豪 高腾雨 +3 位作者 龚建刚 李帅英 冯志华 张海华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5-79,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发酵沙棘果渣的提取工艺,研究其营养价值。试验以沙棘果渣为原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进行固态发酵,分别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与加水量对发酵沙棘果渣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法优化发酵... 试验旨在优化发酵沙棘果渣的提取工艺,研究其营养价值。试验以沙棘果渣为原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进行固态发酵,分别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与加水量对发酵沙棘果渣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法优化发酵工艺参数组合,检测发酵后沙棘果渣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在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 d、接种比例1∶1、微生物接种量10%、加水量为45%时发酵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粗蛋白含量为15.48%,比未发酵时提高了39.21%(P<0.01),真蛋白含量为13.80%,比未发酵沙棘果渣中真蛋白含量提高了35.83%(P<0.05),粗纤维含量为18.55%,比未发酵时降低了19.45%(P<0.05)。研究表明,混菌固态发酵可以有效提高沙棘果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渣 产朊假丝酵母菌 枯草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不同氮素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壮壮 李海洋 +2 位作者 韦小敏 来航线 李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110,共7页
通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不同丝状真菌组合进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产物中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纯蛋白质质量分数、多肽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苹果渣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与苹果渣原料相比,单接产朊假... 通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不同丝状真菌组合进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产物中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纯蛋白质质量分数、多肽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苹果渣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与苹果渣原料相比,单接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分别接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里氏木霉、斜卧青霉、黑曲霉、黄曲霉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后均可显著提高苹果渣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219.42~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153.59~208.85g·kg-1)、多肽质量分数(36.73~47.10g·kg-1)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0.59~0.71g·kg-1)(P〈O.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80.45%~199.39%,纯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140.83%~257.96%、多肽质量分数增量为107.75%~183.61%、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增量为118.18%~172.73%。综合各项指标可以得出,采用固态发酵苹果渣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黑曲霉是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产物中其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08.85g·kg、多肽质量分数为40.35g·kg、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0.65g·kg-1。因此,采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苹果渣可以提高苹果渣中粗蛋白质、纯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增加苹果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菌 状真菌 苹果渣 固态发酵 氮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庞秀芬 段若依 +1 位作者 梁民博 田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从受污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对Ni^(2+)有去除活性的产朊假丝酵母菌y188。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游离细胞去除废水中Ni^(2+)的条件进行优化。在35℃,pH=7.0,130 r/min振荡培养25 min的条件下,y188细胞对模拟废水中Ni^(2+)的去除率达到98.49%。以y... 从受污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对Ni^(2+)有去除活性的产朊假丝酵母菌y188。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游离细胞去除废水中Ni^(2+)的条件进行优化。在35℃,pH=7.0,130 r/min振荡培养25 min的条件下,y188细胞对模拟废水中Ni^(2+)的去除率达到98.49%。以y188为菌种、废弃煤渣颗粒为载体组建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在15—45℃,pH=2—8的条件下均保持良好的除Ni^(2+)活性,对Ni^(2+)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模拟废水可连续处理8批,Ni^(2+)的去除率保持在91%以上,对Ni^(2+)质量浓度为13.74 mg/L的实际废水连续处理6批,Ni^(2+)的去除率保持在93%以上。出水Ni^(2+)质量浓度均<1.0 mg/L,达到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显微观察结合解吸实验表明,y188细胞在30 min内对废水中Ni^(2+)的去除主要是吸附除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菌 废弃煤渣 固定化细胞 微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全株构树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洋 吕文竹 +5 位作者 高正龙 方玉美 蒋兵兵 王品胜 张秀江 胡虹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试验研究添加糖蜜、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10%糖蜜组(试验Ⅰ组)、添加10%糖蜜+8%植物乳杆菌+1%纤维... 试验研究添加糖蜜、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10%糖蜜组(试验Ⅰ组)、添加10%糖蜜+8%植物乳杆菌+1%纤维素酶组(试验Ⅱ组)、添加10%糖蜜+4%植物乳杆菌+4%产朊假丝酵母菌+1%纤维素酶组(试验Ⅲ组)和添加10%糖蜜+4%植物乳杆菌+4%枯草芽孢杆菌+1%纤维素酶组(试验Ⅳ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发酵50 d后进行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酸香味更浓,总评分较高。各试验组间pH值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试验Ⅲ组最低。相比对照组,各试验组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以试验Ⅲ组最高。各试验组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降低(P<0.05),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和Ⅳ组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全株构树青贮饲料品质以组合添加糖蜜、植物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和纤维素酶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构树 植物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产朊假丝酵母菌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量混合菌剂对全株构树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洋 吕文竹 +5 位作者 高正龙 张秀江 方玉美 颜慧萍 魏攀鹏 王品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5-98,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混合菌剂(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比例1∶1)对全株构树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组,混合菌剂添加量分别为2%(Ⅰ组)、6%(Ⅱ组)、8%(Ⅲ组)和12%(Ⅳ组),每组5个重复。发酵3...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混合菌剂(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比例1∶1)对全株构树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组,混合菌剂添加量分别为2%(Ⅰ组)、6%(Ⅱ组)、8%(Ⅲ组)和12%(Ⅳ组),每组5个重复。发酵30 d。结果显示,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气味均比Ⅰ组和Ⅱ组酸香味浓,总评分最高。各组发酵饲料的pH值和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氨态氮/总氮(NH_(3)-N/TN)值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发酵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研究表明,按1∶1混合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添加量为8%,可以显著改善全株构树发酵饲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构树 植物乳杆菌 产朊假丝酵母菌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