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张海晶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娩产妇接受产时体位护理+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干预后对其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护理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分娩产妇不同组别划分。其... 目的探讨分娩产妇接受产时体位护理+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干预后对其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护理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分娩产妇不同组别划分。其中的设为参照组(n=34)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自由体位干预,研究组(n=34)施以产时体位护理+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干预。比较两组分娩产妇分娩方式(经阴助产、经阴顺产以及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产程用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护理总满意度、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阴道壁血肿发生率、产妇宫颈撕裂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技术评分、护患沟通评分、护患配合评分)。结果两组分娩产妇经阴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产妇经阴顺产率高于参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产妇平均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产妇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产妇宫颈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阴道壁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产妇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护患配合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分娩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期间,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产妇的经阴顺产率,有效缩短产程用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分娩产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体位护理 一对一责任制助 剖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外产时处理新生儿腹裂的护理
2
作者 杨泳茹 李艳 戴培靓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55-56,共2页
对1例孕37+6周胎龄腹部畸形新生儿,在保持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实施产时腹裂修补术,术后20d进行Ⅱ期修补术。随访10个月,新生儿腹壁外形美观,发育正常。提出多科协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新生儿 产时 宫外产时处理 腹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卧位与竖式体位分娩400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鲁萍 王月美 韩瑞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产时卧位 产时体位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用于产时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4
作者 蒋前锋 张勤 陈卫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导乐分娩 穴位按摩 产时 镇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原因及其对母婴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艳菊 于志强 王建波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7期110-114,共5页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有效且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产时发热发生率高.感染性炎症反应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母体体温调节紊乱、阿片类及局部麻醉药物等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接受硬膜外分...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有效且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产时发热发生率高.感染性炎症反应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母体体温调节紊乱、阿片类及局部麻醉药物等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出现产时发热的主要原因.产时发热可导致产妇出现机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且易被误诊为感染从而过度医疗;产时发热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脐带炎、新生儿脑病、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不良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产时发热 分娩镇痛不良反应 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璐 熊永芳 谭志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传统模式分娩孕妇1 58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分娩孕妇3 39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传统模式分娩孕妇1 58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分娩孕妇3 39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褥期感染率,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会阴侧切 褥期感染 产时服务模式 母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aze呼吸法配合产时体位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晓琼 李一美 张小芬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Lamaze呼吸法 产时体位管理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黄丽华 梁曼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6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和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0-12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1033例初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产后是否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分为接受(EA)组338例及对照组695例。收集...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和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0-12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1033例初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产后是否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分为接受(EA)组338例及对照组695例。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结局(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及产时发热率并分析比较。结果在调整年龄、孕次、孕周、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重、羊水性状、是否胎膜早破等潜在影响后:(1)EA组顺产概率降低,发生器械助产的风险增加(P<0.05),OR值(95%CI)为0.685(0.475~0.988)、2.966(1.555~5.660)。E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增加(P<0.05),β值(95%CI)分别为5.284(4.654~5.923)、0.232(0.142~0.323)及5.525(4.864~6.186)。EA组产妇发生产时发热的概率也增加(P<0.05),OR值(95%CI)为2.355(1.373~4.039)。(2)两组间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会降低顺产概率、增加产妇器械助产率、增加产妇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及产妇产时发热率,对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镇痛 分娩结局 产时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秋玲 陈静 +2 位作者 那全 李欢 刘彩霞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1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功施行产时胎儿手术的17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MRI对产时手术的实施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结果 17例... 目的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1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功施行产时胎儿手术的17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MRI对产时手术的实施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结果 17例患者中,胎儿脐膨出7例,胎儿淋巴管瘤4例,胎儿膈疝2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2例,胎儿腹壁裂2例,在胎儿手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了胎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并采取了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均证实了MRI的判断。结论 MRI能够评估胎儿异常的严重程度,对指导产时胎儿手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产时胎儿手术 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产时服务模式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茅清 陈秀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的产时服务模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排除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正常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 2组。其中 2 38例由家属及一名助产士陪伴分娩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做为观察组 ;2 38例以传统的以医护为... 目的 研究不同的产时服务模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排除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正常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 2组。其中 2 38例由家属及一名助产士陪伴分娩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做为观察组 ;2 38例以传统的以医护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做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观察组的手术产率、产后 2h内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观察组的第Ⅰ产程、第Ⅱ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可以提高顺产率 ,缩短产程、减低手术产率 ,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服务模式 陪伴分娩 分娩方式 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产时体位对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雪梅 岳秀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体位指导 住院分娩 产时 胎头方位异常 持续性枕后位 分娩结果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红梅 单秀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8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结果对照组宫内...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结果对照组宫内窘迫发现率9.5%(2/21),观察组为14.2%(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1/21),低于对照组的9.5%(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分娩产妇实施产时胎心监护与护理,有利于及早的发现宫内窘迫现象,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胎心监护 宫内窘迫 期护理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寿亚琴 谢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疾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胎心监护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新生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发生产时发热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夏柳 覃惠凤 詹泽森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发生率、特点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分娩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3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时发热的发生率及发热特点。比较发热组与无...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发生率、特点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分娩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3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时发热的发生率及发热特点。比较发热组与无发热组、发热病例中体温〉38℃组与体温≤38℃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为25.7%.以低热为主(占70.1%),多发生于镇痛开始后4h内;发热组自然分娩率、脐动脉血气pH值〈7.2发生率、即刻转儿科率分别为76.6%、26.0%、15.6%,无发热组分别为90.2%、14.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38℃组自然分娩率、脐动脉血气pH值〈7.2发生率分别为60.8%、43.5%,体温≤38℃组分别为83.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麻醉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较高,对母婴有不良影响,随着发热程度加重,影响更明显,因此,对分娩镇痛病例,应监测体温,一旦出现产时发热,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控制孕妇体温,并尽量缩短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分娩 腰-硬联合麻醉 产时发热 母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脐带绕颈孕妇产时连续胎心监护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霞 于桂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4期59-59,共1页
脐带绕颈在子宫收缩发动前,一般无特殊表现,随着产程进展,胎儿下降,脐带逐渐被拉紧,影响了脐带血流,出现变化减速并可能发展为迟发减速,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而此时胎儿宫内窘迫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及额生儿智力低下、脑瘫... 脐带绕颈在子宫收缩发动前,一般无特殊表现,随着产程进展,胎儿下降,脐带逐渐被拉紧,影响了脐带血流,出现变化减速并可能发展为迟发减速,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而此时胎儿宫内窘迫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及额生儿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连续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窘迫 产时 孕妇 儿死亡 子宫收缩 程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助产士产时服务护患沟通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慧 仇天宏 金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助产士产时服务护患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2名低年资助产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内容包括确定相关指导教师,制定本次训练的目标、主题、场景,并开展产时服务预演练、正式演练,最终评价情景模拟训...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助产士产时服务护患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2名低年资助产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内容包括确定相关指导教师,制定本次训练的目标、主题、场景,并开展产时服务预演练、正式演练,最终评价情景模拟训练实施效果。观察并比较训练前后低年资助产士产时服务护患沟通能力变化及患者对其满意度改变。结果训练后低年资助产士在产时服务中的护患沟通能力较训练前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训练后患者满意度较训练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低年资助产士在产时服务护患沟通过程中施行情景模拟训练可明显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训练 产时服务 护患沟通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7
作者 寿亚琴 汪惠琴 谢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57-57,共1页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胎心监护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新生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时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刘艳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7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后出血 宫腔填纱 临床分析 产时 剖宫 治疗 主要死亡原因 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胎心监护结合振动声音刺激试验765例分析
19
作者 傅林凤 赵革文 《浙江临床医学》 1999年第2期98-99,共2页
产时胎心率监护,对高低危产妇都是必须的,旨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本文报道对765例临产孕妇进行了胎心监护及振动声音刺激试验。现将监护结果及其与胎儿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颐性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刺激试验 产时 胎心监护 早期发现 孕妇 胎儿预后 胎心率监护 声音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碧露 洪菱 +3 位作者 戴巧红 蔡海瑞 卢寨娥 陈安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阴道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1年—2021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的444例产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 目的:研究阴道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1年—2021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的444例产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应用R4.1.0软件及rms和regplot程序包建立列线图模型,应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验证,绘制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444例产时发热产妇中,182例(41.0%)产后明确为宫内感染,262例(59.0%)为非宫内感染所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引产前住院时间、引产时间、使用米索前列醇、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白细胞计数(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和使用米索前列醇是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OR=0.31和0.36,均P<0.05),而WBC和hs-CRP增加是危险因素(OR=1.20和1.09,均P<0.05)。基于上述四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产时发热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宫内感染 非感染性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