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体系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吕国庆 曾刚 郭金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059,共9页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绘制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厂、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从节点、部类、城市、区域等4个层面,采用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指标,...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绘制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厂、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从节点、部类、城市、区域等4个层面,采用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指标,对1985~2010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心度较高的成员多为高校,区域内各城市的产学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理邻近、行政邻近及知识规模邻近是影响行为主体建立创新合作联系重要的因素,网络建构处于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网络 装备制造业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借鉴——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陈俐 冯楚健 +1 位作者 陈荣 姜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14,共6页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基于Malmquist指数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怀超 张晶 +1 位作者 费玉婷 范建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37-143,共7页
基于2009-2015年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探究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南、安徽和湖南地区产学研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均得到提升,湖北、江西和山西三大主体创... 基于2009-2015年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探究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南、安徽和湖南地区产学研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均得到提升,湖北、江西和山西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并未全部得到提升。山西、安徽和湖北企业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企业主导型;湖南高校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高校主导型,河南和江西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科研机构主导型。此外,中部六省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变动性和主导型之间存在不一致情形。研究结果有助于中部六省制定相应对策,促进产学研创新效率提升,进而推动省域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产学研创新效率 省域创新 MALMQUIST指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创新集群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资武成 罗新星 陆小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理论分析,对产学研创新集群的利益驱动型、主体介入型、价值链接型等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产学研体系的融合,构建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产学研创新集群 大学科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实证分析——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何地 郭燕青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9,共8页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较高,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凝聚力较差;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均为区域内整车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且各自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和地理邻近关系网络均与产学研创新网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优化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网络 新能源汽车产业 社会网络分析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府治理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曹霞 于娟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6-925,共10页
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稳定发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政府资助、政府减免税收和政府考核3种政府治理途径入手,建立企业、学研机构和政府三方博弈的动态复制方程,据此对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运用Matla... 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稳定发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政府资助、政府减免税收和政府考核3种政府治理途径入手,建立企业、学研机构和政府三方博弈的动态复制方程,据此对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运用Matlab7.0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政府治理下,企业和学研机构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双方均向有利于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的方向演化,并最终保持稳定,使得企业和学研机构间的合作创新上升为协同创新关系;当企业和学研机构的合作处于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时,则无需政府治理,此时政府会退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联盟 稳定性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研究——基于2006—2014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据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鹏 张淑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2,共7页
本文采用2006—2014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模型,并通过分析网络整体以及单个结点的网络位置等结构指标,考察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创新合... 本文采用2006—2014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模型,并通过分析网络整体以及单个结点的网络位置等结构指标,考察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外源结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网络密度则不断降低,网络关系逐渐走向稀疏。网络的凝聚性和中心化程度并不明显,但在逐渐提高,网络的中心与周边不清晰。网络主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并不均衡,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和拥有结构洞优势的结点多数是高等院校,企业之间为争夺创新资源存在激烈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 社会资本 结构维度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根明 张曼宁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3,共7页
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稳定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合理假设,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演化博弈模型并对联盟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表明:演化结果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同时与企业学... 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稳定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合理假设,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演化博弈模型并对联盟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表明:演化结果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同时与企业学习能力高低、声誉损失与长期效益大小、利益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惩罚金额密切相关。最后给出构建合理的超额收益分配比例,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将企业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联盟 稳定性 演化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迟景明 李奇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5,共11页
在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机理阐释基础上,以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创新发展水平为观测点,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测度我国各省区产学研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在我国各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波动上升的趋势下,... 在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机理阐释基础上,以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创新发展水平为观测点,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测度我国各省区产学研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在我国各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波动上升的趋势下,“北京、江苏、广东”和“西藏、青海、海南”分别成为我国产学研创新的“引领区”和“滞后区”;与此同时,31个省区产学研创新体的创新发展表现出省区间明显的“级差化”分异,东、中、西、东北地区的“阶梯化”分异,以及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为中心的“集聚化”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系统 创新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节能环保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雪晴 汪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以2004年-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专利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以城市和机构为分析单元,探究江苏省2004年-2012年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空间结构上看,城市节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以2004年-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专利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以城市和机构为分析单元,探究江苏省2004年-2012年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空间结构上看,城市节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趋于相对均匀化,在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度的一级城市之间的联系明显比二级城市强,并起到连接整个网络的作用;(2)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趋势,高校在网络中长期占据较高的中心地位,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较差,但联系次数和节点均较多,科研机构不具备明显的中心性;(3)对创新网络合作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间的合作以产学(产业-高校)合作为主,企业向高校寻求合作会相应减少其他两种类型(产业-科研院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羽飞 原长弘 张树满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剖析了社会信用水平、政府创新资金支持两个外部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联合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科技中...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剖析了社会信用水平、政府创新资金支持两个外部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联合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科技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社会信任水平、政府创新资金支持均能强化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社会信任水平与政府创新资金支持的交互作用正向调节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中小企业 创新绩效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演进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声升 迟景明 张旭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7,101,共11页
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内在逻辑,即产学研创新主体的适应性行为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产学研创新主体相互适应,生成... 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内在逻辑,即产学研创新主体的适应性行为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产学研创新主体相互适应,生成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动态模式,推动着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本文围绕D大学和S集团的探索性案例,采用扎根理论凝练出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需经历创造性搜寻、适应性选择、自觉性变异3个阶段的演进路径。因而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过程,就是在创造性搜寻、适应性选择、自觉性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主体 创新资源 适应性行为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蓉 郭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133-135,共3页
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组成的系统整体的相互协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确立产学研创... 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组成的系统整体的相互协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确立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测度方法。利用五个城市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历史统计数据,测算了2009年这些城市的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产学研创新系统整体处于比较协调状态(协调度在0.8左右),天津、重庆和西安产学研创新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协调(协调度<0.4)。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推动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系统 协调度评价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创新协同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2,共6页
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的创新协同度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对创新生态系统中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分了4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子系统,包括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文化协同子系统,... 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的创新协同度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对创新生态系统中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分了4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子系统,包括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文化协同子系统,揭示了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协同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验证了该系统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度 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创新载体可拓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苏州市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铭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1,共3页
针对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价问题,引入可拓理论,从载体的基本建设情况、资源集聚情况、运行绩效情况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产学研创新载体可拓绩效评价体系,并以苏州市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估数据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该评价体... 针对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价问题,引入可拓理论,从载体的基本建设情况、资源集聚情况、运行绩效情况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产学研创新载体可拓绩效评价体系,并以苏州市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估数据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该评价体系的客观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载体 绩效评价 可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一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食品科技成果展通知(第一轮)
16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I0013-I0016,共4页
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学... 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研 江苏南京 成果展 中国食品科技 产学研创新 中国食品产业 高峰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质量——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顺春 王兆伟 刘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专利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估计可以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作用效果逐渐由负转正,可以划分为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区间(sys <0.0053)、中区间(0.0053≤sys <0.0096)和高区间(sys≥0.0096)三种类型;调节机制的分析显示,以往普适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专利质量 知识产权保护 面板门槛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18
作者 管淼 杨新华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数实深度融合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断催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引擎。基于2013—2023年中国279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深度融合对新质生产... 数实深度融合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断催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引擎。基于2013—2023年中国279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深度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培育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实深度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中心城市更明显。据此,提出畅通数实深度融合多重发展路径、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采取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策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实深度融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挝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例
19
作者 黄杰 吕峰 马焕兴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67-71,共5页
在“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老双方在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等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持续加深。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是中国(广西)-老挝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枢纽,该文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 在“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老双方在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等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持续加深。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是中国(广西)-老挝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枢纽,该文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例,深入阐述试验站的建设过程,三个五年建设的具体目标,系统性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筛选、设施种植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合作成效,进一步剖析试验站当前在管理模式、合作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管理模式建设、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高地建设、农业涉外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试验站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挝 农业职业教育 产学研协同创新 试验站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概念衍生、特征类型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羽飞 孙祺 +1 位作者 李桂荣 原长弘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60,共11页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是中国产学研实践的最新模式,是中国式创新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刻体现,但学术界对这一新现象关注不足,难以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情景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鉴于此,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这一中国...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是中国产学研实践的最新模式,是中国式创新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刻体现,但学术界对这一新现象关注不足,难以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情景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鉴于此,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这一中国产学研新实践现象为切入点,按照“概念衍生—特征类型—推进路径”分析框架进行逐层解构。首先,梳理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政策演进和研究脉络,廓清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概念内涵与外延;其次,归纳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特征,并基于主导组织视角总结出4类典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再次,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最后,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整合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联合体研究,并为中国政产学研各方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 概念衍生 特征类型 推进路径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