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徐翠清
于风华
宗保娥
何春年
-
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
文摘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指在产后以急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三大特征为主的危重性综合征。病因与妊娠期凝血功能异常、机械性因素、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是肾脏局部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及血管内凝血。该综合征虽然发生率极低,但由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改善预后。
-
关键词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
微血管病性溶血
血小板减少
肾功能衰竭
-
分类号
R714.4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彭雪
吴钊
彭冰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2,共4页
-
文摘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是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10周内发生不可逆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贫血,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少数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并应尽快启动诊断性治疗,特异性基因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血液透析、血浆置换仍然是PHUS首选的治疗方法,而针对病因的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可用于该病的长期治疗。
-
关键词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微血管疾病
补体旁路途径
诊断
治疗
-
分类号
R714.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6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曹清
嵇秀明
夏珊敏
-
机构
苏州市立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科
-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0期59-60,共2页
-
文摘
对6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6例均康复出院。提示对此类患者需严密观察有无烦躁不安、头痛、视物模糊等,警惕子痫的发生;重点观察尿量;遵医嘱及时准确进行各种治疗,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时的配合和护理,防止出血和感染;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产褥期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关键词
产妇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微血管病性溶血
血浆置换
护理
-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报告
- 4
-
-
作者
周健淞
邵命海
何立群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
-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63,共2页
-
-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
分类号
R714.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孕产妇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7
- 5
-
-
作者
漆洪波
-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0-201,共2页
-
-
关键词
孕产妇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急性肾小管坏死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PHUS
-
分类号
R714.258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