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颈移动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单红英 刘丽 +3 位作者 赵霞 王英红 李淑萍 张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应用及与PSUI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产后6~8周PSUI患者151例(PSUI组)及非PSUI产妇124名(对照组),应用经会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和屏气向下用力至最大状态(...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应用及与PSUI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产后6~8周PSUI患者151例(PSUI组)及非PSUI产妇124名(对照组),应用经会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和屏气向下用力至最大状态(瓦氏动作)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间及PSUI不同严重程度间膀胱颈移动度,评价膀胱颈移动度对PSUI的诊断效能。结果PSUI组膀胱颈移动度[(34.98±7.75)mm]大于对照组[(23.32±7.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膀胱颈移动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当截断值为32.50mm时,对PSUI的诊断效能最高,此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0.24%,阳性似然比为8.97,阴性似然比为0.14。轻、中、重度PSUI膀胱颈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2,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在PSUI的诊断中价值较高;膀胱颈移动度与PSUI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颈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 被引量:64
2
作者 王宏 薛紫怡 +2 位作者 李梦梦 刘军 张震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盆底肌Ⅰ、Ⅱ类纤维的活力值及肌力进行检测,对肌力牛津改良量表(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进行主观评估。随访6个月再次评价上述指标,观察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周后,62例中5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54/62),其中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为96.9%(31/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76.7%(23/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较剖宫产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访6个月后,62例中48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4%(48/62),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87.5(28/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66.7(20/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仍高于剖宫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高于剖宫产组(P=0.040);长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仍高于剖宫产组(P=0.030)。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但是治疗时限对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限对M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治疗后阴道自然分娩(vaginal delivery,VD)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快,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择期剖腹产(caesarean section,CS)者,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是可恢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分娩方式 盆底肌表面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的建立与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健 华克勤 +2 位作者 程明军 丁岩 陈丽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25,I0003,共6页
目的应用在大鼠阴道内放置水囊模拟产伤破坏大鼠盆底组织的方法建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urinary incontinence,PPUI)的动物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40只SD雌性大鼠进行持续8 h水囊扩张阴道,随机选取PPUI模型建立成... 目的应用在大鼠阴道内放置水囊模拟产伤破坏大鼠盆底组织的方法建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urinary incontinence,PPUI)的动物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40只SD雌性大鼠进行持续8 h水囊扩张阴道,随机选取PPUI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25只并与对照同龄大鼠5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 d、1周、2周、4周、8周进行喷嚏实验以及尿动力学测定,张力换能器测定盆底肌肉肌力强度,采用JSCC标准化对应法测定血清生化指标(LDH,CK),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胆碱酯酶染色法计数盆底肌肉乙酰胆碱受体数量。结果建模后喷嚏实验阳性率明显升高,阳性率为72.5%(29/40),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及漏尿点压力均降低,盆底肌肉收缩力下降,血清LDH、CK水平上升,盆底耻尾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耻尾肌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在建立模型当日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阴道内放置8 h水囊的方法可以成功模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引起尿动力以及盆底肌肉的相关损伤指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大鼠模型 尿动力学 盆底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基因及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健 程明军 +2 位作者 陈义松 丁景新 华克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研究IGF-1基因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影响,探索对该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0只SD雌鼠水囊阴道扩张法建模,从185只成功模型中随机选取148只并分为5组,分别进行IGF-1基因治疗、氨哮素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空质粒... 目的研究IGF-1基因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影响,探索对该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0只SD雌鼠水囊阴道扩张法建模,从185只成功模型中随机选取148只并分为5组,分别进行IGF-1基因治疗、氨哮素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空质粒载体注射和未治疗,另选未建模大鼠20只作为空白对照,各组分别于治疗后1、21、42和63 d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血清生化指标(LDH,CK)检测等,并在光镜下观察耻尾肌肌纤维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21 d时,无论是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还是收缩力/肌重比,IGF-1组、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佳;而IGF-1组与电刺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GF-1基因治疗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等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基因治疗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祥虎 马明 +5 位作者 徐亮 林萍 孙武东 张荣 李玲 卢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0-725,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至10月,产后6周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至10月,产后6周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和腹横肌厚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和腹横肌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t>12.564,P<0.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4.064,P<0.001);两组尿失禁次数和1 h尿垫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Z>9.615,P<0.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Z=-2.767,χ~2=6.564,P<0.05);对照组腹横肌厚度无变化(t=-1.510,P>0.05),而观察组显著提高(t=-10.681,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t=7.541,P<0.001)。结论在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基础上再辅以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减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锻炼 生物反馈电刺激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水清清 叶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颗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疲、气短、懒言、自汗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残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显著升高,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颗粒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指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被引量:41
7
作者 孙利 魏兆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盆底肌疲劳度值、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疲劳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盆底肌力,降低肌疲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早期压力尿失禁 针灸 康复理疗 盆底肌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