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繁殖时间、产卵条件和产卵行为 被引量:24
1
作者 谢小军 何学福 龙天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4,98,共8页
南方鲇的雌鱼3-4龄性达成熟,雄鱼2—3龄性达成熟;在此期间,同龄组中已成熟个体的体长、体重、肥满度和成熟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未成熟个体。繁殖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其间,嘉陵江平均水温为15—24℃。雌鱼的性腺在6-... 南方鲇的雌鱼3-4龄性达成熟,雄鱼2—3龄性达成熟;在此期间,同龄组中已成熟个体的体长、体重、肥满度和成熟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未成熟个体。繁殖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其间,嘉陵江平均水温为15—24℃。雌鱼的性腺在6-8月由Ⅵ期退化至Ⅱ期,9至11月经Ⅲ期发育至Ⅵ期,12月至来年2月以Ⅳ期性腺状况越冬。雌、雄鱼成熟系数周年曲线均为单峰型,该种鱼为单批产卵类型。产卵场为流水卵石浅滩,水深0.4-1.5m,流速每秒0.7m左右。产卵前雌雄亲鱼有相互激烈追逐、咬斗的发情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南方鲇 繁殖 生物学 繁殖周期 产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与流量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英晓明 杨宇 +1 位作者 贾后磊 谢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84-89,共6页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兴建后,中华鲟无法洄游到金沙江产卵栖息地,其繁殖受到较大影响。实地调查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建立了两个新的产卵繁殖地。为了研究适于中华鲟产卵繁殖的水深、流速、底质等条件,利用中华鲟繁殖期上下游水...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兴建后,中华鲟无法洄游到金沙江产卵栖息地,其繁殖受到较大影响。实地调查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建立了两个新的产卵繁殖地。为了研究适于中华鲟产卵繁殖的水深、流速、底质等条件,利用中华鲟繁殖期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水文和河道地形资料建立了河道水力模拟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中华鲟产卵地的水力条件,确定了产卵繁殖地水力条件与上游水利工程下泄流量之间的量化关系。中华鲟的产卵繁殖时间正好与三峡工程汛末蓄水时间一致,因此,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蓄水和中华鲟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产卵栖息地 产卵水流条件 数值模拟 三峡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繁殖行为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骆小年 徐忠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6,57,共2页
关键词 黄颡鱼 繁殖行为 产卵条件 产卵环境 养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卵场海表温度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易帆 陈新军 郭立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5,共7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短生命周期种,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产卵场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根据2003-2016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用相关性分析...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短生命周期种,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产卵场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根据2003-2016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阿根廷滑柔鱼产卵旺季期间(6月份)表征产卵场SST变化的特征海域;基于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最适SST范围占总面积之比(Ps)与资源丰度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t/船)呈正相关性的假设,回溯阿根廷滑柔鱼最适的产卵场及水温环境条件,并据此建立多种基于表征产卵场SST环境因子的资源丰度多元线性预测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有两片连续海域(Area 1、Area 2)的SST与CPU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42.5°~44°S、57.5°~59°W(Area 1)和39°~39.5°S、45°~46°W(Area 2);回溯的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范围为37.5°~44°S、41.5°~51.5°W,产卵场最适SST范围为16~17.5℃。利用2个特征海域(Area 1、Area 2)SST以及回溯的产卵场Ps建立4种的多元线性资源丰度指数(ICPUE)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包含表征寒暖流的特征海域和回溯产卵场Ps的方案4模型优于其他3种模型,其资源丰度指数预测模型为ICPUE=1.390 4×Ps+0.261 9×SSTArea 1+0.096 2×SSTArea 2-3.248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滑柔鱼 资源丰度 预测模型 产卵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蛙养殖关键技术
5
作者 彭德姣 陈林 张建芝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13-14,共2页
1配种产卵条件 石蛙冬眠后,卵泡会迅速发育,到每年4月底气温达2℃以上时就开始配种产卵,9月份时基本结束。种蛙一般在21∶00至凌晨抱对,配种母蛙于04∶00~07∶00排卵,产出的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产卵300~600粒... 1配种产卵条件 石蛙冬眠后,卵泡会迅速发育,到每年4月底气温达2℃以上时就开始配种产卵,9月份时基本结束。种蛙一般在21∶00至凌晨抱对,配种母蛙于04∶00~07∶00排卵,产出的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产卵300~600粒/次,极少数能达到1000粒/次以上。卵粒呈圆形,受精卵的动物极呈灰黑色,植物极呈浅黄色,未受精卵经2~3 d后,动物极明显变黄色,植物极呈白色、不透明。刚产出的卵在1 h内尽量不要移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防止惊动或强光照射,否则将会影响配种、排卵和受精。因此,要人为营造一个光照弱、环境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适宜配种产卵的良好环境。石蛙的受精率一般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蛙 产卵条件 技术 养殖 未受精卵 强光照射 配种 不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生态调度达到预想效果
6
作者 长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4,共1页
自2011年开始,长江防总对三峡水库连续三年实施了生态调度试验,为长江主要渔业资源四大家鱼创造产卵条件,结果表明生态调度达到预想效果,四大家鱼“鱼卵汛”多次出现。
关键词 生态调度 三峡工程 三峡水库 产卵条件 渔业资源 长江 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水平与家鱼质量问题
7
作者 张幼敏 《水库渔业》 1984年第1期62-65,共4页
自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由于它顺应了生产的发展形势,解决了生产之急需,到六十年代中期即得以迅速普及和推广,淡水渔业从此结束了千古年来靠江河捕捞鱼苗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 家鱼 人工繁殖 淡水渔业 质量管理 性腺 亲鱼培育 产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启动
8
作者 杨宝琴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4期221-221,共1页
6月8日,长江委水文三峡局承担的2015年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正式启动。自2011年开始,长江防总连续5年对三峡水库实施了生态调度试验,通过模拟自然洪峰的环境,为长江主要渔业资源四大家鱼创造产卵条... 6月8日,长江委水文三峡局承担的2015年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正式启动。自2011年开始,长江防总连续5年对三峡水库实施了生态调度试验,通过模拟自然洪峰的环境,为长江主要渔业资源四大家鱼创造产卵条件,满足长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繁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繁殖 三峡水库 生态调度 效果监测 试验性 家鱼 长江中下游 产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信息两则
9
作者 于海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12期8-8,共1页
1、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奚业文、葛明生等,对鲶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鲶鱼,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剂量的激素进行催产。对于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寻找产卵必须的环境因子。对受精卵采取不同... 1、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奚业文、葛明生等,对鲶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鲶鱼,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剂量的激素进行催产。对于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寻找产卵必须的环境因子。对受精卵采取不同的方式孵化。结果表明,亲鱼的培育是关键,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只要提供适宜的产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环境因子 性腺发育成熟 受精卵 人工繁殖技术 水产技术推广 产卵条件 盐碱池塘 全价颗粒饲料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