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干热河谷区“水利+”产业驱动模式研究
1
作者 刘文琨 刘泓甫 +1 位作者 嵇泽军 熊帼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78-182,共5页
干热河谷区是全球三大类干旱地区之一,缺水是制约干热河谷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围绕云南省干热河谷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特点,探讨以光伏提水为主的“水利+”产业驱动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区内良好的光热资源,建设光伏提水工程... 干热河谷区是全球三大类干旱地区之一,缺水是制约干热河谷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围绕云南省干热河谷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特点,探讨以光伏提水为主的“水利+”产业驱动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区内良好的光热资源,建设光伏提水工程,构建均衡水价体系,利用光伏发电超额收益反哺工程投资,保障光伏提水工程可持续运行,为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并协同带动关联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保护性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水利+”产业驱动模式 光伏提水 水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近郊产业驱动型市镇:理念、模式与规划实践——基于长株潭的案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哲 蔡建明 +1 位作者 杨振山 杨韵新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5,共8页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的空间蔓延和功能外溢,城市郊区新城成为人口和产业转移、城市功能延伸、空间体系重构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新城开发模式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新城发展演变和特征分析的...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的空间蔓延和功能外溢,城市郊区新城成为人口和产业转移、城市功能延伸、空间体系重构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新城开发模式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新城发展演变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近郊产业驱动型市镇的概念内涵,进而构建了产业驱动型市镇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模式、空间组织模式和市镇运营模式等,最后利用某规划案例进行了验证,表明产业驱动型市镇契合城市近郊地域功能与空间特色,发展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能为类似新城的开发提供发展指导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规划 产业驱动型市镇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产业驱动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雁平 唐金花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从产业驱动的视角审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教育目标与产业需求之间脱节、产业要素对教学要素缺乏有效融入、培养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还不够精细等问题。从价值、需求、要素、环境等四个方面诠释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驱动机理... 从产业驱动的视角审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教育目标与产业需求之间脱节、产业要素对教学要素缺乏有效融入、培养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还不够精细等问题。从价值、需求、要素、环境等四个方面诠释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驱动机理,并提出共同演进的专业对接、分层分类的规格引导、贯通校企的资源整合、合作育人的课程渗透和服务外包的实践提升等具体策略,全面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产业驱动 共同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模式 产业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驱动力的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模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立军 郑小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6,共5页
在澄清相关重要概念和分析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市场、技术与市场联合驱动的3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模式。最后,在上述理论框架下,对嵊州领带和达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并... 在澄清相关重要概念和分析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市场、技术与市场联合驱动的3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模式。最后,在上述理论框架下,对嵊州领带和达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产业 产业驱动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区域旅游产业驱动力及其阶段性演进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1-342,352,共3页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域旅游目的地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我国区域旅游产业驱动力的阶段性演化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产业驱动 区域旅游 要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驱动力选择策略与城市化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耀祥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12期51-52,共2页
文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产业驱动力选择与城市化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产业驱动力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城市化的绩效。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战略,由于未能发挥出服务业对于推进城市化的应有作用,因而绩效不... 文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产业驱动力选择与城市化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产业驱动力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城市化的绩效。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战略,由于未能发挥出服务业对于推进城市化的应有作用,因而绩效不理想。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驱动 城市化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力比较——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欧定余 廖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基于国际与国内区域投入产出表,从产业融合视角对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并开展国际、国内区域的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机械化及数字化相关产业对农业的发展的驱动效果偏低;我国智慧农业发... 基于国际与国内区域投入产出表,从产业融合视角对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并开展国际、国内区域的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机械化及数字化相关产业对农业的发展的驱动效果偏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区域异质性明显,山西等地科研服务类产业驱动力偏低,而内蒙古等地则数字化驱动力不足。应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加速突破核心关键性技术,制定具有区域特征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投入产出法 产业融合 产业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展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属性及创新驱动力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仁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会展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空间组织综合体,是会展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现象和有效组织形式。明确会展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属性及创新驱动力是准确把握会展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本文在明确会展产业集群空间格局和揭示其功... 会展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空间组织综合体,是会展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现象和有效组织形式。明确会展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属性及创新驱动力是准确把握会展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本文在明确会展产业集群空间格局和揭示其功能效应的基础上透视了会展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属性,梳理了会展产业集群的创新驱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产业 产业集群 产业 产业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
10
作者 张亚明 张文长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47,共4页
本文以工业化发展道路为研究背景,探讨中国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在对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基础上,基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提出21世纪中国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三股力量并进行深入诠释。
关键词 产业演变 产业创新 产业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驱动视角下产业创新网络与生态主体研究——以5G产业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卫杰 韩武成 +2 位作者 鲁若愚 雷家骕 李天柱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驱动的创新 科学驱动产业 创新网络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经济包容性增长分析——基于产业转移驱动力的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书锋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8,共6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重大国家战略。然而,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同步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其协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只有包容性地推进京津冀三者中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重大国家战略。然而,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同步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其协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只有包容性地推进京津冀三者中最弱的一方——河北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将部分京津产业转移到河北,消除三地在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说,应通过政策扶持,一方面强化中央和京津两地对转移到河北产业的融资支持;一方面大力发展河北物流产业,增强其对京津两地产业的吸引力;一方面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实现京津冀包容性增长,达到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这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跨区域 包容性增长 产业转移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辨识及变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文超 马怀礼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综合运用了产业集群理论及产业集群分析方法,辨识、研究了安徽省驱动产业,以及以驱动产业为核心所形成的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本文利用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2002年至2010年期间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变迁,描绘出了... 本文综合运用了产业集群理论及产业集群分析方法,辨识、研究了安徽省驱动产业,以及以驱动产业为核心所形成的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本文利用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2002年至2010年期间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变迁,描绘出了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及变动趋势。以驱动产业为核心,促进驱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是提升安徽省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产业集群 投入产出分析 多变量分析 区位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延伸 被引量:7
14
作者 涂文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9,共6页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切入价值链决定了其分工地位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工资和原料价格上涨,本土企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基于此,改变加工制造"一元...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切入价值链决定了其分工地位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工资和原料价格上涨,本土企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基于此,改变加工制造"一元切入"价值链为制造和消费市场"两元切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实现"加工制造型经济"向以知识财产为主的"价值创造型经济"转变是提升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驱动产业集群 国际分工地位 全球价值链 升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满意度、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5
作者 叶德珠 曾繁清 郑贤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8,共10页
对幸福的追求是否会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在新发展时期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通过建立中国30个省级区域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居民幸福满意度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与... 对幸福的追求是否会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在新发展时期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通过建立中国30个省级区域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居民幸福满意度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与经济增长的回归中,控制进出口、信贷等传统解释变量后,幸福满意度与增长显著正相关,幸福满意度与餐饮业、文化体育产业及居民消费等变量的乘积的系数显著为正,幸福满意度与单位GDP能耗等变量的乘积的系数显著为负。幸福满意度与第三产业产值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为正,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的乘积项系数要么不显著,要么显著为负。这表明居民幸福满意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消费等扩大内需型的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考虑幸福满意度,则传统的通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中国 经济增长 内需驱动产业发展 增长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探讨
16
作者 孟卫东 傅博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7-198,共2页
本文基于低碳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对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三大区域产业转型驱动要素与转型能力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整体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产业转型能力较强。京津冀产... 本文基于低碳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对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三大区域产业转型驱动要素与转型能力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整体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产业转型能力较强。京津冀产业转型主要由于环境压力所迫,需要积极向创新驱动型、人才驱动型转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省际间驱动力差异显著,长期发展需要依托区域合作,逐渐实现各地区产业转型绿色化、常态化、平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圈 产业转型驱动力低碳视角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中本土企业的创新机制及策略选择
17
作者 王雷 赵红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7-79,共3页
分析了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中本土企业的创新机制及其具体的实现途径,认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本土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主要方式,两种创新方式各有利弊,且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本土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集群类型、外资企业战略等具体情... 分析了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中本土企业的创新机制及其具体的实现途径,认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本土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主要方式,两种创新方式各有利弊,且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本土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集群类型、外资企业战略等具体情况来选择其具体的创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驱动产业集群 本土企业 创新机制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驱动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刚性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黄建康 王增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市场需求是触发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任何产业集群的成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市场资源常常成为集群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市场驱动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基础上,对其发展过程中集群竞争优势的刚性表现及生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克服这... 市场需求是触发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任何产业集群的成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市场资源常常成为集群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市场驱动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基础上,对其发展过程中集群竞争优势的刚性表现及生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克服这些刚性提出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驱动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 专业市场 竞争优势刚性 集群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投资创新驱动产业的过度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娟 屈瑞芳 毛加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58,共3页
文章挑选了6个指标来考察21个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表现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诊断,解释这些样本国家在上述产业部门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FDI、基础设施和技术引进等因素并... 文章挑选了6个指标来考察21个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表现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诊断,解释这些样本国家在上述产业部门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FDI、基础设施和技术引进等因素并未对这21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些国家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中的某些劳动密集型环节却拥有了较大优势,而且具备进入产业链中更高环节的潜力和部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竞争力 投资驱动产业 创新驱动产业 贸易表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建工新材公司科技势能驱动产业动能提速
20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54,共1页
近日,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廉价硅源快速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研究》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无成熟生产线的现状,新材公司技术团队耗费6年时间研发的年产1 000 m^3连续式气凝胶生产线,已经完... 近日,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廉价硅源快速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研究》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无成熟生产线的现状,新材公司技术团队耗费6年时间研发的年产1 000 m^3连续式气凝胶生产线,已经完成了自主研发的首批气凝胶毡产品应用到国家某重点管道工程的外保温施工中。"六年磨一剑"的气凝胶只是新材公司科技创新领域的诸多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领域 二氧化硅气凝胶 技术团队 管道工程 驱动产业 快速制备 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