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0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1
作者 符金泉 符水根 吴守宝 《河北农机》 2025年第6期48-50,共3页
食用菌产业属于农业的重要产业,受到了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实现了智能化产业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发展。研究食用菌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意义巨大,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食用菌的质量,促进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最优化的发展,实现食用菌... 食用菌产业属于农业的重要产业,受到了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实现了智能化产业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发展。研究食用菌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意义巨大,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食用菌的质量,促进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最优化的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智能化、高效化、科学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智能化发展对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益、产品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的影响,并结合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智能化技术不够成熟、技术型人才短缺、技术投入不足等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结合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大创新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进行相应的控制、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型人才,以此促使食用菌产业实现高效的智能化与可持续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机械设备 智能化发展 农业产业升级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及主攻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庆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规模壮大,但创新能力偏弱;产业供应配套基础较好,但融合能力欠佳;产业集群式分布较明显,但区域联动不足;产业链安全稳定基础好,但产业链条较...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规模壮大,但创新能力偏弱;产业供应配套基础较好,但融合能力欠佳;产业集群式分布较明显,但区域联动不足;产业链安全稳定基础好,但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资源禀赋条件优越,但利用效率偏低。以新质生产力助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理论逻辑上,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融合深度化、生产流通智能化、发展动能创新化和发展方向绿色化。在政策支持上,要培育“数智新势力”,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托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技术革命性突破,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强区域联动,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质生产力 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
3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1 位作者 黄庆华 蒋涵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7,共17页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存在难以脱钩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三大产业占比在数量上的转化能够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也可以推动产业占比在数量上进一步转化;提升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能够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作用能够迫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制迫使中下游地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强化源头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二是集中规划和建设化工产业园区,保护长江经济带优质耕地;三是挖掘“地水关系”,建设好黄金水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向因果 收敛交叉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研究——生产函数变革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
4
作者 曹玉平 刘竟威 郑展鹏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6,共17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函数变革视角,全面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方程的投入要素、函数关系和经济产出等环节的深度变革效应,揭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传统产业系统性优化重组的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基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理论,深入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构建的理论机制。从微观、中观、宏观、国际和未来五大维度辨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在驱动中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在微观维度形成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创造性破坏生态,在中观领域推进智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在宏观层面缔造优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在国际环境中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未来视野下前瞻性擘画智能化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人工智能 产业转型升级 通用元技术 生产函数变革 要素协同匹配 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生导入到内生增长:新质生产力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代化命题的内涵蕴意与实现路径
5
作者 高煜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1,共8页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经典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要求、新内涵与新解答。中国现代产业成功实践了从外生导入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经典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要求、新内涵与新解答。中国现代产业成功实践了从外生导入到内生增长的升级路径。新质生产力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承担时代化的战略要求,包括深入推进现代产业内生增长、积极推动全球产业体系重塑、深化探索产业安全的时代化实践等。新质生产力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化内涵应当超越生产制造范畴,其内涵蕴意突出地表现为“三重转型”与“六维升级”,分别为智能化转型、自主化转型、绿色化转型以及创新升级、生产升级、产业基础升级、产业链升级、需求升级、安全升级等。新质生产力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主体引领路径、融合发展路径、差异化实践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何以促进区域创新:基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视角
6
作者 赵超 杨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中介影响机制,且两种机制均存在单一门槛,在跨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分别减弱和增强。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要素禀赋异质性,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在数据资源更丰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 区域创新 虚拟集聚 产业转型升级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魏文光 黄鹏 +3 位作者 陈梓康 万兵 缪艳芬 刘鸿斌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本课题探讨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概念,构建出升级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以华泰集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华泰集团2019—2022年的相关数... 本课题探讨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概念,构建出升级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以华泰集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华泰集团2019—2022年的相关数据结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估(综合评分依次为0.254、0.359、0.560、0.745),显示出华泰集团的转型升级能力逐年提升,尤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生产过程数据打通和远程协同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产业 转型升级 评价模型 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8
作者 苗玲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2,共1页
中国食品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关键支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和多样性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食品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高效... 中国食品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关键支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和多样性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食品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由谢丽尔·J.鲍尔温编著,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书,深入探讨了食品产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该书不仅分析了全球食品产业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还介绍了诸多创新技术和管理策略,旨在促进食品生产、加工、分销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绿色转型。对于正处在乡村振兴关键时期的中国食品产业而言,该书有助于指导中国食品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食品产业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转型 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否协同推进了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
9
作者 孙慧 张学峰 +1 位作者 夏学超 杨泽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2,共13页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别使用耦合协同模型和超效率CCR模型测度降碳减污协同指数和扩绿增长水平,进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示范区政策实施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①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降碳减污同时实现扩绿增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异质性处理效应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创新激励效应来实现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但是协同互补效应仅在降碳减污方面存在调节作用,扩绿增长方面并未产生有效作用。③异质性结果表明,示范区政策在复合型城市、高环境关注城市和工业化水平高的城市显著地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④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第二批试点城市,示范区政策第一批试点城市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在未以牺牲经济绩效为代价的前提下,示范区政策有效地释放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四重红利。该研究从多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政策效果,拓展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的相关研究,且为中国推动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 政策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轶清 魏巍 +2 位作者 徐成立 杨涛 张贵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现实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政策保障推动力、要素供给带动力、市场需求拉动力和国际竞争驱动力共同构成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现实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政策保障推动力、要素供给带动力、市场需求拉动力和国际竞争驱动力共同构成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但当前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冰雪运动参与黏性与深度不足,消费市场潜力有待激发;冰雪产业结构与业态布局失衡,产业价值链条亟待延伸;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意识不强,核心竞争优势急需强化;政策供给支撑与保障力度有限,产业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推进路径:强化冰雪运动参与黏性与市场基础,培育冰雪消费升级新动能;推动冰雪产业结构优化与业态融合,催生产业价值链条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服务提升,打造国际市场竞争新优势;完善冰雪产业政策供给与保障机制,塑造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冰雪产业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文 谢翔 +1 位作者 张小林 向云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效应提升。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效应提升。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数字制度、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等数字经济核心要素的有机融合,能够为体育旅游产业构建数字化发展动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数字制度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数据要素助力培育高端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推动产业产品创新,数字平台促进企业运营模式革新。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数字制度尚不完善,掣肘转型升级环境优化;数据要素管理失序,阻碍高端生产要素培育;数字技术应用滞后,制约产业产品创新发展;数字平台赋能不足,延缓企业运营模式革新。基于此,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健全数字制度,优化转型升级环境;规范数据要素,培育高端生产要素;强化技术应用,推动产业产品创新;构建运营平台,革新企业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体育旅游产业 转型升级 数字制度 数据要素 数字技术 数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引擎驱动下广西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雪娇 蒋卫华 《广西糖业》 202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数智引擎驱动下,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智技术对生产流程的精准把控及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已成为推动广西蔗糖产业迈向新高度的核心力量。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梳理国内外蔗糖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广西蔗糖产业数智技术应用的... 在数智引擎驱动下,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智技术对生产流程的精准把控及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已成为推动广西蔗糖产业迈向新高度的核心力量。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梳理国内外蔗糖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广西蔗糖产业数智技术应用的实际案例与真实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数智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碎片化、成本与效益失衡及数智人才短缺严重等问题,但也面临有机蔗糖制品消费需求升级、国家政策利好及数字技术迭代赋能等诸多机遇,提出夯实数智应用根基、构建一体化数智平台、优化数智成本投入策略及加强数智人才队伍建设等推动广西蔗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为广西蔗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产业 数智引擎 转型升级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
13
作者 高浩宇 黄荣荣 陈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88-4698,共11页
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我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使得示范区城市PM... 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我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使得示范区城市PM_(2.5)浓度平均下降了3.238μg/m^(3),约占政策前示范区城市PM_(2.5)浓度均值的7.711%,显著改善了示范区城市的空气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是通过推动示范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与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在老工业城市和复合型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中更为显著.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分权在示范区建设和空气质量改善二者间存在调节效应:相比于集群式示范区和在年度考核中仅获得合格评价的示范区,单一式示范区和获得优秀和良好评价的示范区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空气质量 老工业城市 资源型城市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新密市特色产业的提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转型升级策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密市特色产业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发展速度缓慢、缺少精深加工、品牌效益不高和文化产业落后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 通过对新密市特色产业的提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转型升级策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密市特色产业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发展速度缓慢、缺少精深加工、品牌效益不高和文化产业落后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导向,引领文化传播,维持生态平衡,研究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 资源浪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景宁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之举措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建平 刘勇勇 +1 位作者 郭建华 夏建美 《食用菌》 2012年第6期7-8,共2页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其地貌可以用“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来形容。两条基本平行的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贯穿景宁县全境。境内最高峰海拔1689.1m,最低海拔80m。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779座,整个地面千皱万...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其地貌可以用“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来形容。两条基本平行的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贯穿景宁县全境。境内最高峰海拔1689.1m,最低海拔80m。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779座,整个地面千皱万褶,峰峦簇拥。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产业升级食用菌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16
作者 王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6,共3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与空间差异
17
作者 于世海 杜子喆 +1 位作者 孔令乾 蒙永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8,共13页
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动态评价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数... 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动态评价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两者的全国及八大经济区耦合协调状况,结合Dagum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等方法,从时空两大角度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由轻度失调阶段提高到良好协调阶段,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Dagum基尼系数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主要来自于三大沿海地区与大西北地区之间;(3)核密度估计分析发现,尽管整体区域差异在缩小,但沿海高水平地区与内陆低水平地区差距在扩大,存在明显极化现象,即存在省份耦合协调度远高于其他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产业转型升级 耦合协调度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陵县肉鸡产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研究
18
作者 孙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90-192,200,共4页
发展规模立体笼养模式是实现肉鸡产业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南陵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助推了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阐述了南陵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发展现代立体笼养模式、... 发展规模立体笼养模式是实现肉鸡产业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南陵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助推了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阐述了南陵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发展现代立体笼养模式、完善养殖配套设施、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促进家禽集中定点屠宰、提高禽肉产品深加工水平、加快肉鸡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加快肉鸡产业转型升级,以期为促进南陵县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产业 立体笼养 规模化养殖 转型升级 安徽南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19
作者 葛晓军 张文杰 冯奇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7期86-89,共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新疆油葵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在阐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油葵产业发展概况,深刻剖析了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现实约束,并提...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新疆油葵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在阐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油葵产业发展概况,深刻剖析了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现实约束,并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分析发现,新疆油葵产业转型发展面临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不足、机械化与配套技术短板问题突显、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面临多重压力挑战、资源与环境约束作用显著、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不足、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滞后等现实约束。鉴于此,提出科技创新驱动提升种植与加工效率、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全产业链升级拓展价值链、政策与机制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拓展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等可行路径,为推进新疆油葵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新质生产力 油葵产业 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20
作者 周贵琴 杨胜平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4-6,共3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架构,深度剖析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面对当前存在的品牌建设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提出贵州茶产业必须在“强化品牌引领,提升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加... 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架构,深度剖析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面对当前存在的品牌建设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提出贵州茶产业必须在“强化品牌引领,提升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等维度实现转型升级,以此提升贵州茶产业整体竞争力,保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贵州 产业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