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群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对企业创生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赵树宽 王亮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资源配置方式的分析,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角度论述了集群环境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企业创生的影响。对于创业者来说,在集群内配置资源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在集群外配置资源的成本,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资源配置方式的分析,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角度论述了集群环境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企业创生的影响。对于创业者来说,在集群内配置资源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在集群外配置资源的成本,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产业集群与企业创生的关系方面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资源配置 交易成本 企业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空间资源配置策略探讨——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晶 古海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4-50,共7页
产业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产业空间作为劳动力、资本、创新技术等供给侧要素的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存量发展时期,城市产业空间供需问题突出,传统产业空间规划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转型发展,而国土空间规... 产业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产业空间作为劳动力、资本、创新技术等供给侧要素的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存量发展时期,城市产业空间供需问题突出,传统产业空间规划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转型发展,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从传统空间规划向资源配置与监督实施的转变。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型要求,提出城市产业空间资源配置的策略,包括关注全域全要素的潜力评估、结合产业转型趋势的规模预判、尊重资源使用效率的空间匹配及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变的空间保障等方面,并以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例,探讨坪山区产业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发展时期 国土空间规划 供需问题 产业空间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推进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思考
3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干预的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解决政府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边界问题、政府战略实施问题、产业资源配置问题、产业竞争与安全问题,具体的作用包括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作为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工具,促进产业结构合...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干预的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解决政府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边界问题、政府战略实施问题、产业资源配置问题、产业竞争与安全问题,具体的作用包括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作为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工具,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等?。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复杂的产业链条和多元的资源主体,要求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之间建立相互促进和相关影响的良性互动机制。文化产业运行层面的人财物配置、结构布局和区位分局等因素影响着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作用方向,而文化产业政策的导向和指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随着“十二五”的收官,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文化强国战略将对文化产业政策提出更具体、更全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政策 产业资源配置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产业结构合理化 良性互动机制 文化管理体制 中国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谭荣华 杜坤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共7页
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平台... 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平台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四川省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及金融支持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以"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有利于加快推动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和核心、以金融支持为动力和后劲、依靠产业与创新"两轮驱动"的特色小镇建设,并从坚持原则、厘清思路、落实举措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 金融 特色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创新 金融创新 产业金融 产业资源配置 产业融合 新型城镇化 普惠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碳排放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1 位作者 董锁成 钱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59,共10页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碳排放 空间滞后模型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中西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