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圈层网络”的产业布局规划——以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珂慧 姜劲松 甄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33,39,共6页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强调宏观维度和终极状态描述,忽视微观机构(企业)自身的成长规律和机制,越来越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型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引入"创新圈层网络"概念,研究企业及其他网络节点(科研院所、政府部...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强调宏观维度和终极状态描述,忽视微观机构(企业)自身的成长规律和机制,越来越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型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引入"创新圈层网络"概念,研究企业及其他网络节点(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的联系,构建"创新主体—创新核心—创新支撑圈层"的"三圈层体系",是突破传统产业布局的有效方法。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规划运用以上方法,探索了"规模—网络—布局"的弹性规划流程,将"创新圈层网络"关系落实于产业布局空间方案中,契合了以创新为导向的产业转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圈层网络” 产业布局规划 高新技术型产业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准入”的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兴平 钱德福 齐文 《规划师》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空间规划应以"理性约束"为理念,引入空间准入的规划方法。基于空间准入的控制性规划方法对于城市开发区规划更具有针对性,也符合国家目前对开发区发展政策的需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以产业空间适宜...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空间规划应以"理性约束"为理念,引入空间准入的规划方法。基于空间准入的控制性规划方法对于城市开发区规划更具有针对性,也符合国家目前对开发区发展政策的需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以产业空间适宜评价为基本思路,确定空间效益准入门槛、环境准入门槛、开发强度准入指标、综合分区空间准入条件,以此形成综合的产业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方法 空间准入 开发区 产业布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朱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由来已久,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其中巴黎和东京大都市圈及首都圈的发展与问题最具典型性,值得北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 东京大都市圈 产业布局规划 首都圈 实践 国外 城市发展 发达国家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规划作用——兼论深圳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演变与实施成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邹兵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从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阐述了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历程的阶段性特点,期间城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深圳创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圳三个产业布局规划案例的编制思路变化及其实施效果表明,有效的产业布局规划应研究产业的空间需... 从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阐述了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历程的阶段性特点,期间城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深圳创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圳三个产业布局规划案例的编制思路变化及其实施效果表明,有效的产业布局规划应研究产业的空间需求,并创造适应其发展的空间环境,而不要试图对各类产业空间进行直接安排。深圳最新的规划政策实践则说明政府的产业空间政策应以问题为导向,致力解决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空间政策 规划实施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
5
作者 陈骋 于涛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3期27-29,共3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产业的发展动能逐步势弱,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危机.在此背景下,2016年国家两会提出了"新经济"概念.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努力培育新动能,加快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作...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产业的发展动能逐步势弱,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危机.在此背景下,2016年国家两会提出了"新经济"概念.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努力培育新动能,加快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作为引导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在理念和方法上谋求突破与创新.现有产业布局规划的主导思路依旧是"就产业论产业",对城市属性以及市场突发性的考虑不足,无法指导城市内部产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既是对城市规划转型的要求,也是对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变革的期许.因此,如何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做到各要素统筹,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并能有效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当前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亟需提升的重点.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为实证案例,系统性地阐述了集群模式下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用产业集群化解产业与城市间发展的冲突与隔阂,以期探索出一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转型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产城融合 西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与量化分析的产业布局规划编制技术方法探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6
作者 覃文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20期225-228,共4页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对存量背景下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足,导致规划可操作性不强。论文尝试破解这一技术难点,完善规划编制的技术和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为样本,基于GIS空间信息平台,利用交叉统计和空间叠加等量化分析手段...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对存量背景下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足,导致规划可操作性不强。论文尝试破解这一技术难点,完善规划编制的技术和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为样本,基于GIS空间信息平台,利用交叉统计和空间叠加等量化分析手段,识别产业布局与产业空间的耦合关系,并建立以产业园区为基本单位的分类布局和空间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规划 量化分析 产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台农园”为例
7
作者 曾娟 谢德体 +2 位作者 王三 王科 张乾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24-7226,共3页
首先阐述了园区建设前的土地利用特点,然后分析园区土地流转产生的一些问题,并对园区针对流转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说明园区的建设条件,最后介绍台农园的产业规划布局。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台农园 土地流转 产业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经验教训及其对北京产业空间调整的启示 被引量:26
8
作者 袁朱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28期34-41,共8页
关键词 东京大都市圈 产业布局规划 首都圈 产业空间 北京 国内外 城市发展 发达国家 布局调整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
9
作者 王圣保 赵志伟 高华 《华中建筑》 201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现代产业园区是以生态文明主导。该文从山东省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地缘环境和空间发展方向,确定规划范围,提出生态规划理念,制定生态目标与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自然地势、因势利导,规划该区功能结构布局结构。对生态... 现代产业园区是以生态文明主导。该文从山东省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地缘环境和空间发展方向,确定规划范围,提出生态规划理念,制定生态目标与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自然地势、因势利导,规划该区功能结构布局结构。对生态空间进行分析,划分生态功能组团。通过对山体、沟塘等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织,形成"五轴、一带、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结构。并对生态用地建设进行评价,旨在促进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园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生态空间网络渗透布局结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医学城产业功能区“链式模型”规划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鑫 徐本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54,共6页
建设产业功能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路径,可以破解传统产业园区同质竞争、产城分离、公共服务配套与产业人群需求不匹配等现实问题。文章结合成都医学城产业功能区规划案例,归纳总结出产业功能区的“链式模型”... 建设产业功能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路径,可以破解传统产业园区同质竞争、产城分离、公共服务配套与产业人群需求不匹配等现实问题。文章结合成都医学城产业功能区规划案例,归纳总结出产业功能区的“链式模型”规划方法,阐释了“链式模型”中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的内涵及联系,并详细介绍了“链式模型”规划方法在规划实践中的运用,以期为同类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功能区 产业布局规划 链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地热集中供暖发展阻碍因素分析及对我国地热产业的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宫昊 罗佐县 +3 位作者 何铮 梁海军 严晓辉 王柏村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中央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确立为重大民心工程与民生工程,地热供暖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利用地热进行供暖将成为我国冬季雾霾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调研发现,美国的地热集中供暖相对于其较为发达的地热发电与热泵产业,发展相对滞... 中央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确立为重大民心工程与民生工程,地热供暖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利用地热进行供暖将成为我国冬季雾霾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调研发现,美国的地热集中供暖相对于其较为发达的地热发电与热泵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美国地热集中供暖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政府统一规划布局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法律与监管手续复杂,资源评价工作缺失,工程设计与运营经验不足,初期投资成本较高,政府与民众对于地热缺乏基本认知等。地热产业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与政策引领特点,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资源评价、产业规划布局、科技攻关、财税政策、监管措施等方面均需政府稳步推进。与美国类似,我国地热集中供暖发展亦存在诸多制约。因此,建议我国地热产业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抓紧通过立法对地热资源属性进行界定,以促进地热供暖大规模开发利用为目的积极开展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地热集中供暖产业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集中供暖 资源评价 政策引领 资源属性 产业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