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国际转移中我国产业结构重组基本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国平 俞文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一、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驱动下,产业国际间转移加速。这种产业国际转移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与空间配置。国家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重组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变化的... 一、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驱动下,产业国际间转移加速。这种产业国际转移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与空间配置。国家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重组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国际转移 中国 产业结构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研究中国垄断性产业改革的学术精品——《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一书评介
2
作者 王寿春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垄断性产业 产业结构重组 中国工业 产业改革 学术精品 政策 分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产业结构重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3
作者 张维宸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产业结构重组, 资源配置优化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是一种长远的战略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产业结构重组更显其重要性,我们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有效重组,
关键词 产业结构重组 国际金融 企业战略联盟 中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T产业在新一轮重组格局下的发展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巍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4,共3页
从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五个国家IT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分析了国际IT产业新一轮的分工格局 ,做出了中国将主要承担IT制造业国际分工的论断 ,并就中国IT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做出了分析 ,对中国IT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 IT产业 信息产业 产业结构重组 IT制造业 国际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地区经济跨世纪发展面临的若干战略问题
5
作者 陈淮 江林 《工业技术经济》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在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宏观领域将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微观领域将以企业制度改革为核心,而位处“中观”的地区经济发展将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八五”末期的基本趋势,结合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多方面国... 在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宏观领域将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微观领域将以企业制度改革为核心,而位处“中观”的地区经济发展将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八五”末期的基本趋势,结合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多方面国际经验,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将可能面临如下考验与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发展 跨世纪发展 跨世纪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化过程 增长方式转换 发展过程 产业结构重组 老工业基地 西部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日本的新经济
6
作者 李汉英 《学习与实践》 2000年第3期53-53,共1页
美国大肄吹嘘的'永远的经济增长'或曰'新经济(New Economy)',最为需要的是日本。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已不是太大问题。重要的是日本能否显示出不依赖应付一时的刺激政策(金融缓和、财政支出、诱导日元贬值等)而能持续增... 美国大肄吹嘘的'永远的经济增长'或曰'新经济(New Economy)',最为需要的是日本。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已不是太大问题。重要的是日本能否显示出不依赖应付一时的刺激政策(金融缓和、财政支出、诱导日元贬值等)而能持续增长的能力。这关系到能否对付高龄化、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原始资本不足的企业退休金等等全国性问题。据 OECD(经济开发协力机构)预测,2000年日本的 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经济 产业结构重组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智慧描绘武汉蓝图 纳众议科学决策未来
7
作者 赵宝江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7,共2页
武汉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是我国中部的特大综合性中心城市。现在,适逢三峡工程上马,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经济向世界迈进,国内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重组正处于关键时期。
关键词 科学决策 三峡工程 国内经济格局 关键时期 武汉市 产业结构重组 长江经济 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 城市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影子部队”和雇员租赁公司
8
作者 李小平 《改革》 1988年第6期183-184,共2页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向来以灵活机动、高度开放著称,这是美国经济长期居先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几年,面对产业结构重组变动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其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度和灵活机动性,都更上一层楼,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影子部队"...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向来以灵活机动、高度开放著称,这是美国经济长期居先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几年,面对产业结构重组变动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其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度和灵活机动性,都更上一层楼,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影子部队"近年来,一支大约有2500万人组成的"影子部队"脱颖而出,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构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胜之即去"的高度灵活的机动部队。他们不是隐匿于地下经济领域里的非法移民,也不是在正式工作之外的兼职劳工,而是专门应雇主之急的各类人才。目前,这支"影子部队"已居全美国就业机会的1/4。据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到2000年,临时工作人员的人数将增加到4500万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管理人员和各种白领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赁公司 美国劳动力市场 发展趋势 雇员 机动部队 影子 产业结构重组 新技术革命 临时工作人员 美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