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1
作者 仇方道 蒋涛 +1 位作者 张纯敏 单勇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9-796,共8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苏省依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呈现以苏锡常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下降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并显示出"扩散-集聚-扩散"的空间演化趋势,苏北地区正在成为苏南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发展阶段和实际利用外资是江苏省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因素,实际利用外资是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江苏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是驱动污染密集型产业由苏南、苏中向苏北转移的主要因素;政府调控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应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改善政府调控、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空间转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产业空间转移机理与社会福利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佘时飞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9,共10页
破解市场分割状态,建立全国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对产业转移转型和社会福利增进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地区自由资本模型的拓展(中国北部、中国南部与国外),建立国内与国外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及... 破解市场分割状态,建立全国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对产业转移转型和社会福利增进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地区自由资本模型的拓展(中国北部、中国南部与国外),建立国内与国外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及社会福利关系。结果表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产业空间转移,并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和社会福利;渐进地提高国内和国际贸易自由度时,南北部区域之间不容易形成非对称结构;较快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不仅产业转移规模非常小,而且南北部区域之间不会形成核心-边缘结构,但是显著地提高了市场规模较小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主义 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空间转移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市场效应、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 被引量:1
3
作者 佘时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共9页
应用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标准自由资本模型拓展,对在本地市场效应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北部区域、南部区域和国际产业空间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论为:(1)市场可达性的提高未必是促进市场规模较大的内陆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必... 应用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标准自由资本模型拓展,对在本地市场效应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北部区域、南部区域和国际产业空间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论为:(1)市场可达性的提高未必是促进市场规模较大的内陆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要考虑市场可达性、区域资本创造能力、国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制度安排,还要领悟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空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东部9省面板数据的实证测度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杰 艾莎莎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95,共10页
利用综合污染密集指数方法识别污染密集型产业,结合中国国情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分层研究。通过测算中东部9省的绝对地理集中指数、产业平均集中度以及产业份额偏离系数,确认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空间梯度转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 利用综合污染密集指数方法识别污染密集型产业,结合中国国情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分层研究。通过测算中东部9省的绝对地理集中指数、产业平均集中度以及产业份额偏离系数,确认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空间梯度转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财政分权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集聚的首位诱因;地区经济水平、工业企业经营绩效、市场化程度和环境治理强度等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空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力流动到区域产业转移——江苏双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84,共14页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深入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的视角出发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其中包括产业转移与互补... 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深入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的视角出发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其中包括产业转移与互补、点轴联网辐射、职能分工和集群化整合等4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经济整合机制 整合模式 产业体系 产业空间转移 集群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外溢、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8
7
作者 佘时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将知识外溢和创新创业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源于知识外溢,创业是知识外溢的导体,知识外溢取决于知识外溢自由度;(2)知识外溢和经济集聚有利于创新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率;(3)产... 将知识外溢和创新创业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源于知识外溢,创业是知识外溢的导体,知识外溢取决于知识外溢自由度;(2)知识外溢和经济集聚有利于创新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率;(3)产业空间分布取决于需求关联效应、市场拥挤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4)贸易自由度超过持续点后,如果边缘区域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支出份额足够大,则边缘区域因产业集聚导致的福利损失小于因经济增长引起的利益增加,从而提高边缘区域的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外溢 创新创业 产业空间转移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