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水平空间集群的空间型态识别与分析——以中国19个主要产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鹏 周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86,共16页
产业空间集群是由"生产关系维度"和"空间关系维度"所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前者强调空间集群内产业水平与垂直生产关系,后者包含产业的空间集中与空间集聚。本文采用中国19个主要产业的法人单位数和就业人数数据,分... 产业空间集群是由"生产关系维度"和"空间关系维度"所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前者强调空间集群内产业水平与垂直生产关系,后者包含产业的空间集中与空间集聚。本文采用中国19个主要产业的法人单位数和就业人数数据,分析基于水平生产关系的产业,在空间单元上是否具有集群现象以及属于何种集群型态,并以区位基尼指数(SGI指数)分析空间单元内的水平空间集中效果,以MI指数(Moran’I指数)分析空间单元间的水平空间集聚效果,以此共同识别产业水平空间集群。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更多的法人单位向集中度低的省份迁移或新设,而就业人数在原本集中度高的省份更加集中。中小型厂商法人单位为主的产业多以水平空间集聚趋势为主,而大型厂商法人单位为主的产业多以水平空间集中趋势为主。同时,SGI指数可以反映产业水平空间集中效果,其与MI指数在识别产业水平空间集群型态时存在互补的关系。采矿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与其它服务业、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2010年和2014年中,均属于产业水平空间集群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水平空间集群 水平空间 水平空间 区位基尼指数 Moran'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的区位型态与区位结构识别——基于中国19个主要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周轩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65,共15页
以中国19个主要产业的城镇法人单位数和就业人数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的空间型态识别,分析基于水平生产关系的产业在不同空间单元的不均等分布现象。为解决空间单元间临近性问题,运用LQ指标(区位熵指标)以及G指标反映产业... 以中国19个主要产业的城镇法人单位数和就业人数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的空间型态识别,分析基于水平生产关系的产业在不同空间单元的不均等分布现象。为解决空间单元间临近性问题,运用LQ指标(区位熵指标)以及G指标反映产业和空间之间的临近程度对空间单元的重要性,以此共同识别和分析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的区位型态,划分区位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4年中国主要产业的核心区位数变化极小,外围区位数基本不变,对应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非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区位的数量有所增加,对应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当区位具有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效果后,变化率较低,转移至非集群效果区位的比例更低,而非集群效果的区位更易维持在相同的区位型态。属于水平型产业空间集群的区位主要在水平空间集群间转移,约有半数产业位于核心-外围结构内,其中约有40%的产业属于高核心区位结构产业,60%的产业属于高集群区位结构产业。在两年度中,区域极化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超过60%的水平型空间集群产业位于东部地区,并且其重要区域也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产业空间 区位型态 区位结构 区位熵指标 G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