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投资效益率产业差异及其对“九五”产业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许小波 《广东经济》 1995年第7期19-21,共3页
过去,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投资的原动力,效益驱动结果将使投资产生偏好,正确地分析三次产业之间投资效益的差距,了解各产业成长及结构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投资效益 第三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 三次产业 产业差异 效益率 产业投资 结构变动 产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差异背景下城镇化的生态效应研究——基于非线性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谭玲玲 徐鑫 《资源与产业》 2019年第1期73-79,共7页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采用2001—2014年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对我国地区生态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探讨如何在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推进绿色城镇化。研...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采用2001—2014年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对我国地区生态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探讨如何在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推进绿色城镇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业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环境压力下降0.548 6%,推进城镇化可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城镇化转而对环境污染产生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生态环境压力提高1.383 2%。金融发展、工业化、研发投入以及能源消费的增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提升人力资本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最后,从模型设定的视角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差异 城镇化 生态效应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制造企业跨国投资的地区和策略选择——从国际收入水平级差、产业格局差异角度分析
3
作者 徐强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56期32-39,共8页
一、基本历史背景判断 多方面情况都表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特别是工业制造企业的跨国投资正启动进入快速发展期:(1)目前我国GDP水平基本处于学术界所认同的邓宁投资发展路径(IDP)模式第三阶段早期,即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启动的阶段.(2)我... 一、基本历史背景判断 多方面情况都表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特别是工业制造企业的跨国投资正启动进入快速发展期:(1)目前我国GDP水平基本处于学术界所认同的邓宁投资发展路径(IDP)模式第三阶段早期,即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启动的阶段.(2)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已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占出口总额比重显著上升,但也开始频繁引发贸易摩擦;因此,企业有必要采用新方法开拓国际市场.(3)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必将推动人民币走向缓慢、逐步、小幅升值,这都对工业品出口数量扩张不利,但却能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基础.(4)国内目前有不少工业品处于生产过剩状况,有必要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以促进产品市场规模在国外继续得到扩张.(5)到2010年,我国东部地带接近完成工业化中期;某些工业制造企业自然会产生通过跨国投资实现市场分布和要素配置全球化,并成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制造企业 跨国投资 国际收入水平级差 产业格局差异 国际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县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亮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化明显,在武陵山片区的71个区县中,份额分量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是推动这些区县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除湖北11县市产业结构贡献率为负值外,其余县市产业结构效益显著,但竞争力均处... 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化明显,在武陵山片区的71个区县中,份额分量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是推动这些区县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除湖北11县市产业结构贡献率为负值外,其余县市产业结构效益显著,但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分工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波 《北方经济》 2012年第7期70-72,共3页
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界定要明确两个问题,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区域产业结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各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产生了地域分工,也就产生了区域... 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界定要明确两个问题,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区域产业结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各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产生了地域分工,也就产生了区域的产业差异。在区域层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国际分工 区域产业结构 地域分工 社会分工 资源禀赋 产业差异 区域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视角下河北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差异分析
6
作者 洪帅 符晓艺 王天尊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第8期68-70,共3页
科技投入与产出共同作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就目前来看,河北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产业差异和地区差异。本文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河北产业科技投入增加、产业科技产出丰硕、地区科技投入扩大、地区科技产出差异客观存在的现状,提出转变科技成果... 科技投入与产出共同作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就目前来看,河北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产业差异和地区差异。本文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河北产业科技投入增加、产业科技产出丰硕、地区科技投入扩大、地区科技产出差异客观存在的现状,提出转变科技成果转化观念、扩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带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区域辐射的推进河北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投入产出 产业差异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骄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获益的方式并针对我国现存贸易水平现状给出一些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合理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产业内贸易的获益来源于相同产品的低成本和季节性以及差异产品的... 本文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获益的方式并针对我国现存贸易水平现状给出一些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合理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产业内贸易的获益来源于相同产品的低成本和季节性以及差异产品的规模经济、生命周期和重叠需求。最后给出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包括继续扩大产品差异化;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带动创新;更合理地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贸易利益 差异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战对中国石化产业直接影响不大
8
作者 舟丹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6期56-56,共1页
中美石化行业存在产业结构差异,中国石化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能源禀赋导致行业原材料更依赖进口,出口贸易则多为服装、塑料制品、鞋类、轮胎等低利润商品;美国则以出口原油及基础化学原料和高端化工品为主。中国化工产品出口美国的数量... 中美石化行业存在产业结构差异,中国石化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能源禀赋导致行业原材料更依赖进口,出口贸易则多为服装、塑料制品、鞋类、轮胎等低利润商品;美国则以出口原油及基础化学原料和高端化工品为主。中国化工产品出口美国的数量不太大,出口方面总体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出口贸易 贸易战 塑料制品 化工品 总体影响 产业结构差异 石化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研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的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玥 徐勍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9-147,共9页
研发税收优惠是我国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实践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方法检验R&D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革... 研发税收优惠是我国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实践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方法检验R&D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革后,政策受惠组企业研发支出金额显著增加,同时,在多产业样本组,实验组企业的研发强度也显著提升,但在研发密集型产业,实验组企业的研发强度无显著变化。说明虽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对企业提高研发费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在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对不同产业的促进程度存在差异,对研发密集型产业研发强度提升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相关决策部门应进一步区分产业研发强度,制定更为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税收优惠 政策效果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产业研发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伟彦 杨柳 《经济研究参考》 2019年第13期98-108,共11页
2011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一高一低,分化明显。本文利用动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从产业结构、交通等四个角度解释此现象。经分析,结论如下:一是相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工业产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且... 2011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一高一低,分化明显。本文利用动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从产业结构、交通等四个角度解释此现象。经分析,结论如下:一是相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工业产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且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速慢;二是西南地区对外出口通道得以打开,出口增长明显;三是由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后发地区必然存在追赶阶段;四是相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推进经济发展更快、参与经济全球化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理论 产业结构差异 对外贸易水平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