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产业城镇化演进及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敬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1-139,共9页
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将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加速发展、深化发展以及提升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基于全国、地区层面,从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收敛性特征几个方面对产业城... 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将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加速发展、深化发展以及提升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基于全国、地区层面,从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收敛性特征几个方面对产业城镇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特征进行探讨;基于省域层面,从产业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几个方面对产业城镇化在空间维度上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城镇化 时空格局 演进变 发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
2
作者 罗艳 孙群力 《税收经济研究》 2017年第6期80-89,共10页
文章通过构建"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5—2015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序上看,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从低水... 文章通过构建"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5—2015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序上看,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从低水平耦合协调上升为中度耦合协调。不同阶段三者所处的地位不相同,其中:2005—2008年、2014—2015年这两个阶段产业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2009—2013年人口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从空间上看,云南省的城镇化和协调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三者均呈现出以昆明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非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滇中地区及周围区域产业城镇化化水平较高,其他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超前,仅有德宏州土地城镇化水平相对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 人口城镇 产业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9
3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刘琪 许源 程海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城镇—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性 时空演变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30个省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剑 刘培勤 朱四伟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28,共5页
文章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开发规划,以产业结构为标准将中国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就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动态效应和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分... 文章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开发规划,以产业结构为标准将中国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就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动态效应和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水平来看,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及前期城镇化率对当期城镇化水平作用显著。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引致作用对城镇化提升作用很明显;从东部来说,金融发展作用于第三产业进而作用于城镇化的影响力不明显;从泛中部、泛西部来说,这两个地区的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不充分。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城镇 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诗琦 李广全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形成了产业结构主导型和城镇化主导型两个时期.(2)2002—2014年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从空间尺度看,地市级耦合协调度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市县级在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显著,经历了散点分布、带状相间分布和成片联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与城镇 时空耦合 多尺度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失衡问题与均衡路径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峥 倪鹏飞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10,共6页
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均衡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迁转失衡、结构失衡和承载失衡问题。针对"失衡"问题需要探索均衡路径,即以迁转均衡为重点促进人口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均衡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迁转失衡、结构失衡和承载失衡问题。针对"失衡"问题需要探索均衡路径,即以迁转均衡为重点促进人口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结构均衡为重点促进产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承载均衡为重点促进空间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产业城镇化 空间城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凤泽 宋敏 邓益斌 《水利经济》 2016年第5期14-17,79-80,共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江苏省为例,构建超对数函数模型,运用SFA测算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指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利用...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江苏省为例,构建超对数函数模型,运用SFA测算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指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大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苏中最高,苏南最低,苏北居中;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最大;3社会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各区域的产业城镇化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水资源利用效率 人口城镇 社会城镇 产业城镇化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的内在平衡和内涵性的城镇化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任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5,共8页
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构成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土地利用集聚效应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城镇化过程的基本特点,而城镇化发展的三个侧面的变化是内在统一的。文章从城镇化的三个侧面——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 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构成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土地利用集聚效应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城镇化过程的基本特点,而城镇化发展的三个侧面的变化是内在统一的。文章从城镇化的三个侧面——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特点和内在关系出发,讨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平衡性问题,并以此探讨城镇化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总结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内在失衡的主要表现,提出城镇化发展需要从外延性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过渡为一种内涵性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城镇化 人口城镇 土地城镇 内在平衡 内涵性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四维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多淑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130,共5页
以往文献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城镇化。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 以往文献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城镇化。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中小城镇发展典型特征的中山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山市各层面城镇化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均有所上升,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其中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产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中山市未来城镇化建设应注重从树立城镇化协调发展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等方面强化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土地城镇 产业城镇化 社会城镇 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路径
10
作者 曹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8期24-25,共2页
继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又下发了新世纪以来第1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重点内容就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路径,分析了目前山... 继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又下发了新世纪以来第1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重点内容就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路径,分析了目前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举措,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