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地理集聚理论演进:分工—空间外部性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卫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1,共9页
分工、空间外部性与产业地理集聚之间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内在逻辑联系。分工导致报酬递增从而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但源于分工的报酬递增需要借助产业地理集聚来实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对产业地理集聚进行理论解释的一个基本点是... 分工、空间外部性与产业地理集聚之间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内在逻辑联系。分工导致报酬递增从而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但源于分工的报酬递增需要借助产业地理集聚来实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对产业地理集聚进行理论解释的一个基本点是空间外部性,并且外部经济增长是分工引致的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由此,空间外部性成为解释产业地理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分工产生的空间外部性是产业地理集聚的重要来源。根据以上逻辑,建立了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分工—空间外部性"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分工 空间外部性 理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致良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餐饮业的集聚状态又主要受地区消费水平、地区市场容量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状态的影响;因此,地区餐饮业可以采取产业创新、市场深化以及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促进餐饮业地... 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餐饮业的集聚状态又主要受地区消费水平、地区市场容量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状态的影响;因此,地区餐饮业可以采取产业创新、市场深化以及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促进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最终推动餐饮经济的整体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地区餐饮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基于20个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周明 吴志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从外部经济出发,用1994和2005年20个制造行业的截面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其中发现市场需求、贸易自由度和规模经济效应指数促进了制造业的产业地理集聚,同时也发现,制造企业的初始规模对地理集聚的负向作用非常显著。
关键词 经济外部性 产业地理集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地理空间产业集聚和数字空间虚拟集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林辉 周慧琳 徐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以往研究更多集中于探究工业智能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却较少关注智能技术应用对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2013—2022年的省份面板数据,从智能化基础条件、智能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生产应用三个维度测算了各省份的工业... 以往研究更多集中于探究工业智能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却较少关注智能技术应用对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2013—2022年的省份面板数据,从智能化基础条件、智能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生产应用三个维度测算了各省份的工业智能化水平,并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数字空间虚拟集聚和地理空间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探究不同集聚形态下产业集聚模式、企业运营效率和生产率的差异化特征。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提高了数字空间的虚拟集聚水平,但是降低了地理空间的产业集聚程度;数字空间和地理空间下的产业集聚模式存在差异,工业智能化促进数字空间虚拟集聚趋向产业多元化,地理空间产业集聚则呈现专业化特征;工业智能化在提升数字空间和地理空间产业集聚区域的企业运营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数字空间虚拟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地理空间产业集聚 数字空间虚拟集聚 产业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研究——江苏和安徽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为分散的产业是需要接近资源或地方化市场或地方保护较强。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江苏省和安徽省集聚态势差异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可能源于产业在不同省区的技术水平、规模强度以及功能的差异,但区域性因素仍然是主导。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是安徽省大多数产业较江苏省更为集聚的一般解释,资源区位及其可得性、地理位置、产业传统以及制度性差异等进一步造成了一些产业在两省地理集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制造业 区域差异 江苏省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