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协同发展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关系研究
1
作者 尹俊瞩 李广 《山东农机化》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主旋律。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面临人才短缺、流失、引进困难等问题。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培养既... 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主旋律。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面临人才短缺、流失、引进困难等问题。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能服务第一产业又能满足二、三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涉农职业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协同发展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产业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书评
2
作者 陈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随着粤港澳大...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这对于打造大湾区高品质生活圈、促进大湾区深度融合、推动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意义。在此背景下,由周良君、王钊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应运而生。本书深入剖析了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挑战与路径,为大湾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本书结合大湾区的地域特色与政策优势,以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为主线,从多个维度论述了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与实施的新战略,具有时代特征鲜明、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开放包容和区域性强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业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人民健康水平 书评 理论与实践 深度融合 经济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流通业的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基于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双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封永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50,共13页
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分别使用加权改进的高斯(Ghosh)逆矩阵和列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测度1981... 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分别使用加权改进的高斯(Ghosh)逆矩阵和列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测度1981—2023年全国层面以及2000—2023年地区层面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分析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流通业通过增加初始投入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明显强于其通过增加最终需求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其中,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突出,特别是2010—2023年期间波动回升,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波动特征减弱并稳定在中等水平;相比于批发和零售业,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整体较弱,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也较弱但与批发和零售业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服务业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且重要性不断上升,制造业地位也较高但重要性有所下降,顺应制造业结构转变趋势,先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贡献份额明显增加,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贡献份额有所减小。在地区层面,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明显缩小,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明显扩大。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在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正在向与其他经济区类似的以服务业为主的格局转变,在大西南和大西北经济区建筑业的贡献份额明显较高且有所上升。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整体而言,以服务业为主的格局仍在加强,制造业的重要辅助作用在逐渐减弱,但北部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制造业的贡献份额始终较高。为更好地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继续增加流通业初始投入,更大程度地发挥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顺应流通业最终需求变化趋势,适当加强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缩小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持续改善地区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流通体系 产业协同发展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晓青 寇静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从区域整体角度看,京津冀产业发展面临经济总量水平低、发展不均衡、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等三大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一是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力和辐射力不足;二是京津冀缺失都市圈的功能定位;三是京津冀缺失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 从区域整体角度看,京津冀产业发展面临经济总量水平低、发展不均衡、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等三大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一是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力和辐射力不足;二是京津冀缺失都市圈的功能定位;三是京津冀缺失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因此,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要明晰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二是要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合作机制,三是要全力提升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结构 产业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与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钱龙 谢荣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和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和第三产业走集聚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协整检验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实践选择 被引量:19
6
作者 初钊鹏 王铮 卞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8-184,共7页
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基于共生思想、协同学、区位理论和产业规划等视角,本研究识别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在产业链共生系统中相互协同形成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协作机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共同体建... 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基于共生思想、协同学、区位理论和产业规划等视角,本研究识别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在产业链共生系统中相互协同形成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协作机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共同体建立"产业=区位+布局+结构+集群"的产业协同规划视角,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再区位的惯性特征以及惯性锁定与解锁过程,探讨"一区多园"空间布局的"飞点→辐射→横截→填充"组织模式对京津冀产业集群发展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发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本规律与关键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快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链共生 产业转移 一区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存芝 沈宁 顾佳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89,154,共7页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总体分析和分三次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协同发展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激励机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戒骄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8,共7页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求发挥好中央政府和三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主体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激励机制,确保行政区局部利益契合协同发展整体要求。当前激励制度建设的重点是突破阻碍协同发展的行政束缚和政策体制,创...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求发挥好中央政府和三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主体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激励机制,确保行政区局部利益契合协同发展整体要求。当前激励制度建设的重点是突破阻碍协同发展的行政束缚和政策体制,创新协同发展组织管理方式,形成政府和企业合力,建立跨区域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地方政府和企业只有选择协同发展策略才能分享共同利益和增进自身利益的制度,激发三地政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生产要素跨行政区配置的潜能,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自我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发展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武义青 李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2年第5期39-44,共6页
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聚焦“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主题,围绕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入交流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加快京津... 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聚焦“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主题,围绕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入交流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加快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重组区域创新要素,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深度协同,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针对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科技协同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等,加快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增强数字经济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 产业生态圈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天恩 王利动 刘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产业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关键支撑。本文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判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识别... 产业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关键支撑。本文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判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识别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点难点,最后提出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 周边地区 产业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模式探究
11
作者 刘笑言 李嫣资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0期64-65,共2页
介绍了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及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企业+园区+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园区+农户模式、科研单位+园区+农户模式三种类型。同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评价机制、制度措施、科技、品牌战略等... 介绍了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及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企业+园区+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园区+农户模式、科研单位+园区+农户模式三种类型。同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评价机制、制度措施、科技、品牌战略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促进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协同发展,应选择合理的生态模式,并建立评价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吸纳科技人才,树立品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产业协同发展 生态模式 科技 人才 品牌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兰冰 徐瑞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脉络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以深化产业分工催化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内外联动优化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创新联动增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创新效能,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协同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为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与优化提升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席强敏 张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开发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而且是区域间进行产业疏解与承接和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京津冀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建设、快速扩张、清理整顿和均衡布局... 开发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而且是区域间进行产业疏解与承接和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京津冀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建设、快速扩张、清理整顿和均衡布局四个阶段,目前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当前,京津冀开发区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服务在中心、制造在外围的空间格局,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粤港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河北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相对偏弱;津冀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北京技术输出结构匹配度不高,导致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转化能力不足;京津冀合作共建园区已初见成效,但利益分配机制仍需进一步推进落实。为此,应从强化京津冀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开发区产业链、完善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开发区 阶段划分 产业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栾申洲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2001—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度,并基于系统GMM 分析了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协同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自主权与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京津冀城市群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童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5,共10页
从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角度理解产业协同发展,并据此分析财政自主权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财政自主权能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灵活性、转移支付和政府竞争三个方面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地区经济特征角度出发,财政自主权会... 从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角度理解产业协同发展,并据此分析财政自主权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财政自主权能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灵活性、转移支付和政府竞争三个方面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地区经济特征角度出发,财政自主权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产业集聚。以2006—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内生性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财政自主权的提升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但会抑制本地产业集聚,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抑制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集聚。由此,可以为提升本地财政自主权,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自主权 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面板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87,共2页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建,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发展必须走转型之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探索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并结合资源城市实际,适当优化并延长传统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建,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发展必须走转型之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探索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并结合资源城市实际,适当优化并延长传统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创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协同发展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奥会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秋喜 齐华 张甲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10期90-90,共1页
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与即将举办,为挖掘体育产业资源、强化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可以促进京津冀三地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本文认为京津冀三地体育产... 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与即将举办,为挖掘体育产业资源、强化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可以促进京津冀三地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本文认为京津冀三地体育产业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体育产业 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 体育旅游产品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与承德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产业协同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华 车瑞香 +5 位作者 苏晓美 李铠良 刘征 朱今舜 李素霞 耿韶磊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19期68-69,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牛肉市场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肉牛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虽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是在挑战和机遇面前,仍须完善肉牛产业链条,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河北省廊坊市和承德市肉牛产业分... 近年来,随着国内牛肉市场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肉牛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虽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是在挑战和机遇面前,仍须完善肉牛产业链条,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河北省廊坊市和承德市肉牛产业分别以屠宰加工和肉牛养殖两大特色在京津冀地区享有盛誉,两地各具特色,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如何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实现有机结合、共赢发展,本文将从品牌培育、科技推广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达到推动肉牛产业高效、平衡、健康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品牌培育 产业结构调整 牛肉市场 抗风险能力 屠宰加工 肉牛产业 对外开放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比较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
19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23年11月24-26日,由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比较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河北、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 2023年11月24-26日,由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比较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河北、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以及10多家学术期刊共50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 北京社会科学 珠三角 中国人民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学术期刊 深圳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20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共1页
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 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制造业集群 转型升级 产业链创新 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