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形成机理及其系统解析框架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增伟 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82-3188,共7页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间必须具备环境合作,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从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微观要素——企业...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间必须具备环境合作,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从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微观要素——企业环境责任入手,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阐释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的五类环境责任,并探讨其形成和运作机制——企业环境责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及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三级解析框架,并对其解析方法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延伸生产者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与管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慧 李健 宋雅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8,43,共5页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详细阐述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运行过程,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四流"相互适应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管理系统的"圆形模式",并以天津市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运用实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 复杂适应系统 复杂性 管理模式 圆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区域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文龙 余锦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2期47-50,共4页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是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并对生态产业园共生网络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具体形态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生态化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文兴 卢福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架,并逐步健全该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共生网络 构建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资本嵌入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发 邹雅玲 王雪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1,共8页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以天津市生态产业园中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基本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认知维对产业共生正向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为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提供了支持性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研究——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英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132,135,共8页
产业高端化离不开协同创新。本文在对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方法讨论了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主体互动机制,采用2003—2011年全国28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因素对产业高端化的作... 产业高端化离不开协同创新。本文在对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方法讨论了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主体互动机制,采用2003—2011年全国28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因素对产业高端化的作用程度。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网络和驱动机制尚不健全,因此需要树立协同创新战略思路、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提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构建投融资体系、创新政府支持与资源整合机制等,从而提升协同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高端化 产业共生网络 协同创新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外部性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春发 冯立攀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4,共7页
以考虑外部性效应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的生产型企业与分解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外部性效应对EISN演化和长期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考虑外部性效应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的生产型企业与分解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外部性效应对EISN演化和长期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外部性条件下,EISN的长期均衡受博弈行为的初始状态、外部性效应期望收益、选择合作的支付成本和贴现因子影响。同时以鲁北生态产业园为案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外部性 演化博弈 复制动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网络绩效关系研究——以生态产业共生网络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剑 郭瞳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2-77,共6页
文章基于网络协调视角,理论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情况及EISN协调关系,探究其影响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及整体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运用调查问卷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 文章基于网络协调视角,理论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情况及EISN协调关系,探究其影响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及整体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运用调查问卷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深入研究共生网络内部运作规律,对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网络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正向促进网络协调,显著加强网络关系质量,提高生态效率并提升网络整体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企业社会责任 网络绩效 网络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比较述评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秋叶 施晓清 石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288-7301,共14页
产业共生网络是指基于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知识及基础设施共享而形成的在不同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网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作为产业共生的运作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概念到实例就展开了一系列探讨... 产业共生网络是指基于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知识及基础设施共享而形成的在不同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网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作为产业共生的运作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概念到实例就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国内自2002年也开始在网络结构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尤其在2008年以后,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为明晰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的发展态势,促进产业共生网络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使其得到有效应用。本文从共生网络内涵、结构、功能及评价、演化、管理调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未来产业共生网络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比较及推演、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产业共生网络演化模拟及管理调控的耦合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共生 网络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inet软件的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尔希 王巧稚 +2 位作者 柯丽华 周明洋 张萍萍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对矿业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偏重于对产业共生情况的定性,欠缺量化分析共生网络结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Ucinet软件,以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其产业共生网络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鉴别产业共生网络的核心企业以及企业间共生对接关系薄弱之处。通过分析发现,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相比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核心企业间产业共生对接过于单一,部分核心企业一旦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整个产业共生网络破碎。因此,核心区域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还有待提高,本文建议核心区域企业购买提质增效设备用以提高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加强了核心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而且加速了矿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生态工业园 产业共生网络 共生网络密度 点度中心度 核心-边缘结构 准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芸 游春 +2 位作者 张树深 刘素玲 张敬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7,79,共5页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构建了包含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以及"以废治废"产业链的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并对"以废治废"产业链引入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可以有效提高钢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园 以废治废 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 生态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概念、特征及体系解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07-3618,共12页
挖掘城市废弃物中有价值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废弃物开发与管理的共同选择。产业共生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提高资源效率的战略工具,已经成为探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视角。将产业共生理论引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挖掘城市废弃物中有价值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废弃物开发与管理的共同选择。产业共生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提高资源效率的战略工具,已经成为探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视角。将产业共生理论引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提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概念,并将其典型特征概括为"四个统一",即价值网络与责任网络的统一,集聚共生与虚拟共生的统一,稳健型与脆弱性的统一以及自组织性与主体建构性的统一。借鉴超网络理论构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体系的结构模型,并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4个层面对该模型进行详细解析。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可分为核心网络和外围网络,两者之间存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中,共生单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效率各异的共生关系,推动共生模式向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进化是破解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的关键;共生界面具有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信息共享、知识传播及利益协调等多样化功能,而共生关系的进化以及共生界面功能发挥又依赖于优越的共生环境。此外,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有依托型、平等型、嵌套型和虚拟型等4种运作模式,国内典型案例分析表明这4种运作模式将长期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产业共生 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影响机制——基于SCP与CAS融合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19,共11页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予以刻画,在绩效上表现为增值性不强、共享性不足和生态性不佳。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共生单元、网络结构、共生机制、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5个维度提炼出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网络动态能力为结合点,将SCP(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和CAS(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两种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个以共生单元素质、网络结构特征、共生机制属性、政策有效性为外因变量,以网络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网络脆弱性为结果变量,以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框架。未来可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废弃物 产业共生网络 系统脆弱性 “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复杂系统适应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大光 马彧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吉林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处于生态产业园阶段,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瓶颈日趋显现。因此,利用生态产业系统发展规律,在健全生态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产业园区的对外合作,推... 吉林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处于生态产业园阶段,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瓶颈日趋显现。因此,利用生态产业系统发展规律,在健全生态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产业园区的对外合作,推动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构建虚拟产业共生网络成为吉林省生态产业园区改造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系统 产业模式 政策支撑 生态产业 虚拟产业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良性互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晓耕 王海兰 穆书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能源与资源供给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诸多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着发展的可持续性。转...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能源与资源供给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诸多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着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基于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产业结构演进与节能减排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共生网络 互动机制 二氧化碳 能源消费 经济杠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集团“一体化”产业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甬军 张小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8年第2期9-15,共7页
神华集团经过十多年快速崛起,煤、电、运、港一体化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神华集团的动态效率边界与内部产业共生网络:分析神华集团的"一体化"模式内在的经济合理性,初步估计神华集团的生产函数... 神华集团经过十多年快速崛起,煤、电、运、港一体化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神华集团的动态效率边界与内部产业共生网络:分析神华集团的"一体化"模式内在的经济合理性,初步估计神华集团的生产函数,指出神华集团发展模式的报酬递增性。研究表明,神华集团的崛起并不能简单归咎于行政垄断,这种"一体化"模式可以为其他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模式 效率边界 内部产业共生网络 规模报酬递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经济性与生态性相融合的演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令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其和经济性结合程度不同而推进的次序各异。继资源减量的投入产出结构理论之后,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的推进受制于循环半径的约束,而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产业共生网络的"小生境模式",可以实现产业系统经济性和生...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其和经济性结合程度不同而推进的次序各异。继资源减量的投入产出结构理论之后,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的推进受制于循环半径的约束,而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产业共生网络的"小生境模式",可以实现产业系统经济性和生态性在区域层面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共生网络 小生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