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增材制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揭牌
1
作者 良辰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5期12-12,共1页
2016年1月22日,辽宁省增材制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在中航工业沈阳所举行。沈阳所作为平台理事长单位与12家理事单位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关键词 创新平台 共性技术 制造产业 辽宁省 揭牌仪式 理事长 沈阳 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机制研究——基于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视角
2
作者 赵新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和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两者间的关系及传导路径,得到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平台经济发展能有...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和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两者间的关系及传导路径,得到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平台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第二,平台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间接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最后,从强化政策扶持,促进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发展平台经济,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平台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 省级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振刚 景诗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82,共4页
政府是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首先定义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然后基于政府作用视角,把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合作型、政府鼓励型3种模式,并对政府在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政府是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首先定义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然后基于政府作用视角,把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合作型、政府鼓励型3种模式,并对政府在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主要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产业集群 共性技术 创新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卫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结构和模式,分析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结构和模式,分析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对分布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宇露 黄平 单蒙蒙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本文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布式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权力理论、创新网络与结构洞等理论,界定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网络,揭示了影响创新网络顺利运作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 本文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布式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权力理论、创新网络与结构洞等理论,界定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网络,揭示了影响创新网络顺利运作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详细分析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治理层的权力结构形成机理,归纳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运行层的4种运行模式,最后剖析了平台的权力结构、平台的运行模式如何影响平台的创新网络,进而对平台的分布式创新效果产生影响,以期提升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双层运作体系 分布式创新 创新网络 权力结构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晓林 鲁耀斌 +2 位作者 张金隆 任锦鸾 吕永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21,共3页
人所共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对其复杂性机理进... 人所共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对其复杂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化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提出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程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 主体 复杂性特征 复杂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钱吴永 李晓钟 王育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0,共5页
从公共决策层、支持平台层、创新主体层3个维度剖析了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的基本架构,探讨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与创新机制。分别从政策体系制定、合作创新体系构建、支撑体系建设角度,提出了推动物联网产... 从公共决策层、支持平台层、创新主体层3个维度剖析了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的基本架构,探讨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与创新机制。分别从政策体系制定、合作创新体系构建、支撑体系建设角度,提出了推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对策,为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与创新平台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产业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的涌现性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芳 王琦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产业集群因其具有技术创新、开放、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等表现,被逐渐认作是一种复杂的适应系统。由于其自组织的本质特征,使产业集群具有了涌现性功能。本文以产业集群的复杂性为前提,对建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 产业集群因其具有技术创新、开放、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等表现,被逐渐认作是一种复杂的适应系统。由于其自组织的本质特征,使产业集群具有了涌现性功能。本文以产业集群的复杂性为前提,对建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以及基于涌现性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模式与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涌现性 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洪民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产业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尚未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和政策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等使产... 产业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尚未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和政策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等使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为我国技术创新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研发管理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小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51,共6页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共性技术的识别、研发与商业化扩散构成的集体学习过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经济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索。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共性技术的识别、研发与商业化扩散构成的集体学习过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经济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索。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行为主体子系统、创新服务主体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耦合而成的自组织系统。与此同时,子系统或要素间合作随机概率、自组织特征、自组织机制以及创新外部性的阶段性演变,共同推动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从自创生、自生长向自维持阶段演进和跃迁,并由此决定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的阶段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 自组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兼论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朋林 刘午浚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63-166,共4页
本文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影响程度要... 本文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影响效应在时间异质性上第二阶段高于第一阶段。当引入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后,绿色技术创新在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且东部和中部地区效果较为明显。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产业结构合理化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研究——基于西部与华北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艳春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12期59-63,共5页
在界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8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得出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两个公共因子。对西部与华... 在界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8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得出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两个公共因子。对西部与华北地区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进行了排序,发现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产业 技术创新平台 区域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浙江丝绸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的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莉 章守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共3页
蚕桑生产是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共性技术缺乏,整个丝绸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浙江可以利用自身的现有优势,构建丝绸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进行研究开发、交流与扩散,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 蚕桑生产是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共性技术缺乏,整个丝绸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浙江可以利用自身的现有优势,构建丝绸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进行研究开发、交流与扩散,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从而实现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产业 技术创新 公共平台 共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魏春艳 李兆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6,共8页
产业共性技术是位于“新巴斯德象限”的一类特殊知识,其创新表现出主体的自反性、组织的集成性、过程的非线性等特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分为产业共性技术识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应用三个阶段。运用三螺旋理论解决识别阶... 产业共性技术是位于“新巴斯德象限”的一类特殊知识,其创新表现出主体的自反性、组织的集成性、过程的非线性等特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分为产业共性技术识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应用三个阶段。运用三螺旋理论解决识别阶段的“双重未知”、研发阶段的“竞合矛盾”、应用阶段的“知识产权冲突”,探讨不同创新阶段三螺旋中各个主体的协作规律及其各自功能发挥情况,构建创新过程的三螺旋动力机制,化解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 产业共性技术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者智力决策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永刚 郑小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及对浙江273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状况与其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基于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及对浙江273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状况与其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完全相关;企业技术状况感知、外部行动状况及创新结果信息了解程度对企业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采取"抓大"策略,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共性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智力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运行模式研究——基于生物制药接力创新特性 被引量:25
16
作者 石忠国 李天柱 银路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2,109,共9页
以我国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的现实要求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现实案例的总结,揭示生物制药产业的专家型公司和核心公司的"接力创新"特质,归纳了平台技术转让、整体出售、合同研究、市场共同开发等典型接力... 以我国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的现实要求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现实案例的总结,揭示生物制药产业的专家型公司和核心公司的"接力创新"特质,归纳了平台技术转让、整体出售、合同研究、市场共同开发等典型接力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特征,构建了包括创业激励系统、专业孵化系统和接力握手系统的创新平台体系框架,并深入研究了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组织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 产业创新 接力创新 产业创新平台 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和地方互动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纪珍 赫运涛 邓衢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21,共7页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提出从地方平台到国家平台构建的四种理论模式,并通过总结欧洲制造技术平台和荷兰创新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战略引领作用。最后以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纺织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优先考虑从"布局型"过渡到"虚拟联合型"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技术创新平台 地方技术创新平台 互补性 服务半径 产业共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与政府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亮 李建玲 李岱松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7,共6页
传统的知识转移框架很难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很难发生且联盟极易破裂的问题,基于产业路径视角下的四种联盟组织模式划分也较为理想化。通过在共性技术视角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本文得出基于产业共性... 传统的知识转移框架很难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很难发生且联盟极易破裂的问题,基于产业路径视角下的四种联盟组织模式划分也较为理想化。通过在共性技术视角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本文得出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创新组织模式更加符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介入联盟的必要性,并根据政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在联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组织模式 共性技术 政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陆立军 郑小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68,共4页
以往的研究忽视了由于产业集群特殊的产业组织形态而导致集群的技术创新本身隐藏着巨大风险这一事实。论证了集群面临着3种技术创新风险。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除了进一步完善契约等正式风险控制机制外,还应重点探索和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 以往的研究忽视了由于产业集群特殊的产业组织形态而导致集群的技术创新本身隐藏着巨大风险这一事实。论证了集群面临着3种技术创新风险。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除了进一步完善契约等正式风险控制机制外,还应重点探索和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非正式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论证了区域创新平台控制集群技术创新风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组织形态 技术创新风险 网络化控制机制 区域创新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明 李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1-35,共5页
技术创新,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直接影响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未来,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产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依托团队的合作创新。借鉴典型发达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日本和美国产业技术创新团... 技术创新,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直接影响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未来,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产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依托团队的合作创新。借鉴典型发达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日本和美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体制机制与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我国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建议,如采用旗舰护航制、技术研究组合等创新团队体制来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同时加强支持合作创新的法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团队 共性技术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