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与产业互动--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凌永辉 张月友 沈凯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1,共10页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先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2)分地区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3)分行业来看,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而其它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尚只有单向关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产业互动 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演化研究——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贾勇 李冬姝 田也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0-186,共7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基于产业互动的视角,以制造业的发展为线索,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分为萌芽期、雏形期、剥离/独立期和产业化期4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历程表明,制造业的水平决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样...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基于产业互动的视角,以制造业的发展为线索,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分为萌芽期、雏形期、剥离/独立期和产业化期4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历程表明,制造业的水平决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也体现制造业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互动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产业互动视域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曲绍卫 夏远 姚毅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共8页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产业互动视角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理论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产业互动视角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理论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得出:首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彼此间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区域金融发展和政府干预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政府干预却会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行业转型、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政府调控这四个视角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转型 产业互动 关联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投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晖 邹慧敏 单凤玲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构建系统科学的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中国22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和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生产性服务业 外商投资 集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耀光 吴雁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同时存在个别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投入产出法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刚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9,共8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服务创新并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最后,基于产业互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式,包括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发展产业物流,并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制造业 物流服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产业互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阙澄宇 柳天恩 陈德义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93-95,共3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梯度等方面存在互动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分割,沿海与腹地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地区间产业同构明显,产业互动的有利条件未能有效发挥。文章认为,辽...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梯度等方面存在互动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分割,沿海与腹地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地区间产业同构明显,产业互动的有利条件未能有效发挥。文章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产业互动中,应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消除制约产业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产业互动 区域合作 东北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互动模式的背景及其现实因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72,共5页
产业互动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论题,对产业互动模式进行总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互动模式可分为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产业耦合互动模式,以及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不... 产业互动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论题,对产业互动模式进行总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互动模式可分为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产业耦合互动模式,以及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不同的模式在互动原因、互动层面、互动阶段、融合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别,需针对性地制定产业互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模式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产业互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涛 柳应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9,共10页
西藏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了类似于欧美国家的"三二一"格局,但是由于产业互动水平较低,因此产业系统的产出效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西藏产业互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是产业互动程度较低,对促进区域经... 西藏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了类似于欧美国家的"三二一"格局,但是由于产业互动水平较低,因此产业系统的产出效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西藏产业互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是产业互动程度较低,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有限,与东部发达区域存在差距;另外,西藏产业和企业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产业结构转换的产出能力与全国相比较低。因此,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增长,除了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产业互动作为西藏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产业互动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产业互动视角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演变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子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企业区位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在归纳传统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探讨,对包括传统影响因子、新形势下影响因子和制度影响因子三个层次的企业区位选址... 企业区位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在归纳传统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探讨,对包括传统影响因子、新形势下影响因子和制度影响因子三个层次的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采用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对阐述部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理论部分阐述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新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企业区位影响的变化,在弱化传统区位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区位因素;城乡产业互动背景下便利的交通通讯、发达的网络环境,会改变企业"实体"约束,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企业空间组织在农村会出现"分散的集中",使企业在农村分散化布局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区位选址 信息网络技术 城乡产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同步转移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保佑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中国“三农”难题的解决和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抑制和缩小城乡差别,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解决和弥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必须科学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同步转移的六大机... 中国“三农”难题的解决和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抑制和缩小城乡差别,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解决和弥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必须科学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同步转移的六大机制:即统筹城乡产业资源配置,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以就业为根本,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同步发展的转移机制;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构建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启动城乡居民的收入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城乡居民融合机制;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构建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产业互动 人口同步转移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产业互动的国际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阳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92,共4页
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动态过程。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际经验,通过建立城乡产业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作用机制、能动作用机制、主导因素和... 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动态过程。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际经验,通过建立城乡产业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作用机制、能动作用机制、主导因素和能动因素的耦合机制、空间载体机制、资金良性循环支持机制、城乡产业互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等,来推动城乡产业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产业互动 国际经验借鉴 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海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10,共9页
随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为此,基于产业互动视角下研究生产者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表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 随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为此,基于产业互动视角下研究生产者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表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呈现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化和制造业服务外包能够更好地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生产者服务业 产业发展环境 服务外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1937)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9-114,共6页
1919-1937年,当绝大多数中外纱厂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时候,少数民族棉纺织企业另辟蹊径,迈出了深入内地设厂的步伐。期间,裕华、大兴、大华三个彼此相联的民族棉纺织企业先后成立并设厂内地,继而构建了三足鼎立雄踞华中、辐射华北和西... 1919-1937年,当绝大多数中外纱厂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时候,少数民族棉纺织企业另辟蹊径,迈出了深入内地设厂的步伐。期间,裕华、大兴、大华三个彼此相联的民族棉纺织企业先后成立并设厂内地,继而构建了三足鼎立雄踞华中、辐射华北和西北的裕大华纺织集团。以内地乡村购销市场为依托的城乡互动的棉纺织产业链是裕大华成长发展的基石,裕大华由此不仅避开了东部沿海中外纱厂竞争的漩涡,而且赢得了购销取近的市场竞争优势。裕大华立足"内地-内需-乡村"市场的企业发展路线,展现了后发型国家充分发掘本土经济内在动能,实现城乡双主体平等互动的工业、半工业、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条工业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内地 城乡产业互动 民族棉纺织企业 裕大华纺织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互动的条件、方式及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继东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84-84,110,共2页
产业互动主要是区域经济间的竞争合作和互补配套的关系。当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产业互动的需要时,将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产业互动,从而实现双赢。本文指出,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和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与... 产业互动主要是区域经济间的竞争合作和互补配套的关系。当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产业互动的需要时,将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产业互动,从而实现双赢。本文指出,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和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互动 条件 方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乡产业互动进程中的资源整合与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卞彬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9,共5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一体、产业互动、经济互融、城乡共荣。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以工促农的作用,其重要抓手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推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一体、产业互动、经济互融、城乡共荣。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以工促农的作用,其重要抓手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本文按照"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交融"的思路,从内生到外促探索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之策,以提升城乡产业互补、互利、互促、互融的绩效,走出一条真正适合重庆城乡产业互动与对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产业互动 资源整合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群 产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互动思想演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亮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4,共9页
结构优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产业互动思想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结构优化的四点建议,并归纳出产业带动互动优化模式、产业... 结构优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产业互动思想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结构优化的四点建议,并归纳出产业带动互动优化模式、产业耦合互动优化模式、产业融合互动优化模式等三种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结构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思想演进 结构优化 特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理论探析
19
作者 江晶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3期19-19,共1页
县域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在界定县域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和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之上,提出县域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县域 产业互动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慧桢 田敏 石爱娣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141,共2页
本文以城乡统筹试验区—四川成都市为例,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其从业人员比例等经济指标,对成都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现状分析 产业关联 产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