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鉴定及微生物学性状研究
1
作者 冯佳佳 吴倩倩 +2 位作者 王保强 孙铭艳 陶元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于皮脂腺囊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描述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地病原学依据。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并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 目的对临床分离于皮脂腺囊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描述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地病原学依据。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并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提取分离菌株DNA,采用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对比。结果分离菌株经VITEK 2Compact鉴定为玫瑰色库克菌,后经16S rRNA序列测定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为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均耐药。结论对于表现型不易鉴定或鉴定不准确的细菌,采用16SrRNA序列测定的方法进行鉴定是最准确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是引起患者疾病的致病菌。在完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生化反应信息的同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生物学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的提取和抗血流感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杨 周强 +3 位作者 陈礼文 刘周 韩清珍 史进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65-1669,共5页
采用三氯乙酸法提取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CP-PGN),经溶菌酶溶解试验对提取终产物的纯度进行验证。并分析该产物的分子量、结构、氨基酸的组成。通过构建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及白色念珠菌(CAL)的血流感染的动物模型,评价CP-PG... 采用三氯乙酸法提取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CP-PGN),经溶菌酶溶解试验对提取终产物的纯度进行验证。并分析该产物的分子量、结构、氨基酸的组成。通过构建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及白色念珠菌(CAL)的血流感染的动物模型,评价CP-PGN抗血流感染的效果。通过溶菌酶溶解试验可得,提取终产物为肽聚糖,分子量为18774 u,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存在肽聚糖的特征峰,采用国家标准GB/T14965-1994对其氨基酸的种类进行了检测。在动物实验中,CP-PGN能有效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发挥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所提取的CP-PGN对KPN及CAL引起的血流感染具有显著预防与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