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问题
1
作者 马耀圻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65-68,共4页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素以民族友好城市见称于世。今天,她仍承袭着优良传统,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许多民族和睦相处。据1985年统计资料,现定居呼和浩特的回族有27 300余人,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蒙古族,占据第二位。市内...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素以民族友好城市见称于世。今天,她仍承袭着优良传统,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许多民族和睦相处。据1985年统计资料,现定居呼和浩特的回族有27 300余人,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蒙古族,占据第二位。市内三个行政区有一个迳以“回民区”命名。对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时间问题,首先注意的是蒙古族学者荣祥和荣赓麟父子。他们所著《土默特沿革》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试析 民族和睦 少数民族 蒙古汗国 时间问题 亦思替非文字 回族史 公元 回回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元时代中国的伊朗语文与波斯语文教育
2
作者 刘迎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伊朗语文的波斯语文教学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古代中国、伊朗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现存的两份唐代的中古波斯语文献中的语言混杂现象,从中找出唐代入华的伊朗移民团体中的伊朗语文教学活动的痕迹。论文...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伊朗语文的波斯语文教学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古代中国、伊朗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现存的两份唐代的中古波斯语文献中的语言混杂现象,从中找出唐代入华的伊朗移民团体中的伊朗语文教学活动的痕迹。论文第二部分讨论了《黑鞑事略》中有关“回回文”的记载,指出这里的“回回文”应该是畏兀儿文,与波斯文无涉,纠正了作者本人在另一篇论文中的错误。作者讨论了元代“回回国子监”内回回文字和亦思替非文字的教学情况,提出陶宗仪《书史会要》中收录的回回字母,可能与元代回回国子学或回回国子监的教材有一定关系。本文还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邵循正先生关于亦思替非文字是阿拉伯文的假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化 伊朗语文 回回文字 亦思替非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