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C交-直流混合导纳建模及交直流耦合作用下的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张海涛 沙子豪 +4 位作者 吴为 韩吉治 张儒锡 王秀丽 王锡凡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05-3415,I0115,共12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大量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展迅速,但宽频振荡问题对系统产生了严重威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导纳模型是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聚焦于... 随着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大量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展迅速,但宽频振荡问题对系统产生了严重威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导纳模型是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聚焦于交直流系统耦合作用下MMC并网系统的宽频振荡问题,该文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直流端口导纳建模为突破口,基于谐波状态空间法,提出并建立了交-直流混合导纳模型,实现对交、直流端口自导纳特性与交直流端口间耦合特性的精准刻画;其次,结合交-直流混合导纳模型与矩阵舒尔变换,提出了适用于MMC并网系统的宽频振荡评估与分析方法,显式表征了交流系统侧、直流系统侧以及交直流系统间耦合作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对导致系统失稳不同原因的有效辨识,揭示了一种新型的交直流系统间耦合作用引发的并网系统宽频带振荡的机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交-直流混合导纳模型的准确性、其用于稳定性分析的优越性及所提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交-直流混合导纳模型 舒尔变换 谐波状态空间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晋宇 周荔丹 +3 位作者 于天佑 王子强 赵轩辉 姚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储能系统具备平抑新能源波动、储存多余电能等作用,但单一类型的储能单元因响应速度、容量等限制难以满足需求。为提升孤岛直流微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案,可充分发挥锂... 储能系统具备平抑新能源波动、储存多余电能等作用,但单一类型的储能单元因响应速度、容量等限制难以满足需求。为提升孤岛直流微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案,可充分发挥锂电池高功率密度和一体化可再生燃料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势。首先,针对电、氢储能子系统分别设计DMPC控制器,可实现正常工况下电、氢储能分别支撑高、低频负荷,降低电储能充放电次数,延长寿命;而在氢储能停机工况下,可实现电储能单独支撑负荷,维持系统稳定。其次,考虑电、氢储能响应速度差异,基于DMPC代价函数的荷电状态恢复项,引入了权重自适应算子,避免了负责快速响应的电储能平均电压恢复能力突降,提高了直流电压暂态稳定性。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混合储能 燃料电池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PSS的含背靠背MMC-HVDC系统的交直流电网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普成 向往 +2 位作者 彭红英 穆清 文劲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88-3894,共7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back to back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Back-to-BackMMC-HVDC)可实现区域电网的异步互联,提高电网可靠性。为更好地研究背靠背MMCHVDC接入后...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back to back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Back-to-BackMMC-HVDC)可实现区域电网的异步互联,提高电网可靠性。为更好地研究背靠背MMCHVDC接入后的交直流系统互耦特性,需建立兼顾区域电网仿真效率与精确模拟MMC-HVDC系统动态特性的交直流混合模型。研究了MMC-HVDC运行原理与控制策略,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vanceddigitalpowersystem simulator,ADPSS)搭建含背靠背MMC-HVDC系统的交直流电网机电-电磁混合模型。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上述MMC-HVDC电磁暂态模型及其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基于混合模型进行了交直流电网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研究,并与对交流大电网进行等值简化后的纯电磁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将交流电网等效为理想电压源加等值阻抗的纯电磁暂态模型相比,混合仿真模型可更好地体现交流系统特性,更贴近实际工程,为研究交直流互联电网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 机电暂态模型 电磁暂态模型 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交-直流潮流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海涛 王江峰 +3 位作者 何正友 王斌 高仕斌 钱清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8,共7页
地铁牵引供电网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使得相邻牵引变电所换流器之间相互影响。本文分上、下行线路进行直流功率分配,考虑换流器之间的联系以及再生制动工况,计算各牵引变电所的有功功率输出;考虑换流器特性,将牵引变电所视为PQ节点,进行交... 地铁牵引供电网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使得相邻牵引变电所换流器之间相互影响。本文分上、下行线路进行直流功率分配,考虑换流器之间的联系以及再生制动工况,计算各牵引变电所的有功功率输出;考虑换流器特性,将牵引变电所视为PQ节点,进行交流潮流计算;将直流功率分配收敛为最终指标,将交流潮流计算嵌入其中,并用其结果来修正直流潮流的输入量,最终达到收敛的目的。该混合迭代算法收敛性能好,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 -直流潮流算法 混合迭代 直流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超高压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周围混合电场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波 李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57-2162,共6页
由于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周围电场既有直流分量,又有交流分量,为混合电场,传统的仪器无法直接开展测量工作。为此,在分析现有直流线路地面电场测量装置(旋转伏特计)、地面离子流密度测量装置(离子流板)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交、直... 由于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周围电场既有直流分量,又有交流分量,为混合电场,传统的仪器无法直接开展测量工作。为此,在分析现有直流线路地面电场测量装置(旋转伏特计)、地面离子流密度测量装置(离子流板)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交、直流混合电场下已有测量设备输出结果的频谱特征,建立了交流和直流电场与测量结果频谱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了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下同时考虑直流和交流分量的地面电场和离子流密度测量方法。在缩尺模型下的实际测量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交、直流混合电场下地面电场和离子流密度的直流和交流分量测量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 电场测量 离子流测量 输电线 缩尺模型 直流混合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调制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交变流器(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方林 叶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功率因数校正是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力图达到功率因数等于1。单级交-交变流器被广泛应用在各工业领域。传统的交-交变流器采用电压调制法,全谐畸变高,功率因数低,功率转换效率差。本文介绍全新直流调制方法,由直流变流技术实现。直流调... 功率因数校正是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力图达到功率因数等于1。单级交-交变流器被广泛应用在各工业领域。传统的交-交变流器采用电压调制法,全谐畸变高,功率因数低,功率转换效率差。本文介绍全新直流调制方法,由直流变流技术实现。直流调制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交变流器有效地改进了功率因数,使之达到0.999,功率转换效率达到97.8%。实验结果证实了设计和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调制 功率因数校正 电压调制法 -变流器 全谐崎变 功率转换效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HMT模型的正交有限脊波域图像分割
7
作者 夏平 唐庭龙 +1 位作者 向学军 邓丽华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针对图像分割中的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混合高斯-隐Markov树(Mixture Gaussian-hiddenmarkov tree,MG-HMT)模型的正交有限脊波分析的图像分割算法。正交有限脊波变换处理信息时具有检测信号线奇异的能力,在图像分割中为准确定... 针对图像分割中的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混合高斯-隐Markov树(Mixture Gaussian-hiddenmarkov tree,MG-HMT)模型的正交有限脊波分析的图像分割算法。正交有限脊波变换处理信息时具有检测信号线奇异的能力,在图像分割中为准确定位信息的边缘、轮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次,对图像的小波系数建立了混合高斯-隐Markov树(MG-HMT)模型来描述其在不同尺度子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小波系数自身的传递性和同层小波系数相关性进行补偿处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算法实现的图像分割,有效地检测出图像信息的线奇异,从而减小了由于干扰在梯度图中造成虚假的局部极值而产生的过分割现象,准确地定位了图像的区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有限脊波分析 混合高斯-隐Markov树模型 RADON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大量电磁直流模型的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绪江 张星 +3 位作者 田芳 张怡 金一丁 周孝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3-1210,共8页
伴随特高压直流的飞速发展和其输电容量阶跃式提升,我国电网呈现出"强直弱交"的特点。送受端、交直流、多直流之间耦合日趋紧密,电网运行特性日趋复杂。在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仿真分析中,直流输电系统需要采用电磁暂态仿真以... 伴随特高压直流的飞速发展和其输电容量阶跃式提升,我国电网呈现出"强直弱交"的特点。送受端、交直流、多直流之间耦合日趋紧密,电网运行特性日趋复杂。在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仿真分析中,直流输电系统需要采用电磁暂态仿真以获得准确动态特性,其余交流电网采用机电暂态仿真以提高仿真效率。然而,含多条直流电磁暂态模型的混合仿真在数据建立、方式调整及平稳启动方面存在困难,制约了大规模电网分析的工作效率和仿真精度。提供了通过直流标准化建模和数据映射拼接实现混合仿真数据自动建立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建模效率;提供了直流输电电磁模型运行方式自动调整、混合仿真接口电压箝位平稳启动的方法,使混合仿真能在0.6s的仿真过程内达到稳态。所提方法提高了大规模交直流电网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分析的工作效率和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直流电网 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特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输电电磁模型 运行工况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不均匀系数对SF_(6)/N_(2)混合气体负直流电晕电流脉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彦良 丁未 +1 位作者 孙安邦 张冠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24-3134,共11页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负直流电晕电流脉冲特性,建立SF_(6)/N_(2)混合气体二维轴对称针-板几何模型,对不同电场不均匀系数下的负直流电晕放电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将放电过程中正离子、负离子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与泊松方程耦合,...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负直流电晕电流脉冲特性,建立SF_(6)/N_(2)混合气体二维轴对称针-板几何模型,对不同电场不均匀系数下的负直流电晕放电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将放电过程中正离子、负离子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与泊松方程耦合,研究负电晕电流脉冲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电场不均匀系数对带电粒子变化过程和电流脉冲特征参数的影响,并通过针-板模型电晕放电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电流脉冲形成过程中,电子数密度远小于离子数密度,且正离子数密度大于负离子数密度;每个电流脉冲对应一个负离子云的形成和迁移,随着电场不均匀系数减小,由于针电极和负离子云之间的静电排斥,负电晕会呈现先偏离针尖发展、而后又向针尖回移的趋势;电流脉冲幅值整体呈增大趋势,初始电流脉冲宽度增大,脉冲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增长,同时脉冲重复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晕 电流脉冲 电场不均匀系数 SF_(6)/N_(2) 混合气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碧华 周云海 +3 位作者 熊炜 黄力 龚海华 王裕喜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01-404,共4页
讨论了目前研究交、直流混合电网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时在直流建模上存在的模型过度简化及模型选用不恰当的问题;分析了稳定性研究中直流建模的一般方法,指出了简单模型、响应模型和详细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讨论了目前研究交、直流混合电网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时在直流建模上存在的模型过度简化及模型选用不恰当的问题;分析了稳定性研究中直流建模的一般方法,指出了简单模型、响应模型和详细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从换相失败的基本机理出发,探讨了引起换相失败的各个因素与换相失败之间的关系.最后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中,以一个典型的双桥12脉冲直流系统为例,对交、直流侧发生故障及清除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了详细模型的动态响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混合电网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模型 换相失败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