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重化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淑贤 刘晓琴 李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的三重化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针对具有强非线性、滞后和参数存在漂移的DC/DC变换器,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法进行了数学建模及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流和电压的双闭环PID控制方案,使用了幅相裕度法...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的三重化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针对具有强非线性、滞后和参数存在漂移的DC/DC变换器,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法进行了数学建模及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流和电压的双闭环PID控制方案,使用了幅相裕度法对PI参数进行整定,最后设计实验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在较宽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工作,消除了动态电流变化导致的过充和过放,在较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了95%以上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化交错并联 双向dc/dc 双闭环 模糊PID 零电压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并网逆变器前级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玉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71,共6页
对燃料电池/太阳能单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前级升压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其系统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电压调节器设计成典型的超前—滞后网络,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用DS... 对燃料电池/太阳能单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前级升压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其系统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电压调节器设计成典型的超前—滞后网络,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用DSP实现控制器算法和PWM信号生成,简化了硬件设计,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控制器的DSP具体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控制器 多相dc/dc 并网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用双极性堆叠交错DC/DC变换器调控方法
3
作者 李鹏程 盖钰堃 +2 位作者 郭英军 华长春 孙鹤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33-4842,I0026,共11页
在直流微网制氢中,研究双极性、大电流和无纹波特性的DC/DC制氢变换器有利于提高效率。该文在伪双极三相交错并联Buck制氢变换器的基础上,借鉴传统6脉波相控整流的方法,对开关相序和调制方式进行重构。定义共阴极桥臂上管为主控管相位... 在直流微网制氢中,研究双极性、大电流和无纹波特性的DC/DC制氢变换器有利于提高效率。该文在伪双极三相交错并联Buck制氢变换器的基础上,借鉴传统6脉波相控整流的方法,对开关相序和调制方式进行重构。定义共阴极桥臂上管为主控管相位依次交错120°、共阳极桥臂下管为主控管相位依次交错120°,各主控管相位依次交错60°,上下桥臂可进行能量传递,形成真双极堆叠六相交错DC/DC制氢变换器,保证双电解槽内部流场分布均匀;250 kW-50 Nm^(3)/h制氢系统考虑1200 V直流母线2%波动和两电解槽20%等效阻抗偏差,在双闭环自均流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中线虚拟电阻下垂控制,实现对相间环流和对地环流的有效抑制。实验表明,DC/DC变换器综合性能良好,所提控制策略有效,可用于直流微网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双极性 堆叠交错 纹波控制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 被引量:119
4
作者 陆治国 祝万平 +2 位作者 刘捷丰 吴春军 赵丽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6,18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纹波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大、各相电感电流自动均流的优点。因此,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非常适合应用于一些大变换比的场合(如... 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纹波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大、各相电感电流自动均流的优点。因此,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非常适合应用于一些大变换比的场合(如新能源并网系统及储能系统等)。详细分析该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交错控制策略下的工作原理,推导出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于两种模式下(即Boost模式和Buck模式)的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及电感电流纹波表达式,绘制出其主要工作波形。最后,通过一个35 W的原理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 dc变换器 交错并联 电压应力 电流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模式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的稳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玉岗 邹雨霏 +1 位作者 代少杰 马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70,共11页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DCM模态下的分析不全面这一研究现状,以两相电感进行耦合的两相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在轻载时关断MOS管,利用MOS管的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避免电感电流出...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DCM模态下的分析不全面这一研究现状,以两相电感进行耦合的两相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在轻载时关断MOS管,利用MOS管的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避免电感电流出现负值,从而降低变换器的能量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首先深入分析了运行在Buck状态下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DCM模态的稳态性能。其次,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状况转换条件,求出各模态转换的临界负载电流。并通过引入的变比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变换器在各种工作情况(CCM/DCM)下每相相电流的变化规律,同时找出变换器的总输出电流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的具体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耦合电感 稳态性能 dcM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通用设计准则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玉岗 马杰 +2 位作者 马云巧 邹雨霏 张书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122-6134,共13页
针对多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器设计困难这一问题,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耦合电感器通用设计准则。以电感全部对称型耦合电感器的Buck+Boost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研究变换器的Buck模态转换规律,得到变... 针对多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器设计困难这一问题,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耦合电感器通用设计准则。以电感全部对称型耦合电感器的Buck+Boost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研究变换器的Buck模态转换规律,得到变换器的等效稳态电感和等效暂态电感表达式,推导出变换器的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与占空比、相数及电感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通用设计准则,按照这一准则,在给定占空比时,通过合理选择耦合电感器的耦合系数,可以既减小稳态相电流纹波又提高暂态输出电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通用设计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耦合电感器 稳态电流纹波 暂态电流响应速度 通用设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玉岗 邹雨霏 马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920-3928,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三相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三相电感时的3种...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三相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三相电感时的3种工作状态。在每种状态下,分别讨论了电感反向电流的持续时间和死区时间,从而总结出了变换器运行在每种状态下可以实现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ZVS)的条件。最后,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软开关 死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Buck模式下的耦合电感设计规则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杰 杨玉岗 马云巧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80-86,共7页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设计规范不全面这一问题,以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在Buck模式下占空比在1/3~2/3范围内,研究变换器采用分立电感和耦合电感,对稳态电流纹波及暂态电流的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对比...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设计规范不全面这一问题,以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在Buck模式下占空比在1/3~2/3范围内,研究变换器采用分立电感和耦合电感,对稳态电流纹波及暂态电流的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证明采用耦合电感具有减小稳态相电流纹波或者增大暂态总输出电流响应速度的作用,且占空比越接近1/3和2/3,耦合越强,效果越明显。给出一个耦合电感的设计规则,在这一规则下选择电感的耦合系数,既能减小变换器的稳态相电流纹波,又能提高暂态总输出电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耦合电感具有提高暂态总输出电流响应速度和减小稳态相电流纹波的作用,从而证明了设计规范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耦合电感 稳态电流纹波 暂态电流响应速度 设计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磁集成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纯江 徐美娜 +2 位作者 柴秀慧 赵策 郝晓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3-500,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合于高压大功率的储能用交错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交错并联提高了变换器的转换功率,并通过电感耦合使蓄电池输入输出电流脉动减小,同时减小变换器的体积。该拓扑在低开关频率下可以实现大功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合于高压大功率的储能用交错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交错并联提高了变换器的转换功率,并通过电感耦合使蓄电池输入输出电流脉动减小,同时减小变换器的体积。该拓扑在低开关频率下可以实现大功率、高升压比功能,开关管电压应力仅为高压侧一半,且具有双极性输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在Boost模式下,基于扰动法及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变换器进行动态小信号建模,得到了系统控制变量到状态变量的开环传递函数,并据此进行了基于电感电流自适应控制策略的PI设计,实现稳压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对拓扑及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小信号模型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矿用电机车的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龙记 吴忠岚 郑昌陆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针对目前应用于矿用电机车的非隔离型变换器转换效率低、易损坏开关器件、不适用于超级电容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矿用电机车的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在低压侧采用并联交错结构对电容充电,并减小电流纹波;在高压侧通过增加一个开关管... 针对目前应用于矿用电机车的非隔离型变换器转换效率低、易损坏开关器件、不适用于超级电容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矿用电机车的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在低压侧采用并联交错结构对电容充电,并减小电流纹波;在高压侧通过增加一个开关管使2个电容串联放电,以提高升降压增益。介绍了该变换器在升压驱动模式和降压充电模式下的工作过程,并设计了电压/电流双闭环升压和恒流限压充电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能够有效提高电机车在直流变换环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机车 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 超级电容 升压驱动模式 降压充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岗 王金海 +1 位作者 张书淇 朱恩泽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4,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四...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四相电感时的3种工作状态;然后,在每种状态下,分别讨论了电感反向电流的持续时间和死区时间,从而总结出了变换器运行在每种状态下可以实现零电压开关ZVS(zerovoltage switch)的条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耦合电感 交错并联磁集成 双向dc/dc变换器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叉倍压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明 冯耀星 +1 位作者 常忆雯 王克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针对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领域对高增益直流变换器的需求,以两相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为研究对象,由2个含有电感的倍压单元组合设计出实现电压提升的交叉倍压结构,据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交叉倍压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可实现(3... 针对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领域对高增益直流变换器的需求,以两相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为研究对象,由2个含有电感的倍压单元组合设计出实现电压提升的交叉倍压结构,据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交叉倍压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可实现(3n+4)/(1-d)倍的高电压增益(1∶n为耦合电感匝数比,d为变换器占空比),且具有电路器件的低电压应力特性。对于漏感引起的开关管电压尖峰问题,引入了钳位电容构成释放漏感能量通道,同时提升了输出电压。介绍了新型交叉倍压型高增益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变换器各模态的工作过程,推导了电压增益、输入电流纹波及各器件电压应力等稳态特性,并搭建样机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直流变换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高增益 低输入电流纹波 交叉倍压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错并联零电流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朝锋 张红娟 +2 位作者 靳宝全 高妍 张灵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在高频大功率工作时,开关管损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电流软开关交错并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实现零电流开通和零电流关断,降低开关损耗;进一步分时段模态分析了Boost/Buc...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在高频大功率工作时,开关管损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电流软开关交错并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实现零电流开通和零电流关断,降低开关损耗;进一步分时段模态分析了Boost/Buck模式下的电路工作机理,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定占空比的改进型零电流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所设计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零电流软开关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亮 刘南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6-890,共5页
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广泛的应用于混合直流供电系统中,在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采用交错并联拓扑结构的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显著的优势。基于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以三通道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在B... 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广泛的应用于混合直流供电系统中,在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采用交错并联拓扑结构的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显著的优势。基于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以三通道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模态的工作状态作为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相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模态)下的交流小信号状态方程及其等效模型,并得到了电路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通过Matlab仿真得到整个系统开环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设计控制器的补偿网络,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速度,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闭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恒压限流且动态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 小信号建模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供电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切换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磊磊 田崇翼 +1 位作者 张桂青 王瑞琪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85,共9页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需求以及用户终端负荷特性的变化,给传统交流供电带来了巨大挑战,直流供电因其强大的节能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直流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DC/DC变换器对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变换器普遍...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需求以及用户终端负荷特性的变化,给传统交流供电带来了巨大挑战,直流供电因其强大的节能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直流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DC/DC变换器对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变换器普遍采用小信号建模,建模精度不高,在面临大的扰动时系统可能变得不稳定。文中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储能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切换控制方法,直接对系统进行大信号建模,建模精度高。首先选取系统储能函数作为共同的Lyapunov函数并设计最优切换率,然后分析了该切换率条件下系统在切换平衡点处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搭建了基于SiC MOSFET的双向DC/DC变换器样机进行验证。实验验证了该切换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供电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 切换控制 PI控制 电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DC/DC变换器并联系统自动交错方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锋 瞿文龙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DC DC变换器并联电源系统的交错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分布式控制,能够实现系统的并联交错运行,并且当系统中参与并联的模块数目发生变化时,该方案能够自动进行调整,使系统重新达到交错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自动交错。...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DC DC变换器并联电源系统的交错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分布式控制,能够实现系统的并联交错运行,并且当系统中参与并联的模块数目发生变化时,该方案能够自动进行调整,使系统重新达到交错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自动交错。相对于通常的交错控制方案,该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交错线,各模块之间只有输出端通过负载相连,此外无其他任何连接线,因此能够真正实现模块化,提高了系统灵活性,而无交错线的实现也避免了系统由于交错线而引入的运行风险,提高了运行可靠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原理与实现,并且通过一台基于该方案的三模块并联DC DC电源系统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 自动交错 dc/dc变换器 交错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单输入高升压DC/DC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啸 葛愿 蒋文良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针对传统的交错并联升压直流变换器输出电压低,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等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单输入高升压直流变换器。通过开关电感单元替代传统电感、变换器后级增加电容和二极管构成升压单元,提高变换器输出电压。所提DC/DC变... 针对传统的交错并联升压直流变换器输出电压低,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等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单输入高升压直流变换器。通过开关电感单元替代传统电感、变换器后级增加电容和二极管构成升压单元,提高变换器输出电压。所提DC/DC变换器中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和二极管电压应力有效降低,升压增益有效提高。同时,该变换器具有元器件简单对称、控制方便等优点。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变换器仿真模型,验证了输出电压增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拓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输出电压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 单输入 升压单元 电压提高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路成形的并联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5
18
作者 游江 孟繁荣 张敬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5-593,共9页
由于具有冗余性和模块化的特点,采用多个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的电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可靠性供电的应用场合。但是,由于并联系统中各模块间参数差异引起的电流不均衡可能使得某些模块承担更多负载电流导致过载发热,而影响到整个电... 由于具有冗余性和模块化的特点,采用多个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的电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可靠性供电的应用场合。但是,由于并联系统中各模块间参数差异引起的电流不均衡可能使得某些模块承担更多负载电流导致过载发热,而影响到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因此,高性能的均流控制器对于多模块并联电源系统来说非常关键。将一个源于并联系统中单个模块电压环环路增益及其开环输出阻抗的等效传递函数作为均流控制器设计的被控制对象。将鲁棒H?回路成形设计法引入对均流环控制器的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路成形 并联dc/dc变换器 动态均流 输出阻抗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Buck DC/DC变换器的分布式混杂建模与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擎宇 龚仁喜 +1 位作者 秦丽文 俸昭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6-1343,共8页
并联Buck DC/DC变换器控制的主要难点不仅在于控制模型的建立过于繁杂,还在于它所固有的混杂特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混杂建模和优化控制的方法,即将这种N个模块并联的系统划分为N个子系统,并分别建立各子系统的混杂模型。基... 并联Buck DC/DC变换器控制的主要难点不仅在于控制模型的建立过于繁杂,还在于它所固有的混杂特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混杂建模和优化控制的方法,即将这种N个模块并联的系统划分为N个子系统,并分别建立各子系统的混杂模型。基于这些子系统模型进行模型预测控制,首先确定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然后通过离线求解约束优化控制问题得到各子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律,由控制律即可计算出对应模块的最优控制量。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将所提的方法与基于平均模型的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不仅能获得更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还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Buck dc/dc变换器 混杂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自动均流的DC/DC变换器并联模块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少武 金波 葛锁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36-940,共5页
分析和比较了几种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技术,介绍了Unitrode公司生产的UC3907芯片内部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UC3846和UC3907的带自动均流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控制电路。提出了在UC3907的14脚和6脚之间接一电阻,从而... 分析和比较了几种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技术,介绍了Unitrode公司生产的UC3907芯片内部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UC3846和UC3907的带自动均流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控制电路。提出了在UC3907的14脚和6脚之间接一电阻,从而解决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时主控与辅控交替的现象,有效控制每个电源模块均摊总负载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自动均流 dc/dc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