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坤 李玉玲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1005-1009,共5页
为了减小光伏发电系统因功率扰动造成的能量损耗,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应用于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分析交错并联boost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建立了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数学模... 为了减小光伏发电系统因功率扰动造成的能量损耗,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应用于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分析交错并联boost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建立了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合理的补偿结构,以提高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交错并联boost电路用于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够减小光伏模块的输出电流纹波,而且提高了光伏模块输出电流纹波的频率,减小了电感设计尺寸,降低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和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boost 集中式光伏发 状态空间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隔离型交错并联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路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国庆 陈伟 黄秀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97,共11页
针对LED驱动电源中因为使用了电解电容而降低电源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隔离型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的单级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路拓扑,该拓扑由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和辅助功率平衡电路组成,通过辅助功率平衡电路平衡瞬时交流... 针对LED驱动电源中因为使用了电解电容而降低电源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隔离型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的单级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路拓扑,该拓扑由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和辅助功率平衡电路组成,通过辅助功率平衡电路平衡瞬时交流输入功率和直流输出功率的差值,抑制了输出电流的低频纹波。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开关模态。基于所提电路拓扑,分析了该电路输出电流低频纹波的产生机理,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电路拓扑的低频纹波控制策略,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并对电路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搭建了一台40 W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案时,输出滤波电容和辅助储能电容均可降到6.6μF,输出电流纹波降至16.7%,从而可以使用容值较小的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提高了LED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驱动 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低频纹波 功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被引量:8
3
作者 荣德生 陈靓 孙瑄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6-2346,共11页
为提升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以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引入双耦合倍压结构,利用副边与倍压单元、钳位吸收支路进行组合,提出了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可通过级联多个副边倍压结构不断提升... 为提升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以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引入双耦合倍压结构,利用副边与倍压单元、钳位吸收支路进行组合,提出了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可通过级联多个副边倍压结构不断提升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并共用钳位电路实现吸收漏感能量。详细分析该变换器的工作模态,结论给出了变换器稳态性能分析以及各项性能指标。最后,搭建了一台200 W的实验样机,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在实现15倍高电压增益的同时,实现了输入端低电流纹波和开关管低电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双耦合倍压结构 钳位 流纹波 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交错并联开路电路故障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俊杰 刘思扬 +2 位作者 孙旭 杨其宇 徐维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6-3344,共9页
多重交错并联电路被广泛用于风机、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该拓扑结构具有电流波纹小、传输效率高以及功率因数小等优点。但该结构中的支路一旦发生开路故障,系统的性能则严重下降。为有效识别出该电路的开路故障以便进行容错控制,... 多重交错并联电路被广泛用于风机、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该拓扑结构具有电流波纹小、传输效率高以及功率因数小等优点。但该结构中的支路一旦发生开路故障,系统的性能则严重下降。为有效识别出该电路的开路故障以便进行容错控制,该文提出一种能同时判别出多个故障支路的故障诊断算法,将传统的单相故障检测推广到多相。该算法根据多重交错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预测出支路电流,使用最小二乘法对输入电流和预测的支路电流进行求解,可以得到每一相支路的工作状态,从而识别出电路的故障位置。实验以及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对噪声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交错并联 多重升压斩波器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茹 韩春成 王立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6期248-252,共5页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光照强度和外界温度的影响,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电导增量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光照强度和外界温度的影响,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电导增量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与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跟踪速度更快、稳态性能更好、纹波系数更小,减小振荡的同时又能避免发生误判,可有效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输出特性的优化,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MPPT INC 并联boost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ES算法在并联Boost电路MPPT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龙 杨欢红 +3 位作者 沈淼 钱慧银 向冠霖 柴磊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共9页
针对光伏阵列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多峰值特点及常规的最大功率追踪算法无法兼顾追踪精度和速度、存在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秃鹰搜索算法;该算法在选择搜索空间时使用混沌映射对选择位置控制变化的参数进行优化,增加种群位置的多样性... 针对光伏阵列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多峰值特点及常规的最大功率追踪算法无法兼顾追踪精度和速度、存在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秃鹰搜索算法;该算法在选择搜索空间时使用混沌映射对选择位置控制变化的参数进行优化,增加种群位置的多样性,提升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在搜索空间猎物时,引入Levy飞行机制,对秃鹰新位置进行优化,增强了算法跳出局部搜索的能力;同时提出一种新型并联Boost电路,提高追踪的稳定性,减小振荡。通过Simulink建模仿真分析可知,结合改进的算法与新型并联Boost电路,在三种阴影情况下,追踪的成功率分别为100%、98%、96%,均高于原始算法,能够更快、更稳定地实现最大功率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阴影 最大功率点 秃鹰搜索算法 Levy飞行 并联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中子管离子源的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洋 乔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共6页
针对离子源电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并详细地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机理,给出了稳态工作性能分析和主要电气参数的实验波形.该变换器与传统的升压变换器相比,具有输出输入变比高、效率高、输出电流纹波低、工作... 针对离子源电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并详细地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机理,给出了稳态工作性能分析和主要电气参数的实验波形.该变换器与传统的升压变换器相比,具有输出输入变比高、效率高、输出电流纹波低、工作性能稳定和控制电路简单的特点.最后,通过一个2kV、功率2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发生器 离子源 交错并联boost电路 升压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驱动复用升压技术
8
作者 侯文博 杨平 +2 位作者 陈可 屈博 吴汶容 《电工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5-105,共11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性能及充电速率,电动汽车正快速布局800 V高压架构;但与之匹配的高压充电桩对配电网质量要求高、建设成本高,应用和普及存在滞后性,目前主流直流充电桩仍为400 V低压平台。电动汽车高压架构如何在过渡阶段及未来兼容低压... 为提高电动汽车性能及充电速率,电动汽车正快速布局800 V高压架构;但与之匹配的高压充电桩对配电网质量要求高、建设成本高,应用和普及存在滞后性,目前主流直流充电桩仍为400 V低压平台。电动汽车高压架构如何在过渡阶段及未来兼容低压充电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研究高压架构应用现状和充电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驱动系统和充电装置不同时工作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分时复用升压充电拓扑及控制策略。充电模式下复用电机绕组为储能电感,电机逆变控制器为斩波开关控制器,通过三相交错并联Boost电路实现大功率升压变换,从而提高800 V高压架构充电兼容能力,节约了整车空间、质量和成本,提高了汽车元器件及公共设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汽车 驱动系统 分时复用 交错并联boost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交错并联PFC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邹涛 周小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123,共4页
随着电力设备的功率等级不断提高,使得传统Boost PFC变换器存在较大的输入纹波、转换效率较低等缺点。因此,这里将交错并联拓扑结构引入到Boost PFC变换器中,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离散化数字控制模型,选择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 随着电力设备的功率等级不断提高,使得传统Boost PFC变换器存在较大的输入纹波、转换效率较低等缺点。因此,这里将交错并联拓扑结构引入到Boost PFC变换器中,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离散化数字控制模型,选择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控制器来实现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数字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有效优化了电源的性能,使得电源中的谐波电流含量减少,大大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技术 FPGA数字控制 交错并联 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源开关变换器电路的研究
10
作者 王玉 郭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易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以及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随入射光的强弱和温度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燃料电池与太阳电池双能源并联运行的新型拓扑电路。用燃料电池与交错并联Boost开关变换器连接,可以有效减小燃料电池输出电流的纹...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易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以及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随入射光的强弱和温度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燃料电池与太阳电池双能源并联运行的新型拓扑电路。用燃料电池与交错并联Boost开关变换器连接,可以有效减小燃料电池输出电流的纹波;用太阳电池与双向Buck-Boost开关变换器拓扑联接,不仅可以向负载提供电能,还可以对蓄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同时用交错并联Boost电路与双向Buck-Boost电路并联为负载提供电能,既提高了电能质量又为负载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详细分析了该新型拓扑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燃料池发 交错并联 Buck—boost变换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MPPT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惺彦 张蔚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41,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风力机模型。然后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变步长爬山算法,通过该算法改变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三重交错并联Boost变换电路的占空比,从而实现最大功率跟踪,获取最大风能。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 文章首先介绍了风力机模型。然后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变步长爬山算法,通过该算法改变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三重交错并联Boost变换电路的占空比,从而实现最大功率跟踪,获取最大风能。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变步长爬山算法比传统爬山算法能更快跟踪最大功率点,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 风力发 风力机 三重交错boost 最大功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Boost变换器用反激箝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永春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隔离Boost变换器具有高频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输入电流纹波小、负载短路时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变压器漏感存在,开关管关断时升压电感电流无法瞬时流入变压器,从而在开关管两端产生浪涌电压。本文通过增加一个与升压电感耦合... 隔离Boost变换器具有高频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输入电流纹波小、负载短路时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变压器漏感存在,开关管关断时升压电感电流无法瞬时流入变压器,从而在开关管两端产生浪涌电压。本文通过增加一个与升压电感耦合的反激线圈和一个连接到输出电容的整流二极管,构成反激箝位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反激整流二级管导通,将升压电感中存储的部分能量传输到输出电容,从而限制了升压电感两端的电压,达到箝位的目的。文中研究了升压电感和反激线圈的匝比对反激箝位作用的影响。5 0 0 W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电路起到了箝位作用,改善了元器件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boost变换器 箝位 反激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和Si器件的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晓敏 马后成 高大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输出电压、功率的调节与控制,采用了一种交错式双Boost电路的大功率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其中应用了Si和SiC功率器件。基于电路损耗计算和效率仿真手段,对比分析了全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输出电压、功率的调节与控制,采用了一种交错式双Boost电路的大功率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其中应用了Si和SiC功率器件。基于电路损耗计算和效率仿真手段,对比分析了全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件、SiC二极管]、SiC MOSFET和Si二极管的混合器件和全硅Si[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Si二极管]的变换器在电路损耗。结果表明:Si IGBT的开通和关断损耗约是SiC MOSFET的3倍和10倍,在不同工况下,全SiC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比全Si变换器高1%~3.1%。因而,SiC功率器件在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应用中,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可靠性和动力系统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池汽车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 交错式双boost 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Si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的分布式最大功率点追踪系统研究(内封面文章)
14
作者 陈玉超 邓国亮 +4 位作者 杨火木 孙延峰旭 苟于单 王俊 周寿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在激光无线能量传输中,由于瞄准系统误差和物体遮挡的影响,光电池阵列接收到的激光辐照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电池阵列组串内的电池间出现电流失配,输出功率下降。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布式最大功率点追踪(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 在激光无线能量传输中,由于瞄准系统误差和物体遮挡的影响,光电池阵列接收到的激光辐照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电池阵列组串内的电池间出现电流失配,输出功率下降。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布式最大功率点追踪(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DMPPT)技术,减少光电池阵列组串内的电池间电流失配,并用并联型Boost(PT-Boost)电路替代传统Boost电路,降低DC/DC转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使DMPPT系统获得高追踪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Boost电路,PT-Boost电路的追踪效率提高3.6%,达到93.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置了遮光率分别为0%、25%和50%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场景,DMPPT系统整体效率分别达到了93%、92.6%和90.3%。该研究结果对激光辐照不均匀场景下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 分布式最大功率点 并联boost 追踪效率 整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端口结构的高频谐振变换器
15
作者 刘俊峰 胡仁俊 +1 位作者 曾君 吴佳磊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提出一种具有高频逆变能力的多端口变换器。通过集成两个交错并联boost电感,实现了两个交错boost电路,有效地提高了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小纹波电流。同时该变换器采用了LCLC谐振电路,通过引入一个超级电容,将前面所述两... 提出一种具有高频逆变能力的多端口变换器。通过集成两个交错并联boost电感,实现了两个交错boost电路,有效地提高了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小纹波电流。同时该变换器采用了LCLC谐振电路,通过引入一个超级电容,将前面所述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多端口输入输出。该变换器采用恒频脉冲宽度调制方式,因此调制方式简单且易于控制,其次恒频控制也可以简化磁性元件和谐振电路的设计。首先介绍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之后通过时域分析,对变换器的增益特性、电流纹波以及软开关的实现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对变换器的特性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 LCLC 交错boost 恒频控制 脉冲宽度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器件在大功率LD驱动源模块中的应用
16
作者 贺涛 杨爱武 +1 位作者 郑毅 朱虹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56-1159,共4页
介绍了SiC功率器件的应用优势并将其应用到了大功率LD驱动源模块中;对SiC MOSFET的开关参数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SiC隔离驱动。本文应用SiC器件设计了一款120V/120A全SiC LD驱动源模块,功率模块主电路拓扑采用四路... 介绍了SiC功率器件的应用优势并将其应用到了大功率LD驱动源模块中;对SiC MOSFET的开关参数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SiC隔离驱动。本文应用SiC器件设计了一款120V/120A全SiC LD驱动源模块,功率模块主电路拓扑采用四路交错并联Buck电路,电路中的开关管和二极管全部使用SiC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最高效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器件 LD驱动源模块 交错并联Buck 碳化硅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