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联动效应研究
1
作者 宁启 白永秀 +1 位作者 王莉 薛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4,共13页
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作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和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地方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为政策背景,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 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作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和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地方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为政策背景,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力,且创业效应的发挥还依赖于开放的数量与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风险投资集聚以及提升创新能力是公共数据开放提升创业活力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的创业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制度环境越完善、商帮文化越浓厚的地区以及服务业行业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还能产生联动效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本研究量化评估了公共数据开放的创业效应,补充了公共数据要素经济价值的经验证据,对畅通公共数据流通、释放数据红利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公共数据开放 城市创业活力 交错双重差分 联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还是“动力”:财政压力和政府竞争对碳交易政策减排效应的影响
2
作者 仲玉斐 王志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0,51,共9页
碳交易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鲜有研究从财政压力与政府竞争的角度分析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6—2020年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其对环境与... 碳交易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鲜有研究从财政压力与政府竞争的角度分析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6—2020年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其对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压力、政府竞争与碳交易政策减排效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红利,该结果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异质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财政压力抑制了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而政府竞争促进了碳减排;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具有减排效应。鉴于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建设,优化考核体系,加大环境监管,树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竞争标准,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碳排放 交错双重差分 财政压力 政府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3
作者 赵成珍 曾庆华 梁循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10,共14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制度创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制度载体。基于2009—2022年我国283个地...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制度创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制度载体。基于2009—2022年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企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优化家庭部门的就业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作为经济系统的关键行为单元,实现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牵引。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非中心城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为此,政府应深化政策设计,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试点政策内容,提升政策精准性;加强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支持,加大对新兴绿色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联合创新;优化就业结构,构建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的绿色技能培训体系,引导就业向绿色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健全就业保障措施;综合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政策措施,保障试点政策的有效性、普惠性与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碳城市 技术创新 就业结构优化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4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减排增效”效应研究
5
作者 孟望生 黄芯 李丁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减污降碳的同时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减排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种区位导向型环境治理创新形式,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生态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减污降碳的同时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减排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种区位导向型环境治理创新形式,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黄河流域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究其对“减排增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有效实现了减污降碳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具有显著的“减排增效”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公民环保关注度予以实现;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和上游城市政策的“减排”效果更明显,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城市和中下游城市政策的“增效”效果更明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能够产生“减排增效”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减污降碳 能源利用效率 交错双重差分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计划可以跨越“生产率悖论”吗:来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玉平 侯迎信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重要源泉。基于微观企业视角,首先对“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与消失进行了一体化的理论机制阐释。随后,以我国工信部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1年A...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重要源泉。基于微观企业视角,首先对“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与消失进行了一体化的理论机制阐释。随后,以我国工信部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借助交错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智能制造计划影响企业TFP的总效应、机制、异质性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智能制造计划虽在短期内对企业TFP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长期和总体上提升了企业TFP;(2)机制分析表明,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智能制造计划在短期、长期和总体上均能提升企业TFP;智能制造计划在初期和总体上扭曲了企业资源配置,但这一扭曲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从而对企业TFP的影响呈现出U型演变特征;(3)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或数字化水平越高,智能制造计划可以在总体上越大且在时序上越快地提升企业TFP。研究结果为从微观企业层面去理解“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与否、内在机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长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对探寻提升TFP的新动力源和微观机制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计划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交错双重差分 动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发展、补偿效应与地方政府科技支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昊 赵子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74-178,共5页
国务院从2015年开始分批在部分城市实施设立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来观察跨境电商发展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交错DID技术识别城市跨境电商发展... 国务院从2015年开始分批在部分城市实施设立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来观察跨境电商发展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交错DID技术识别城市跨境电商发展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边际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跨境电商发展能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科技支出水平,即城市跨境电商对科技支出确实存在补偿效应,但补偿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而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跨境电商发展对科技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发展通过提高城市财政收入水平来增强其提高科技支出的能力,进而提高地方政府科技支出水平,这是现阶段跨境电商发展提高地方政府科技支出水平的主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发展 补偿效应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照樱子 孙思琪 +3 位作者 夏楚瑜 周辰溪 赵晶 张蔚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42-6153,共12页
城市扩张所导致的绿地减少、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城市双修”通过对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和土壤的固碳作用,以及优化城市及社区更新方式,改变... 城市扩张所导致的绿地减少、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城市双修”通过对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和土壤的固碳作用,以及优化城市及社区更新方式,改变居民出行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城市碳汇能力提升和碳排放的降低。基于2005—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城市双修”政策使城市碳排放显著降低了5.6%,但该效应有3年的滞后期;(2)机制分析揭示了城市绿地的增加是“城市双修”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绿地面积每增加1000hm^(2),城市碳排放降低1.5%;(3)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双修”政策会扩大碳排放最高和最低城市之间的碳排放差距,城市的生态基础、财政基础以及政策执行力度会影响“城市双修”政策的碳减排效力,并对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城市的碳减排助推作用更强。研究据此提出了充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系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生态修复 城市碳排放 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廖露露 佟孟华 李慧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8,共16页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交错...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传导机制为碳排放水平降低效应、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董事海外背景调节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应的发挥会因产业类型和行业类型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推动试点地区经济发展,对试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为0.0184%。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化”和“数字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企业数字化转型 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处理效应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农业低碳发展——基于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1 位作者 王晨光 方师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7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析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市级面板数据,以2013—2019年开展的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为准... 研究目的:探析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市级面板数据,以2013—2019年开展的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农地产权稳定性的增强显著降低了农业碳强度,提升了农业碳效率,对农业低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异质性处理效应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通过“规模经营”和“长期投资”效应促进农业低碳发展,同时也因市场化程度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产生异质性。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稳定性的增强在农业低碳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优化配套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低碳发展 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农地产权稳定性 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治理绩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国庆 杜宝瑞 马九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2,共16页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可行思路,但其实施成效仍有待严谨的检验。本文使用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治理历程调查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评估了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可行思路,但其实施成效仍有待严谨的检验。本文使用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治理历程调查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评估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份合作制改革能够破除资产占有主体错位、收益分配不公的“异化”问题,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公平共享;(2)股份合作制改革能够破除资产经营成本高企的“拥挤”问题,提高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经营效率;(3)从短期效果来看,股份合作制改革并未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增值;(4)股份合作制改革对资产治理绩效的影响依试点类型、资产类型、村庄类型、股权设置、股份管理、治理结构、表决原则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为推动改革任务全面准确落实,应秉承时间服从质量的进度要求,完善改革验收办法,适时开展改革“回头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治理绩效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