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春生 马良 +3 位作者 江涛 蒋黎艳 戴芳芳 张宇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95-301,共7页
链格孢霉(Alternara)是污染食品和饲料最普遍的真菌之一。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链格孢霉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可广泛污染蔬菜、水果及谷物。本文综述TeA毒素的来源及污染情况、理化险质及其毒性、检测方法等,并就... 链格孢霉(Alternara)是污染食品和饲料最普遍的真菌之一。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链格孢霉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可广泛污染蔬菜、水果及谷物。本文综述TeA毒素的来源及污染情况、理化险质及其毒性、检测方法等,并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毒素 交链格孢菌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符雨诗 梅秀凤 +1 位作者 韩国兴 李红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 L。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 L和0.367~0.873μg/m 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 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天青微平板法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格孢菌EST-SSR信息分析与分子标记通用性评价
3
作者 丁换云 魏迎凤 陈小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了弄清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EST数据库中的SSR信息资源,并开发可用于研究近缘种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子标记。从NCBI数据库下载A.alternat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 为了弄清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EST数据库中的SSR信息资源,并开发可用于研究近缘种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子标记。从NCBI数据库下载A.alternat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共727条,经过研究分析发现,A.alternata EST中SSR含量非常丰富,每5.343 kb含有1个SSR位点。根据SSR两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3对EST-SSR引物,对来自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38株A.tenuissima进行通用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共有5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扩增多态率为55.56%。因此,基于A.alternata EST数据库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在开展近缘种A.tenuissima遗传多样性研究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格孢菌 细极链 EST-SSR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菌对4种新型杀菌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何美仙 符雨诗 +1 位作者 阮若昕 李红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542,共8页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新近在我国局部地区新发现的病害,主要为害宽皮柑橘及某些杂交种柑橘,引起落叶、落果和枯梢,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实的销售,造成严重损失,并且病害呈逐渐扩散和加重的趋势。药剂防治是...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新近在我国局部地区新发现的病害,主要为害宽皮柑橘及某些杂交种柑橘,引起落叶、落果和枯梢,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实的销售,造成严重损失,并且病害呈逐渐扩散和加重的趋势。药剂防治是目前防治ABS的最有效措施,然而目前尚无药剂被登记用于该病害的防治。本研究以来自我国各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代表菌株构成一个群体,应用刃天青(resazurin,RZ)显色法测定病菌群体对新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氟酰胺和噻氟酰胺,以及吡啶类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菌种群孢子萌发对啶酰菌胺、氟酰胺、噻氟酰胺和氟啶胺而言都是野生的敏感群体,尚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平均EC50值分别为0.467 7μg/mL、0.010 3μg/mL、0.061 9μg/mL和0.010 0μg/mL。广东和浙江菌株对啶酰菌胺较不敏感,重庆菌株对噻氟酰胺更敏感,而对氟酰胺和氟啶胺的敏感性则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柑橘褐斑病菌种群对这4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确定,可为选择药剂防治ABS提供依据,并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链褐斑病 交链格孢菌 离体杀剂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贮藏期内不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晓华 常惠 +3 位作者 陈雪 沈丹宇 刘谦 刘红燕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山药贮藏期常见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有效保护山药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接种到健康山药块茎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山药贮藏... 【目的】明确引起山药贮藏期常见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有效保护山药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接种到健康山药块茎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山药贮藏期病害为腐烂病和斑点病,通过对病害组织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53株菌株,经ITS序列分析发现共涉及8个属,14个种。对以上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其中有6种真菌具有致病性,分别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产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土栖棘壳孢菌(Setophoma terrestris),其中优势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也是引起褐斑病的主要病原菌。同时针对山药贮藏期间主要病害发生规律,提出对其的综合防治办法。【结论】进一步明确在储藏期间引起山药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探究贮藏期山药病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贮藏期 病原 交链格孢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市核桃枝枯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邓小芸 高孟春 杨成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33-137,共5页
以核桃枝枯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为对象,研究温度、碳源、氮源、光照、培养基和pH等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和全黑暗有利于核桃枝枯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25℃有利于菌丝生长,25~30℃有利... 以核桃枝枯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为对象,研究温度、碳源、氮源、光照、培养基和pH等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和全黑暗有利于核桃枝枯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25℃有利于菌丝生长,25~30℃有利于产孢,20~30℃有利于孢子萌发;最适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浸粉、KNO_(3)和蛋白胨,最适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KNO_(3),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NH_(4)NO_(3);PSA、OA和PDA培养基适合菌丝生长,LB培养基适合产孢,OA培养基适合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明确核桃枝枯病的发生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柑褐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峰 朱丽 +1 位作者 侯欣 李红叶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281-1282,共2页
为鉴定温州和丽水地区所发生的柑橘病害类型,本研究从当地多个果园进行采样,检查和分离培养获得大量的链格孢菌株(Alternaria)。致病性试验证明这些链格孢菌中大部分能够引起类似褐斑症状。对其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并扩增... 为鉴定温州和丽水地区所发生的柑橘病害类型,本研究从当地多个果园进行采样,检查和分离培养获得大量的链格孢菌株(Alternaria)。致病性试验证明这些链格孢菌中大部分能够引起类似褐斑症状。对其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并扩增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Fr.)Keissler),该病害系柑橘褐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柑 褐斑病 病原鉴定 交链格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脆李果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慧珍 荣思文 +4 位作者 吴玉珠 王武 张嘉 陈娜 胡军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140,144,共6页
近两年,重庆地区青脆李出现了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产生不规则浅褐色凹陷病斑(暂称果斑病)的问题,严重影响外观品质。为了给防治青脆李果斑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开发化学防治技术,对青脆李果斑病进行了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致病... 近两年,重庆地区青脆李出现了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产生不规则浅褐色凹陷病斑(暂称果斑病)的问题,严重影响外观品质。为了给防治青脆李果斑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开发化学防治技术,对青脆李果斑病进行了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评价,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15种田间常用杀菌剂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青脆李果斑病的致病菌(分离菌株may8)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may8对金脆李、青脆李、青萘李、半边红李以及脆红李的健康叶片、枝条和果实均致病,对不同品种果实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品种差异,对青脆李叶片和青萘李枝条的致病力最强,而对半边红李叶片和半边红李枝条的致病力最弱。在15种杀菌剂中,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好,EC_(50)分别为0.097 1和0.409 9μg/mL,可以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格孢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蜜柑褐斑病田间防治试验
9
作者 范新单 黄发明 +4 位作者 陈木兰 罗应贵 林向峰 郭俊伟 谢晓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由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柑桔褐斑病是福建三明柑桔产区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并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为向果农提供防治效果好、成本低、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防治方案,开展了以7种农药为主的不同药剂组合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 由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柑桔褐斑病是福建三明柑桔产区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并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为向果农提供防治效果好、成本低、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防治方案,开展了以7种农药为主的不同药剂组合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柑桔褐斑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有6个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达92%以上,春梢期每667m2药剂成本在157.95~420.30元之间。控制柑桔褐斑病,须注重春梢期的防治。建议在春梢期新叶片生长至正常成熟叶1/4~1/2大小时用药,间隔10d左右一次,连喷3次,可选用药剂为春雷·王铜、戊菌唑、乙霉·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注意交替、合理用药。秋梢期用药次数可适当减少。在用药防治过程中,不宜加入海藻酸营养素等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营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褐斑病 交链格孢菌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