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震荡微观形成和传播条件研究
1
作者 杨龙海 段丞章 +1 位作者 唐壮 章锡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交通震荡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受驾驶行为异质性影响显著。通过融合驾驶员反应能力和驾驶行为非对称性双参数改进经典跟驰模型,构建了非对称跟驰模型并对交通震荡微观演化规律进行了揭示。稳定性分析表明:交通流失稳现象出现在特定速度与车... 交通震荡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受驾驶行为异质性影响显著。通过融合驾驶员反应能力和驾驶行为非对称性双参数改进经典跟驰模型,构建了非对称跟驰模型并对交通震荡微观演化规律进行了揭示。稳定性分析表明:交通流失稳现象出现在特定速度与车头间距参数区间,仿真实验进一步识别出3类震荡触发条件:交通流参数进入理论失稳区间;稳定区间内激进型驾驶员初始车头间距无法匹配速度需求;稳定区间内普通型或保守型驾驶员存在速度-车头间距参数失配。基于速度标准差的量化研究发现:低速状态下保守型驾驶员车队的震荡传播速度比激进型快,车头间距扰动引发的震荡呈凹型增长,而速度扰动导致的增长模式存在驾驶人类型分化——激进型与普通型呈指数增长,保守型则为线性增长。当初始速度与车头间距达到参数匹配状态时,震荡传播被显著抑制甚至阻断。研究建立了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与震荡演化规律的量化映射关系,证实参数匹配可使震荡传播风险降低,为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在自适应巡航系统参数优化、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提升等领域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形成传播条件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驾驶人行为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网联车队要素的交通震荡特性研究
2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熊月程 章锡俏 吴淑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播速度可视化交通震荡的演变情况,同时选用加速、减速持续时间衡量交通震荡周期,速度标准差衡量交通震荡振幅.通过设计考虑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因素以及头车不同变速模式的交互实验,探究CAV车队要素和头车不同变速模式对交通震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的提高均对震荡周期的减小具有积极影响;车队规模的扩大会增加震荡振幅,而车队强度的增强会减小震荡振幅;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震荡振幅先上升再下降,当渗透率为0.5~0.6时,震荡振幅达到峰值;头车急减速-急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小,头车缓慢减速-缓慢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震荡 智能网联车辆 异质交通 CAV车队规模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