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碳排放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演变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高洁
张晓明
+1 位作者
王建伟
李琳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6-40,共5页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年际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各区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排放
交通运输碳排放
重心演变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测度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袁长伟
赵潇
孙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2-229,共8页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对各省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收敛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扰...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对各省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收敛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剔除前后,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差异;(2)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且省际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较低水平;(3)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同时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更快;(4)交通发展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对收敛速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对收敛速度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效率
三阶段DEA
空间相关性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5
3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效率
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GTWR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冬梅
黄清文
+2 位作者
梁晓辉
李丹岚
万大千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1-6,11,共7页
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中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除外)2010-201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除2013年出现负增长外,总...
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中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除外)2010-201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除2013年出现负增长外,总体上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3.61%;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逐年持续下降,下降了39.95%。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特征,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中西高,东低”的特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除中部区域增速较快,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总体上都呈现出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时空特征
区域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达峰预测
被引量:
9
5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0,共8页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碳排...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具有空间集聚特点。在基准情景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达峰、
碳
中和
交通运输碳排放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4,共7页
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
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大多为正值,地区差异较大;2010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促进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增长较慢,贡献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交通运输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
12
7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2 位作者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①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②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③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交通运输
业
碳
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
9
8
作者
欧阳斌
张跃军
郭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但人均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持续走高,反映出中国机动化需求不断提升,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另外,无论是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还是人均交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在区域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
碳
交通运输
综合评价指标
人均
交通运输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碳排放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演变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高洁
张晓明
王建伟
李琳娜
机构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6-40,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184)
文摘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年际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各区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碳
排放
交通运输碳排放
重心演变
区域差异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
gravity center evolution
regional difference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5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测度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袁长伟
赵潇
孙璐
机构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2-229,共8页
基金
霍英东青年教育基金(151075)
青年学者项目(300102238614)。
文摘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对各省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收敛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剔除前后,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差异;(2)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且省际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较低水平;(3)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同时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更快;(4)交通发展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对收敛速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对收敛速度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效率
三阶段DEA
空间相关性
空间收敛
Keywords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three-stage DEA
spatial correlation
spatial convergence
分类号
X3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5
3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机构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大学商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2XJY0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动能与路径研究”(21BJY046)。
文摘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效率
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GTWR
时空异质性
Keywords
the transport sector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Super-SBM model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GTWR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冬梅
黄清文
梁晓辉
李丹岚
万大千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1-6,11,共7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MS03050)。
文摘
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中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除外)2010-201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除2013年出现负增长外,总体上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3.61%;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逐年持续下降,下降了39.95%。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特征,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中西高,东低”的特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除中部区域增速较快,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总体上都呈现出减小趋势。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时空特征
区域差异性分析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达峰预测
被引量:
9
5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0,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技术轨道跃升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ZR2021MG021)。
文摘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具有空间集聚特点。在基准情景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关键词
碳
达峰、
碳
中和
交通运输碳排放
ARIMA模型
Keyword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s
ARIMA model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5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强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中心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4,共7页
基金
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2016SY08)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低碳化税收政策研究(2016JZ031)
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分析与优化研究(2018KRM140)
文摘
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大多为正值,地区差异较大;2010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促进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增长较慢,贡献率偏低。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交通运输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Keywords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
TFP
technical efficiency
分类号
F5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
12
7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机构
河海大学商学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基金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化实现研究”(21FJYB047)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资助“高质量共建海上丝路背景下中国与几内亚湾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研究(B220207035)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资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机制、空间优化及对策研究”(B21020701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江苏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创新路径研究”(2022SJZDA083)
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南京重点产业‘智改数转’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206005)。
文摘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①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②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③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关键词
城镇化
交通运输
业
碳
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Keywords
urbanization
the carbon emission of transport industry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dynamic spatial Durbin model
分类号
F42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
9
8
作者
欧阳斌
张跃军
郭杰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基金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215)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2013-JNJP-011-020)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01008
71273028
71322103)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2142008)
文摘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但人均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持续走高,反映出中国机动化需求不断提升,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另外,无论是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还是人均交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在区域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低
碳
交通运输
综合评价指标
人均
交通运输碳排放
Keywords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5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碳排放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演变及对比分析
高洁
张晓明
王建伟
李琳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测度及收敛性研究
袁长伟
赵潇
孙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冬梅
黄清文
梁晓辉
李丹岚
万大千
《绿色科技》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达峰预测
孙彦明
刘士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
张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田泽
肖玲颖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欧阳斌
张跃军
郭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