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忆九 陈建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者 交通行为方式 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行为方式判定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少华 黄建玲 +2 位作者 陈艳艳 刘卓 陈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4,共6页
鉴于我国交通事故中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对于事故责任认定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选择的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行为方式判定方法。采集交通事故案例数据并构建组合特征后,基于SMOTE算法进行数据不平衡处理。针对不同数据集构建支持向... 鉴于我国交通事故中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对于事故责任认定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选择的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行为方式判定方法。采集交通事故案例数据并构建组合特征后,基于SMOTE算法进行数据不平衡处理。针对不同数据集构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这3种多分类模型,运用交叉验证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模型评价,确定最优分类准确率和关键特征变量。研究表明:该判定方法准确率在组合数据集可达78.83%,在原始采样数据集可达82.19%;车座损伤、车座旋转、机动车类型、车把旋转是交通行为方式判定的关键特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司法鉴定 交通行为方式 特征选择 自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代化 郭思云 李志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2-343,348,共3页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对深圳市418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事故死亡人员...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对深圳市418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事故死亡人员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2.45∶1;事故在6:00~8:00和18:00~2:00发生最多;72%的案例在城郊主干道发生;死者主要交通行为方式分别为步行占44%,自行车骑车人19%,摩托车驾车人15%;肇事车辆以货车为主;死亡原因83.2%为颅脑损伤死亡,13.3%为多发损伤。结论深圳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具有明显特点,具有可防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事故 交通 交通行为方式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跨伤在机动车碰撞自行车事故中的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宁国 邹冬华 +3 位作者 毛明远 张建华 金先龙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中,不同机动车型、交通方式等因子造成自行车骑车人下肢内侧骑跨伤的特征,分析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案例140例,全面收集现场、自行...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中,不同机动车型、交通方式等因子造成自行车骑车人下肢内侧骑跨伤的特征,分析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案例140例,全面收集现场、自行车、机动车、人体、交通方向等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同时,选取其中典型案例,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取人体各受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数值,如加速度、力和力矩等,与案例研究结果对比。结果全部事故中出现骑跨伤与无骑跨伤案例频数相等;侧面撞击与前后方向撞击骑跨伤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别;大型车辆撞击事故中出现骑跨伤频率较低;骑跨伤的发生频率随车速加大而增高;就骑跨伤的分布来说,撞击侧下肢骑跨伤位置低(链条、脚蹬管等损伤),而对侧骑跨伤位置高(鞍座损伤),在小型车辆撞击时该特点更明显。结论分析自行车骑车人的骑跨伤特征和生物力学机制有望对道路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跨伤 交通行为方式 自行车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