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多能流管控策略
1
作者 苏粟 韦存昊 +2 位作者 聂晓波 李玉璟 王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34-6849,共16页
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背景下多能源系统和电动汽车换电站的经济运行与利益共赢,该文提出考虑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HTES)多能流管控策略。首先,建立了主从博弈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最小化HTES的综合成本为目标,对其... 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背景下多能源系统和电动汽车换电站的经济运行与利益共赢,该文提出考虑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HTES)多能流管控策略。首先,建立了主从博弈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最小化HTES的综合成本为目标,对其进行多能流的合理管控与优化定价;在下层模型中,换电站根据HTES制定的价格灵活地调整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在满足电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与HTES进行能量交互的成本。然后基于多场景法,引入CVaR衡量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和强对偶定理将原主从博弈双层模型转换为单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以计算其纳什均衡解,进而获取最优的运行和定价方案。最后,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兼顾HTES和换电站不同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实现运行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风险价值 主从博弈 多能流管控 公路交通能源系统 换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勇平 武平 +2 位作者 程鹏 师瑞峰 田新首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与交通融合,将提升能源、交通两大基础行业的低碳化、高效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支持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本文梳理了陆路交通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了能源与交通融合... 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与交通融合,将提升能源、交通两大基础行业的低碳化、高效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支持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本文梳理了陆路交通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了能源与交通融合的必然性,提出了由动力层、物理层、应用层组成的新型交通能源系统架构;从能源主导、交通主导、能源交通并重等视角,分别剖析了互联电力网、电动化交通、能源交通融合网3种新型交通能源系统形态。在评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典型线路上交通能源系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禀赋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3层结构、3类形态、3种驱动力相结合的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策略,以引导形成清洁低碳、融合高效的新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研究认为,陆路交通能源系统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成套核心装备研制、融合系统构建与运维、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为此建议,推进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能为媒介的现代交通能源系统,创建清洁能源发电‒零碳原料燃料‒电动化驱动的新型交通动力系统,实施集能源、交通属性于一身的交通能源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交通能源系统 互联电力网 电动化交通 能源交通融合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交通一体化系统发展模式与运行关键技术 被引量:44
3
作者 江里舟 别朝红 +2 位作者 龙涛 谢海鹏 王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5-1300,共16页
交通系统与能源系统融合发展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已有研究与相关政策基础上,结合交通系统、能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包含区域、城镇/地区、终端三层的能源交通一体化系统(integrated energy and trans... 交通系统与能源系统融合发展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已有研究与相关政策基础上,结合交通系统、能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包含区域、城镇/地区、终端三层的能源交通一体化系统(integrated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IETS)的发展架构,并阐述IETS的系统组成、发展模式与研究意义。此外,考虑能源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融合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围绕IETS运行,总结班次导向分析、流量导向分析以及多系统优化问题,求解3类关键运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IETS中的应用场景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交通系统 能源交通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出行与充能特性的电氢一体化站规划
4
作者 李英量 郭飞燕 +2 位作者 白博旭 朱琦 杨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5-135,共11页
在电-氢-交通耦合背景下,针对加氢站和充电站单独规划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出行路径与充能特性的电氢一体化站选址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出行链特征,并利用改进Dijkstra算法预... 在电-氢-交通耦合背景下,针对加氢站和充电站单独规划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出行路径与充能特性的电氢一体化站选址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出行链特征,并利用改进Dijkstra算法预测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的差异化充能需求。构建以投资和用户成本最小为目标、综合用户与投资者的成本效益及电-氢能源转换为约束的融合路网出行特征的电氢一体化站规划模型,并采用Voronoi图划分结合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市主城区为算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规划条件下的设施布局效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提升能源设施协同性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电氢一体化站的耦合充能分析,在降低用户出行成本的同时促进交通能源网络的弹性提升,为多能互补型充能设施的规划提供了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一体化站 电-氢-交通耦合 出行链 电气化交通 交通-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目标级联法的多牵引变电站光伏-储能协同规划配置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艳波 刘宇翔 +2 位作者 田昊欣 张瑞芯 徐子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599-4612,共14页
为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站接入光伏等新能源以及储能,是积极落实能源交通绿色融合发展战略的手段之一。协同规划各个牵引变电站的新能源储能容量,能够有效提升较长距离牵引供电网络的绿色化水平。该文以融通型牵引供电架构为基础... 为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站接入光伏等新能源以及储能,是积极落实能源交通绿色融合发展战略的手段之一。协同规划各个牵引变电站的新能源储能容量,能够有效提升较长距离牵引供电网络的绿色化水平。该文以融通型牵引供电架构为基础,以“规划+运行”为基本思路,提出多牵引变电站光伏-储能协同规划配置方法。首先对负荷侧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建立光伏出力的概率模型;其次以经济性最优建立单牵引变电站优化规划模型,并采用广义目标级联(G-ATC)法,考虑投资、运行成本最小及弃光成本最小,构建同一铁路沿线多座牵引变电站的协同规划模型,对多站点进行协同规划配置;最后针对得到的协同规划配置方案进行了运行模拟,并以某货运铁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多站点新能源-储能规划配置并满足系统运行需求,为既有基于融通供电型的牵引供电系统升级改造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绿色能源系统 牵引变电站 广义目标级联法 光伏-储能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