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稳定性的雾天高速公路限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腾飞 罗钦中 秦严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从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稳定性两个层面对雾天高速公路限速值进行研究。选取经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来描述车辆跟驰行为,并计算雾天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稳定性。分别提出优先考虑通行能力和优先考虑交通流稳定性的雾天高... 从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稳定性两个层面对雾天高速公路限速值进行研究。选取经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来描述车辆跟驰行为,并计算雾天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稳定性。分别提出优先考虑通行能力和优先考虑交通流稳定性的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轻雾场景和浓雾场景分别在限速100 km/h和80 km/h时的通行能力最大,均在限速40 km/h时的通行能力最小;轻雾场景和浓雾场景均在限速40 km/h时的交通流稳定性最优,分别在限速60 km/h和100 km/h时的交通流稳定性最差;采用优先考虑通行能力的限速方案时,雾天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最大,较最小通行能力可提升28.68%~44.66%,稳定性则较最优值下降18.81%~82.92%;采用优先考虑交通流稳定性的限速方案时,交通流稳定性最优,较最差值可增加1.97倍~106.33倍,通行能力则较最大值减小22.29%~3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限速 雾天 通行能力 交通流稳定性 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员视角和后视效应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培国 洪嘉阳 +1 位作者 余焊威 严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1,共7页
交通流跟驰模型是微观交通流仿真和交通安全评估的重要工具,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广泛运用.传统交通流跟驰模型主要考虑车辆参数,对于驾驶员因素不够重视,本文将驾驶员视角引入全速度差(FVD)模型,研究基于FVD模型的... 交通流跟驰模型是微观交通流仿真和交通安全评估的重要工具,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广泛运用.传统交通流跟驰模型主要考虑车辆参数,对于驾驶员因素不够重视,本文将驾驶员视角引入全速度差(FVD)模型,研究基于FVD模型的扩展模型,结合驾驶员后视效应,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扩展模型的交通流稳定性特点.通过将驾驶员视角用驾驶车辆体型参数进行数据量化,分析车辆体型参数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研究的扩展模型在车距较小的情况下交通流稳定性要优于FVD模型;驾驶员对视角变化的敏感系数越高,整个交通流越稳定;驾驶员后视概率越高,交通流越稳定;对于大型车辆,车流高峰时期为其开辟专用车道能够提高该阶段交通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稳定性 线性分析 视觉角度 后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自动驾驶交通流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秦严严 余海燕 +1 位作者 何兆益 冉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9-473,共5页
在车联网环境下,对原有自动驾驶交通流跟驰模型进行改进,构建新的自动驾驶跟驰模型,并理论推导在不同自动驾驶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解析判别条件,从混合交通流稳定域角度对比分析模型改进前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 在车联网环境下,对原有自动驾驶交通流跟驰模型进行改进,构建新的自动驾驶跟驰模型,并理论推导在不同自动驾驶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解析判别条件,从混合交通流稳定域角度对比分析模型改进前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原自动驾驶跟驰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缩小混合交通流不稳定区域,降低混合交通流全速度范围内稳定时所需的最低自动驾驶比例,从而提升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跟驰模型 交通流稳定性 混合交通 车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对交通流运行状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华珺 孙智诚 +1 位作者 赵俊玮 朱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2,共9页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行人检测系统车辆和人车通讯系统研究车辆运行时的交通流稳定性和通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能互有差异;行人检测系统的使用不利于交通流运行的稳定性;人车通讯系统的普及可能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加剧城市拥堵。研究为驾驶人培训、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准入、道路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行人保护 交通流稳定性 通行效率 Net Logo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网联环境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卫华 刘嘉茗 +1 位作者 解立鹏 丁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4,共9页
在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的交通流环境下,为提升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深入分析了混合交通流的基本特性.首先,结合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 在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的交通流环境下,为提升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深入分析了混合交通流的基本特性.首先,结合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交织区域长度、交织交通量比和CAV渗透率等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其次,推导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在不同期望车头时距和CAV渗透率下对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别探讨在由车辆换道行为所产生的单一扰动和频繁扰动条件下,混合交通流行驶速度与车头间距的时空演化规律及交通流稳定性.结果表明:CAV渗透率的提升可以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以及混合交通流交通效率;交织交通量比的减小和交织区域长度的增大可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CAV渗透率可以有效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但较小的车头间距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交织区 混合交通 通行能力 交通基本图 交通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分层模型的多匝道协调控制次序 被引量:5
6
作者 涂辉招 王颖 谢欣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52,共8页
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基于QHM(定量分层模型)并利用交通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匝道协调控制次序的方法.利用QHM将快速路通道合理分区,以各分区当前状态与临界状态密度差值比为主要指标构建通道多匝道优先级控制矩阵,... 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基于QHM(定量分层模型)并利用交通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匝道协调控制次序的方法.利用QHM将快速路通道合理分区,以各分区当前状态与临界状态密度差值比为主要指标构建通道多匝道优先级控制矩阵,进而确定各分区匝道的优先控制次序,以保证各分区交通流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实现通道多匝道协调控制.最后,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交通 协调控制 定量分层模型 交通流稳定性 控制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后视效应和速度差的智能驾驶模型仿真
7
作者 徐银 蒲云 +1 位作者 刘海旭 谭一帆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2-1571,共10页
针对实际跟驰驾驶中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来调整本车运动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后视效应和速度差的智能驾驶模型,应用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了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设计仿真实验,分析了车辆加速过程中的跟驰特性,对模型进行... 针对实际跟驰驾驶中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来调整本车运动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后视效应和速度差的智能驾驶模型,应用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了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设计仿真实验,分析了车辆加速过程中的跟驰特性,对模型进行了交通安全性评价。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小扰动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稳定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论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在改进模型中车辆加速度变化更平缓,车辆达到最大速度进入匀速状态的时间更短;考虑后视效应和速度差有助于提高交通流稳定性和交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模型 后视效应 交通流稳定性 交通安全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