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O-BP模型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多情景预测
1
作者 李雨 王君 +1 位作者 张萌萌 付建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对2023—2035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在3种情景下的CO_(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民用车保有量是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促进因素,交通运输强度是抑制因素;PSO-BP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预测结果与单一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STIRPAT模型对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5.78%、2.00%和3.78%,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357×10^(6)、1.539×10^(6)、1.953×10^(6) t,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2.651×10^(6)、1.128×10^(6)、1.756×10^(6) t;预测期内,山东省交通运输CO_(2)排放量在低碳情景下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5.535×107 t,在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将保持增长趋势。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山东省应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升清洁能源应用比重,以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化、低碳化及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排放预测 STIRPAT模型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排放交易模型的空气质量管理
2
作者 刘敏 郑川江 陆海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25-32,共8页
点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针对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基于污染物排放交易规划,研究开发了一个区间随机排放交易(ISET)模型,并应用于空气质量管理问题。开发的ISET模型整合了区间线性规划(ILP)和随... 点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针对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基于污染物排放交易规划,研究开发了一个区间随机排放交易(ISET)模型,并应用于空气质量管理问题。开发的ISET模型整合了区间线性规划(ILP)和随机数学规划(SMP)方法,能够处理表示为离散区间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多重不确定性以及反映系统复杂性。通过将ISET模型应用到一个假设的空气质量管理案例中,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污染物排放交易规划能够实现系统总成本的最小化以及污染物排放速率限值在不同生产企业间的再分配;同时,能够帮助不同生产企业选择合适的污染物控制措施,确定合理的污染物处理量和超标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速率限值分配量,最终生成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管理 区间随机排放交易(ISE)模型 污染物排放交易规划 区间线性规划 随机数学规划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放控制策略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空气质量改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唐湘博 曹利珍 +3 位作者 马志文 周忠林 孙靖 匡俊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3-2433,共11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城市重点排放源是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探究重点排放源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湘潭...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城市重点排放源是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探究重点排放源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湘潭市重点排放源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8种不同排放控制策略情景,基于LEAP模型量化评估各控制策略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RSM-VAT系统模拟评估各控制策略情景的空气质量(PM_(2.5))实时响应浓度及其改善效果。对湘潭市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各排放控制策略情景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升单一控制策略情景(S1和S3)及其组合控制策略情景(S5)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较好,而能源结构优化及其组合控制策略情景的协同效应较弱。②各排放控制策略对碳减排总量的影响呈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其减排率分别为18.3%、6.1%、4.5%;而对大气污染物减排当量的影响呈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其减排率分别为8.3%、6.6%、3.6%。③各项重点排放源控制策略对城市目标年空气质量改善均具一定效应,且组合控制策略情景优于单一控制策略情景。研究显示,城市大气污染重点排放源控制策略的制定实施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空气质量改善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排放 减污降碳 空气质量改善 LEAP模型 RSM-VA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雅 刘杨 吕佳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9-943,共5页
近年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已成为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重要手段。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中小尺度模型(AERMOD模... 近年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已成为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重要手段。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中小尺度模型(AERMOD模型、ADMS模型和CALPUFF模型)、综合区域尺度模型(CMAx模型、CMAQ模型、NAQPMS模型和WRF-Chem模型)和全球尺度模型(MOZART模型和GEOS-Chem模型)的特点与应用,最后对未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模型 排放清单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模型的城市建成环境对网约车碳排放影响
5
作者 尹超英 葛耀霞 +2 位作者 陈文栋 王晓全 邵春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探究建成环境与网约车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南京市网约车订单运营数据为基础,从人口数量、土地利用、距市中心距离及房价等方面刻画建成环境指标,建立将出行起终点建成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的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Extreme Gradient ... 为探究建成环境与网约车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南京市网约车订单运营数据为基础,从人口数量、土地利用、距市中心距离及房价等方面刻画建成环境指标,建立将出行起终点建成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的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识别影响网约车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揭示二者之间非线性影响与变量交互效应.同时,将模型回归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进行对比,进而验证该模型在拟合回归上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拟合效果优于GBDT模型,其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41、0.364、0.275;网约车出行起终点距市中心距离变量贡献度较大,分别为20.544%和29.127%;起终点距地铁站点距离对网约车碳排放量的反馈机制相反,表明距地铁站点距离对碳排放影响存在非对称性;起终点距市中心距离与网约车碳排放非线性关系均呈现U型分布,在7 km和20 km处具有显著阈值效应;起点距市中心距离与起点道路密度等变量对网约车碳排放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非线性作用 XGBoost模型 网约车碳排放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分担率的公共交通与空气质量协整关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温旭丽 杨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1,共5页
文章构建了公共交通与健康城市空气质量协整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公共交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公共交通全方式分担率为定量分析指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公共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协整关系,,对公交全方式... 文章构建了公共交通与健康城市空气质量协整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公共交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公共交通全方式分担率为定量分析指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公共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协整关系,,对公交全方式分担率和二氧化硫指标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JJ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公交全方式分担率是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的格兰杰原因,而后者不是前者的格兰杰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空气质量 协整关系分析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赵亮 贺政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1-81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3个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总体上看,在研究年限内,CO_(2)排放的变化量越来越大,其中最终需求的正向影响最大,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2)研究发现了供应链中的4个主要产业部门,其排放及增长量均较大;(3)研究确定了排放变化量较大的供应链,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且主要供应链具有向一层路径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交通运输业 供应链 二氧化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路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能源利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林 郝吉明 胡京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6-750,共5页
为评价能源消耗对未来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8年为目标年,建立了北京市城八区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x的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城八区内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其排放和浓度分布特征及行业... 为评价能源消耗对未来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8年为目标年,建立了北京市城八区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x的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城八区内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其排放和浓度分布特征及行业分担率,并预测2008年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对于能源消耗排放的一次PM10和SO2,工业排放对其浓度的贡献率在40%以上;机动车排放对NOx浓度的贡献率在65%左右;按照现行的政策和发展趋势,2008年北京市城八区的空气质量将有所好转,与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2在各监测点的年日均浓度分别约为25,50,51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能源消耗排放 排放清单 空气质量模型 行业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高艺 于雷 +2 位作者 宋国华 胥耀方 郝艳召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7-891,共5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交通排放问题,设计用于定量计算的交通排放模型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前提,而如何反应由交通特征的微观变化引起的排放变化是目前交通排放模型建立的核心。基于此,首先利用车辆比功率(VSP)变量搭建了交通特征数据与... 面对日益凸显的交通排放问题,设计用于定量计算的交通排放模型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前提,而如何反应由交通特征的微观变化引起的排放变化是目前交通排放模型建立的核心。基于此,首先利用车辆比功率(VSP)变量搭建了交通特征数据与机动车排放间的关系,在建立VSP-Bin分布率、VSP-Bin污染物排放率和车型分布三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从交通特征微观变化出发的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然后,通过对ArcGIS进行二次开发,搭建了交通排放动态仿真平台。最后,结合北京市西三环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远程交通微波传感器)交通流量和浮动车速度数据对其及其周边主干路的交通排放进行动态的量化仿真和分析,为整个北京路网交通排放的量化仿真及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排放 量化模型 动态仿真 ArcGIS二次开发 车辆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际交通状态的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和CO_(2)排放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飞 宋国华 +1 位作者 尹航 于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6-326,共11页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排放因子具有差异性,导致机动车交通路网能耗排放的量化评估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交通状态中的能耗和CO_(2)排放因子测算模型,基于车辆比功率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作为...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排放因子具有差异性,导致机动车交通路网能耗排放的量化评估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交通状态中的能耗和CO_(2)排放因子测算模型,基于车辆比功率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作为车辆行驶状态与能耗排放之间耦合关系的表征参数。通过引入内燃机转速区分内燃机开启和关闭工作状态,并计算内燃机开启状态下VSP对应的平均能耗率,同时,建立能够解析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排放产生机理的VSP分布。通过收集典型行驶工况下车辆测试油耗数据和北京市车辆实际行驶轨迹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模型测算混合动力汽车不同速度区间下的油耗和CO_(2)排放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行驶工况(UDDS)和高速行驶工况(HWY)中,模型测算能耗排放因子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和-1.7%,与不考虑内燃机开启状态相比,测算误差减少5.6%和4.3%;在实际交通状态下,采用传统燃油车的测算方法会导致混合动力汽车行驶平均速度为高速区间时油耗和CO_(2)排放量被低估,当行驶平均速度为低速区间时油耗和CO_(2)排放量会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排放模型 比功率 混合动力汽车 CO_(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志国 李可心 李梦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1-582,共12页
基于LMDI分解模型量化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情况,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各因素为达到脱钩状态所做的努力.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 基于LMDI分解模型量化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情况,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各因素为达到脱钩状态所做的努力.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115.93%;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交通碳排放脱钩指数均处于下降态势,展现了从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变化趋势.各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总体上均呈现“无脱钩努力→弱脱钩努力→强脱钩努力”的阶段性特点.产业结构对30个省份做出不同程度的脱钩努力,运输强度和人口规模成为阻碍绝大多数省份碳脱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排放 驱动因素 Tapio模型 脱钩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交通对河南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及影响效应
12
作者 李亚茹 白洋 +2 位作者 谭李娜 刘晓燕 黄丽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旅游碳减排是实现旅游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归纳快速交通影响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结合河南2007—2020年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与多期DID模型测度并探究快速交通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建构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碳排... 旅游碳减排是实现旅游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归纳快速交通影响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结合河南2007—2020年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与多期DID模型测度并探究快速交通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建构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碳排放的互动模式。结果表明:(1)河南旅游碳排放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与“豫西>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分布特征,高值扩散与低值收缩趋势并存;(2)高铁开通显著促进旅游碳排放,航线开辟显著抑制旅游碳排放;(3)高铁开通与航线开辟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互为部分中介效应;(4)在旅游碳排放强度较低区域,高铁开通具有更强烈的促进效应,航线开辟仅在低旅游碳排放强度区域显著发挥减排作用;(5)人均旅游碳排放随快速交通发展呈现“二元协调>三维融合>单一驱动”模式特征;(6)提炼快速交通系统“线路→廊道→网络”的架构升级与人均旅游碳排放“提→控→降”的趋势变动,快速交通系统与人均旅游碳排放关系形态具有“扩张性脱钩→增长连接→弱脱钩→强脱钩”的演变路径。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优化交通布局驱动旅游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通 旅游碳排放 多期DID模型 影响效应 减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庆芳 王立强 +1 位作者 郑黎黎 孟凡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3,共7页
针对考虑环境效益的环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中,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目标函数的建立问题,参考相关建模思想,采用交通流参数模型与交通排放、燃油消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VT-micro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处交通排放及... 针对考虑环境效益的环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中,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目标函数的建立问题,参考相关建模思想,采用交通流参数模型与交通排放、燃油消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VT-micro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处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量进行估算,可用于环形交叉口排放及燃油消耗的定量分析,对基于环境效益的环形交叉口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环形交叉口 VT-micro模型 交通排放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兆峰 廖红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3,共10页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及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项与交通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长株潭地区的交通碳排放保持较高速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大;(2)人均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对交通碳排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城镇化水平与单位GDP能耗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与接待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收入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排放 旅游经济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碳排放预测的多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金贺 黄伟玲 蒋浩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9,共7页
为寻找合适的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方法,基于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总量、人均GDP、机动车保有量、碳排放强度、城镇化率、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等7项指标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粒子... 为寻找合适的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方法,基于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总量、人均GDP、机动车保有量、碳排放强度、城镇化率、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等7项指标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网格搜索优化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以1995—2016年交通运输碳排放相关指标作为基础数据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GA-SVM对比PSO-SVM与GS-SVM所得出训练集的相关系数分别增长了2.74%和1.07%,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增长了1.04%和0.29%,较其它两种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学习和推广能力,说明GA-SVM模型更适合对城市交通碳排放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排放预测 GA-SVM模型 影响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污染排放的纯语言型多属性群决策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明 李永利 陈浩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0-525,共6页
为了有效评估不确定性交通污染排放控制方案的优劣,针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在构建影响其方案选择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语言变量刻画其不确定性,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偏好,研究一类该问题的多属性群决策模型。该模型有效... 为了有效评估不确定性交通污染排放控制方案的优劣,针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在构建影响其方案选择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语言变量刻画其不确定性,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偏好,研究一类该问题的多属性群决策模型。该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方法无法处理交通污染排放属性权重完全未知、属性值和对方案的主观偏好值的缺陷,从而使得交通污染排放管控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某道路的5个交通污染气体排放方案评估为例,并与无决策者主观偏好的方案排序结果比较,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排放控制 评价模型 不确定语言变量 决策者主观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双层次计量模型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靖添 马晓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3-1142,共10页
构建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层次和强度层次影响因素模型,使用Johansen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结构、运输装备能效水平、运输组织水平和基础设施密度... 构建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层次和强度层次影响因素模型,使用Johansen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结构、运输装备能效水平、运输组织水平和基础设施密度等因素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铁路运输占比、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百人电话拥有量和公路路网长度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74%,−2.60%,2.01%,−0.68%和0.17%。因此,在经济正常发展情景下,提升铁路等低碳运输方式的比例,推进降低传统汽车燃油消耗水平,推广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快智慧交通发展,有助于控制交通运输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排放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双层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内环货车错时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平江 张卫东 +2 位作者 蒋昌潭 刘姣姣 安贝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2,共8页
在分析货车实施错时限行后内环车流量时段分布变化基础上,通过对PM2.5、NO2等指标的ADMS模型模拟和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内环货车错时限行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货车错时限行后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2.5、NO2小时平均质... 在分析货车实施错时限行后内环车流量时段分布变化基础上,通过对PM2.5、NO2等指标的ADMS模型模拟和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内环货车错时限行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货车错时限行后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2.5、NO2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9.4%和6.0%,峰值浓度明显降低,晚上出现峰值时间往后推移了2~3 h。经ADMS模型模拟计算,内环高峰时段机动车排放对主城区NO2、PM、VOCs的浓度贡献分别降低了54.1%、56.3%、17.5%,CO浓度贡献不大。内环货车错时限行措施对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 机动车排放 空气质量 ADMS模型 错时行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计量模型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苑君 吴旗韬 +3 位作者 王长建 吴康敏 张虹鸥 金双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2-964,共13页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Ⅰ~Ⅳ类客车和Ⅰ~Ⅵ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Ⅰ~Ⅳ类客车和Ⅰ~Ⅵ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车,货车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57.1%;客车占42.9%。其中,中小型机动车,如Ⅰ类客车(即小汽车)、Ⅰ类和Ⅲ类货车等是高速公路主要碳排放源。2)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碳排放高值路段具有集中于国家级高速公路、邻近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邻近机场和港口等空间特征。客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沿广州市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货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分布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且货车载货量越小,碳排放空间分布越集中。3)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较高的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城市首位效应突出。县区尺度下,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碳排放较高的县区多为广州市和佛山市下属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交通流大数据 高速公路碳排放 排放计量模型 空间格局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减排的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模型优化研究
20
作者 刘博 林建新 +1 位作者 刘依妮 张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72,共14页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仿真模型全局参数,描述了参数总敏感度以及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的敏感度。利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分析并标定局部参数值,优化了参数标定流程。计算仿真轨迹工况,本地化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微观排放模型,得到交叉口不同流向和不同驾驶行为下的HC、CO、NO_(x)、CO_(2)排放。研究表明:仿真模型优化效果显著,所提方法可精确识别高排放的空间位置,解析排放与驾驶行为之间的联系。应用DBSCAN聚类分析参数寻优值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标定流程,全局参数标定将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6327降至0.1306,加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1441降至0.0528,对于环境视角下仿真模型构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微观交通仿真 量化排放 微观排放模型 驾驶行为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