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鹏军 万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共10页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的协调发展是科学调控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基于地租理论的微观区位决策与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宏观动态交互理论基础上,回顾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的发展过程及不同依据下的分类特征,对空间相互作用和重...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的协调发展是科学调控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基于地租理论的微观区位决策与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宏观动态交互理论基础上,回顾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的发展过程及不同依据下的分类特征,对空间相互作用和重力模型理论模型、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随机效用和离散选择模型和基于行为的微观模型4类一体化模型的优劣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分析表明,具有合理理论基础、科学数据处理方法、较高模型精度和政策评估适用性的一体化模型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趋向微观化、综合化和简约化,而国内一体化模型发展相对滞后,要求模型理论与综合实证开发的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在新数据、新交通技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将从"空间"模型向"时空间"模型转变;从"宏观"集计模型向"微观"行为模型转变;从"交通-土地"模型向"综合系统"模型转变;从"样本数据"模型向"大数据"模型转变;从"交通规划"应用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用转变。旨在对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的一般结构、原理类型、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以推进一体化模型在中国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城市活动 一体化模型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一体化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江航 胡列格 +1 位作者 王佳 陈舟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考虑到城市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系统相互影响、循环反馈的关系,以多模式交通网络均衡为约束,运用双层规划模型将土地利用问题和多模式交通系统相结合,并使用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求解算法,用于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通过算例分析了决... 考虑到城市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系统相互影响、循环反馈的关系,以多模式交通网络均衡为约束,运用双层规划模型将土地利用问题和多模式交通系统相结合,并使用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求解算法,用于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通过算例分析了决策者在对土地利用不同的重视程度下,相应的均衡状态以及应采取的土地利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模式交通 一体化模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节点-场所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贺鹏 陈珍 +1 位作者 黄靖茹 许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23,共7页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为TOD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TOD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TOD 节点-场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管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素红 杨利军 《规划师》 2005年第8期14-19,共6页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理念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与土地利用 一体化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空间特征的协同优化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5
作者 郭亮 彭雨晴 +1 位作者 张彪 韩梦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形态变化及内部交通结构特征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务)型通勤圈呈现“圈层+轴带”和“核心集聚+圈层扩展”两种结构模式;工业型通勤圈则呈现“纺锤模式”布局,通勤方向性更为明显。(2)轨道交通要素供给会重点影响通勤圈的形态、拉长通勤距离;土地利用要素的紧凑布局有利于促进通勤圈圈层集聚,缩短其通勤距离和时耗。针对两种类型的通勤圈,从促进通勤圈绿色出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情景模拟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麦地娜.哈尔山 母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2,共7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交通顺畅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交通带动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形态决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交通顺畅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交通带动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交通的生成和交通模式的分担率。因此,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高其一体化程度,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建立节点及场所指标体系,考察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及BRT的14个站点周围区域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程度,并据此对站点进行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站点类型的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一体化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互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云 刘泓昆 +3 位作者 胡慧敏 巩科麟 张亚男 殷子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相互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中国深圳市1999年与2015年的建筑普查、土地利用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刷卡数据,从开发强度、用地信息熵、车站类型及早晚高峰...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相互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中国深圳市1999年与2015年的建筑普查、土地利用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刷卡数据,从开发强度、用地信息熵、车站类型及早晚高峰客流量等多个指标精细化分析轨道交通车站运能与周边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入“节点-场所”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间的发展协调程度,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将二者协调状态划分为从属状态、平衡状态及失衡状态.结果表明,随着轨道交通车站开发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车站客流量与周边土地利用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全天客流量与容积率和商办建筑面积显著正相关,早高峰客流量与居住建筑面积和建筑密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容积率显著负相关,晚高峰客流量则与商办建筑面积和道路网密度显著正相关.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偏低,站点类型以节点和场所价值低度均衡发展的从属状态为主,而协调状态则较少且集中分布在中心区圈层.未来应进一步对失衡节点地区采取针对性的开发策略,提升集聚效应与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车站 土地利用 “节点-场所”模型 协调关系 客流量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决策咨询高层论坛
8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决策咨询高层论坛是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河北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区域性学术服务活动项目——“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成果。论坛由中国土木工...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决策咨询高层论坛是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河北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区域性学术服务活动项目——“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成果。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发起,得到了河北省科协、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市轨道交通责任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响应。论坛的目标是对国家的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战略目标进行解读,选取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土地、环境、经济和社会学方面的相关专家参与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有理论高度、有针对性、有实际操作性的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交通一体化 土地利用 协调发展 决策咨询 论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北京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影响下土地利用性质空间分异的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励雅 秦燕燕 邵春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先验数据有限且存在不确定因素情形下,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空间分异的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云灰色模型和马尔可夫链的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系统云灰色模型,使用较少量的历史数据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类性质用地... 在先验数据有限且存在不确定因素情形下,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空间分异的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云灰色模型和马尔可夫链的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系统云灰色模型,使用较少量的历史数据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类性质用地面积变化曲线的粗略拟合;借助马尔可夫链进行系统状态划分,通过缩小预测区间以提高预测精确度;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03—2015年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吸引范围内土地利用性质的空间分异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建设加剧了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的空间分异,其周边各种性质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趋势呈现出非平稳随机过程特性;轨道交通建设对不同性质土地利用的影响方式与影响强度各不相同,其中,对居住用地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对公建用地吸引作用不明显,对工业用地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性质 空间分异 系统云灰色模型 马尔可夫链 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郁葱 陈海伟 梁枫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模拟新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运用离散选择理论,对Lowry模型中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将居民的选址效用定义为有关土地租金和交通区位的线性组合,建立家庭参与住宅和活动分配的平衡等式,构建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为模拟新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运用离散选择理论,对Lowry模型中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将居民的选址效用定义为有关土地租金和交通区位的线性组合,建立家庭参与住宅和活动分配的平衡等式,构建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并设计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南沙新城数据为支撑,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具有良好的解析能力,能为合理调配人口分布和就业格局提供依据,适用于新城发展的短期运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土地利用交通模型 交通区位 新城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星 赵金宝 +2 位作者 刘文静 姜嘉伟 徐月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31,共10页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纳入功能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站点地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在青岛市的实证研究中,以扩展模型3项价...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纳入功能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站点地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在青岛市的实证研究中,以扩展模型3项价值得分为输入,采用层次K-Means聚类法将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5类:从属型、场所滞后型、平衡发展型、节点滞后型和压力型。其中压力型和节点滞后型在各项指标上均表现出较高水平,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区,但节点滞后型的节点价值低于平均水平;平衡发展型站点的指标价值适中,而场所滞后型的场所价值相对较低,表明该类站点地区的土地开发滞后于轨道交通建设;从属型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片区,各项指标普遍较低。通过分析典型站点,得到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建设和土地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模型 站点分类 土地利用 协同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方法(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应江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3期64-72,共9页
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及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考虑外生交通费用的土地利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考虑弹性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过程本是相互独立的,将两者结合为一个综合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将这... 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及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考虑外生交通费用的土地利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考虑弹性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过程本是相互独立的,将两者结合为一个综合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将这种敏感性分析方法用于土地利用方案设计和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最优化,可以使一定的社会剩余函数最大化.最后,以一个包含拥挤交通网络子模型的住宅分布模型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综合模型 敏感性分析 连续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并顾及交通规划的广州市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素丽 王枫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7-569,共13页
为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未来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2030年各类用地总量,按照《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设想,利用PLUS模型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交通规划情景,模拟广州市2030年的土... 为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未来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2030年各类用地总量,按照《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设想,利用PLUS模型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交通规划情景,模拟广州市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分析两种情景下的地类转换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交通规划对人造地表的影响较大,在交通线路3 km范围内,交通规划情景下人造地表的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增加22.06 k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移而来。两种情景下人造地表均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自然发展情景下人造地表在各个区域的蔓延速度相对一致,交通规划情景则集中于中心城区外围分布,在远离市中心地区的分布概率较低;相比于自然发展情景,交通规划情景中斑块的优势度更高,斑块形状更复杂,具体表现为人造地表优势度明显上升,耕地和草地的形状更破碎复杂。研究表明,依据交通规划,利用PLUS模型进行城市未来用地格局模拟具有合理性,模拟结果能为未来国土空间管控及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PLUS模型 自然发展情景 交通规划情景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占补一体化的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述琼 赵晶 +2 位作者 孔祥斌 左旭阳 郝雅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0-279,共10页
推进交通项目沿线占补一体化,开展交通沿线占补一体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研究可以有效协调交通等线性工程建设与耕地保护空间的关系。该研究基于交通沿线占补一体化的内涵和总体构想,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爱高速公路为例,根据“明确整... 推进交通项目沿线占补一体化,开展交通沿线占补一体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研究可以有效协调交通等线性工程建设与耕地保护空间的关系。该研究基于交通沿线占补一体化的内涵和总体构想,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爱高速公路为例,根据“明确整治范围—确定评价单元—评测整治潜力—遴选目标地块”的选址思路,综合应用图层叠置法、距离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组合赋权法和四象限法等,确定了交通项目沿线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最终确定了新增耕地地块84个,总面积190.69 hm2,耕地质量提升地块79个,总面积261.33 hm2。通过对比交通项目占用耕地地块和本方案遴选地块在数量、质量和产能上的变化,方案能很好落实占补平衡目标,基于占补一体化的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研究可以有序指导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该研究选址结果充分体现了交通等线性工程占补平衡的实际需求,可为交通等线性工程基于占补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和差异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耕地 占补一体化 交通沿线 选址 崇爱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发展(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鸣 John Douglas Hunt John Edward Abraham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1期79-91,共13页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为全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全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该模型以PECAS(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结构为基础,实质是在整体经济的前提下考虑基本的交通需求...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为全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全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该模型以PECAS(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结构为基础,实质是在整体经济的前提下考虑基本的交通需求(商品、服务、劳动力交换的流通过程)而进行交通规划.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是一种空间经济模拟系统,它侧重交通规划和发展规划,近几年在美国提出并在一些州和城市得到应用.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受其模型建立基础,尤其是MEPLAN和TRANUS模型的影响,但该模型在理论基础和行为描述上都做了明显的改进.本文从数据源和标定方法方面介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交通模型 变通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 空间经济模型 输入-输出表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的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童 谢蜀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年第6期45-50,共6页
介绍了西方国家对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一体化研究的沿革。给出了 5类土地使用和交通一体化的方法和模型 :基于劳瑞理论模型的方法 ,基于数学规划的方法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方法 ,基于城市经济学理论的方法 ,基于微观模拟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开发 土地使用 交通一体化 劳瑞理论模型 数学规划 投入产出理论 微观模拟 城市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预测模型研究——以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健 章立辉 +2 位作者 彭春露 彭仲仁 徐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2,118,共9页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针对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模型来实现海量数据的获取、储存以及更新.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出基于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土地预测模型.基于实际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合理考虑土地利用系统中时空变量的复杂性,结果可靠,为正确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土地利用 元胞自动机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综合规划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范炳全 周溪召 +1 位作者 严凌 熊世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8-50,共3页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综合规划研究的理论、模型及应用的进展,还阐述了美国在局部土地利用和交通研究的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影响费政策。这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交通 综合规划 模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卢新海 任文琴 +1 位作者 杨浩 柯善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城市交通实现紧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要素作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究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东部地区84个城... 城市交通实现紧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要素作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究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东部地区8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别构建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误差模型探究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解析了不同交通因子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差异化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东部地区城市交通紧凑度整体不断提升,且区域差距呈逐渐缩小之势。②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效率值由2005年的0.393提升到2018年的0.618;2019年受政府环境规制影响效率值又下降为0.398。③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且交通可达性因子的影响力最强,公交系统效率因子居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子的影响力则稍弱。因此,基于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提出,城市交通发展应多途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系统效率,在落实区域交通可达性高标准的同时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中心城市应主动发挥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回应国家对构建紧凑城市和生态城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紧凑度 城市土地利用 超效率SBM模型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谢秉磊 丁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3,41,共6页
构建了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将不同输入、输出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指标间的松弛变量和剩余变... 构建了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将不同输入、输出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指标间的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得出各个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DEA有效前沿面投影理论,提出DEA无效决策单元实现协调发展时应达到的标准,为无效决策单元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以美国阿勒格尼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能够较好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协调关系 土地利用 DEA模型 TOD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