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琼
张涛
+2 位作者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2,共4页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孔
淀粉
交联微孔淀粉
结构
性质
微
孔
淀粉
交联
基本性质
晶体结构
电子显
微
镜
功能材料
X-衍射
颗粒形态
分析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徐忠
刘明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吸水率
吸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沈晓亮
钱程
+2 位作者
王继虎
安敏芳
唐忠锋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94-97,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一次法相比,两次法制备的交联微孔淀粉吸附能力提高了很大的提升,当POCl3用量为0.4μL/g时,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了9.22%和10.43%。SEM观察到交联微孔淀粉表面有较多孔洞,微孔化程度高;XRD结果发现交联微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一次法
两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联微孔甘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涛
李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混合酶为酶解剂,采用交联-酶解法制备得交联微孔甘薯淀粉。FT-IR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OH、-CO基团上,为酯化交联,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此种交联微孔甘薯淀粉较之原淀粉,吸...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混合酶为酶解剂,采用交联-酶解法制备得交联微孔甘薯淀粉。FT-IR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OH、-CO基团上,为酯化交联,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此种交联微孔甘薯淀粉较之原淀粉,吸水率、吸油率、抗老化性、抗剪切性、抗酸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甘薯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吴思芸
王继虎
+5 位作者
张燕萍
于丹凤
邵思盼
李冬亮
贺正果
唐忠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8-242,共5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交联淀粉乳浓度为30%、交联剂用量为80μL、缓冲液pH4.5、复合酶用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h时,交联微孔淀粉具有较佳吸水率和吸油能力。通过SEM、XRD和TGA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吸水率
吸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琼
张涛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机构
陕西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院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2,共4页
基金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No.410697)
安康师与专科研专项资金资助(No.2004A2×008)
文摘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关键词
微
孔
淀粉
交联微孔淀粉
结构
性质
微
孔
淀粉
交联
基本性质
晶体结构
电子显
微
镜
功能材料
X-衍射
颗粒形态
分析仪器
Keywords
microporous starch, crosslinked microporous, starch structure, property
分类号
TS23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徐忠
刘明丽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541076)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A06B401-4)
文摘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吸水率
吸油率
Keywords
crosslinked porous cornstarch
capacity of wat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oil adsorption
分类号
TS23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沈晓亮
钱程
王继虎
安敏芳
唐忠锋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94-97,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cs1304008)
文摘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一次法相比,两次法制备的交联微孔淀粉吸附能力提高了很大的提升,当POCl3用量为0.4μL/g时,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了9.22%和10.43%。SEM观察到交联微孔淀粉表面有较多孔洞,微孔化程度高;XRD结果发现交联微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一次法
两次法
Keywords
crosslinked microporous starch
compound enzyme
one stage
two stages
分类号
TS235.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联微孔甘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涛
李英
机构
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
湖南工程学院图书馆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基金
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C7006)
文摘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混合酶为酶解剂,采用交联-酶解法制备得交联微孔甘薯淀粉。FT-IR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OH、-CO基团上,为酯化交联,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此种交联微孔甘薯淀粉较之原淀粉,吸水率、吸油率、抗老化性、抗剪切性、抗酸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甘薯
理化性能
Keywords
crosslinked micro porous starch
sweet potato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S201.7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吴思芸
王继虎
张燕萍
于丹凤
邵思盼
李冬亮
贺正果
唐忠锋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8-242,共5页
基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cs1104015)
上海市高校"085"知识创新工程建设项目(JZ0904)
文摘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交联淀粉乳浓度为30%、交联剂用量为80μL、缓冲液pH4.5、复合酶用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h时,交联微孔淀粉具有较佳吸水率和吸油能力。通过SEM、XRD和TGA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吸水率
吸油率
Keywords
crosslinked microporous starch
compound enzym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il absorption rate
分类号
TS235.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周琼
张涛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徐忠
刘明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沈晓亮
钱程
王继虎
安敏芳
唐忠锋
《中国酿造》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交联微孔甘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谢涛
李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吴思芸
王继虎
张燕萍
于丹凤
邵思盼
李冬亮
贺正果
唐忠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