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辐射下交联壳聚糖树脂固载化β-环糊精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佐英 张启修 魏琦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用模板法经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树脂作载体 ,环氧氯丙烷作活化剂 ,交联壳聚糖活化的最适活化条件。并在微波辐射下用被环氧氯丙烷活化的壳聚糖树脂固载化环糊精 。
关键词 波辐射 交联 壳聚糖 树脂 β-环糊精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60交联壳聚糖固载β-环糊精薄膜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
2
作者 查飞 马剑 +2 位作者 常玥 董芳 常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KH-560交联壳聚糖固载β-环糊精薄膜对4-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和2,4,6-三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质浓度、pH、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298K下吸附4-硝基苯酚... 研究了KH-560交联壳聚糖固载β-环糊精薄膜对4-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和2,4,6-三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质浓度、pH、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298K下吸附4-硝基苯酚在40min时可以达到平衡;随着硝基数目的增加,吸附量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减小;吸附过程用Langmuir模型描述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60交联壳聚糖载β-环糊精 硝基苯酚 吸附剂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并-18-冠-6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的固载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世伟 高保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8,共6页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将冠醚二苯并-18-冠-6(DBC)转变为氯甲基化的冠醚(CMDBC),使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的羟基与CMDBC之间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从而实现冠醚的固载化,制得了固载有冠醚的功能微球DBC-CPVA。在建立了冠醚DBC固载量测定方...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将冠醚二苯并-18-冠-6(DBC)转变为氯甲基化的冠醚(CMDBC),使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的羟基与CMDBC之间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从而实现冠醚的固载化,制得了固载有冠醚的功能微球DBC-CPVA。在建立了冠醚DBC固载量测定方法(溴百里香酚蓝-固相萃取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DBC固载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溶剂性质对DBC在CPVA微球上的固载化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70℃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可制得冠醚DBC固载量为1.72 mmol/g的DBC-CPVA功能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18--6 氯甲基化 交联聚乙烯醇 钾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冠醚二苯并-18-冠-6在苯甲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世伟 高保娇 +1 位作者 高学超 王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7-932,共6页
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固载冠醚二苯并-18-冠-6(DBC),从而制得三相相转移催化剂DBC-CPVA;在此基础上,以苯甲酸钾与溴代正丁烷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体系,重点研究固体催化剂DBC-CPVA的相转移催化性能,考察主要因素对液-固-液三相... 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固载冠醚二苯并-18-冠-6(DBC),从而制得三相相转移催化剂DBC-CPVA;在此基础上,以苯甲酸钾与溴代正丁烷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体系,重点研究固体催化剂DBC-CPVA的相转移催化性能,考察主要因素对液-固-液三相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体系中,水相中的苯甲酸钾与有机相中的溴代正丁烷可顺利地发生酯化反应,这一结果显示出固载于DBC-CPVA表面的DBC与K+离子形成的络合物阳离子,能有效地将苯甲酸根负离子转移至有机相,使酯化反应顺利地进行.有机相的极性越强,酯化反应的速率越快,溴代正丁烷的转化率越高;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4时,酯化反应具有最大的速率,溴代正丁烷的转化率可达70%.固体催化剂DBC-CPVA循环使用8次,催化活性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二苯并-18--6 交联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互作用的可逆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宁爱民 李伟 +1 位作者 王志敏 宛新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5-1260,共6页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溶菌酶(Lyz)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互作用过程中Lyz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6.5和8.5的情况下,CTAB与Lyz摩尔比分别达到228和286时,Lyz仍可与CTAB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复合体,Ly...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溶菌酶(Lyz)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互作用过程中Lyz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6.5和8.5的情况下,CTAB与Lyz摩尔比分别达到228和286时,Lyz仍可与CTAB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复合体,Lyz的构象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Lyz与CTAB形成的稳定复合体的溶液中加入β-CD,当β-CD与CTAB摩尔比达到1.2时,Lyz的荧光强度可以几乎完全恢复。因此,Lyz与CTAB的相互作用具有可逆性的特点。交联壳聚糖固载β-环糊精微球具有与单体β-CD类似的作用,可以代替传统人工伴侣系统中的剥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β-环糊精 交联壳聚糖固载β-环糊精微球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