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电场交直流混合输电并网中VSC-HVDC的控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范心明 管霖 +3 位作者 夏成军 李峰 饶宏 李立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4781-4790,共10页
为提高风电场交直流混合输电并网的系统性能,提出一种更加灵活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控制策略。对于风电场侧电压源换流器,设计了一种新的交流电压–功角控制... 为提高风电场交直流混合输电并网的系统性能,提出一种更加灵活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控制策略。对于风电场侧电压源换流器,设计了一种新的交流电压–功角控制方法。对于交直流混合输电模式,该方法通过调节风电场交流母线电压与电压源换流器输出电压间的功角来实现定有功功率控制。对于纯柔性直流输电模式,风电场交流母线电压自动被调节为具有恒幅恒频的交流电压,实现了对波动风电的同步输送。该方法中输电模式的变化无需切换控制;另外,通过附加电流高通滤波器增强了对系统谐振的阻尼作用。对电网侧电压源换流器,采用一种新的直接电流矢量控制,使直流电压稳定在参考值上。运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分别接入笼型感应发电机(squirrel cage induction generator,SCIG)风电场和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建模仿真。一系列运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交直流混合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控制策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阶模型辨识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广域阻尼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树恒 李兴源 +1 位作者 武凌云 刘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6-40,55,共6页
提出了一种辨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降阶模型并设计其广域阻尼控制器的方法。首先在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辨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降阶模型的辨识方法;根据射影控制原理进一步设计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广域阻尼控制器... 提出了一种辨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降阶模型并设计其广域阻尼控制器的方法。首先在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辨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降阶模型的辨识方法;根据射影控制原理进一步设计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考虑到广域反馈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通信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广域信号主导模式的时延补偿环节。以规划中的南方电网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进行算例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系统 PRONY算法 广域阻尼控制 射影控制 时延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电压稳定临界点非线性规划 被引量:6
3
作者 颜伟 胡刚 +1 位作者 余娟 刘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4,共5页
在充分考虑电压失稳过程及直流控制方式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电压稳定临界点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说明不同直流系统控制方式与电压失稳过程对优化模型变量及约束方程的影响。采用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求解该电压稳定临... 在充分考虑电压失稳过程及直流控制方式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电压稳定临界点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说明不同直流系统控制方式与电压失稳过程对优化模型变量及约束方程的影响。采用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求解该电压稳定临界点问题,并基于IEEE14、30和118节点的修正算例系统,全面仿真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不同失稳过程及不同补偿能力对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裕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电压稳定 临界点 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钟庆 张尧 +1 位作者 杨金明 武志刚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0-44,共5页
利用S imPowerSystem s工具箱建立了一个两交一直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并对交流故障、直流故障下的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通过与交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由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调节速... 利用S imPowerSystem s工具箱建立了一个两交一直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并对交流故障、直流故障下的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通过与交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由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调节速度快和短时过载能力强的特点,所以交直流输电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 交直流混合输电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交直流混合输电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配置原则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徐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55-58,72,共5页
讨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装置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述了我国电力系统 3道防线的设置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模式。根据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工程的安全稳定计算结果 ,认为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 ,适应这种发展... 讨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装置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述了我国电力系统 3道防线的设置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模式。根据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工程的安全稳定计算结果 ,认为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 ,适应这种发展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充分利用电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以数据通信网络为重要工具 ,建立充分信息交换基础上的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相结合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了建立这种系统框架的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交直流混合输电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配置原则 电力系统 预防控制 紧急控制 恢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协同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张尧 武志刚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大规模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出现使得经典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受到了局限。提出用协同论的基本思想处理稳定性研究遇到的新问题。首先,论证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符合协同论研究对象的特征:超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具有分层结构;子系统... 大规模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出现使得经典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受到了局限。提出用协同论的基本思想处理稳定性研究遇到的新问题。首先,论证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符合协同论研究对象的特征:超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具有分层结构;子系统众多,种类较少。然后,给出了用协同论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包括役使原理、福克-普朗克方程、信息熵理论、无尺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协同论 临界相变 役使原理 福克-普朗克方程 信息熵 尺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输电运行风险模糊云评价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俊磊 彭红英 +2 位作者 钱峰 王峰 占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6,共10页
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运行风险的准确评估,不仅能够对交直流通道输电能力、稳定性做出判别,同时也可为送端和受端系统安稳分析和运行控制提供有效依据。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可靠性串并联模型的"模糊... 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运行风险的准确评估,不仅能够对交直流通道输电能力、稳定性做出判别,同时也可为送端和受端系统安稳分析和运行控制提供有效依据。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可靠性串并联模型的"模糊云"风险评估方法。首先,研究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的运行风险分析策略串并联拓扑模型,并建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其次,研究交直流混合输电各子系统运行风险的交互作用,利用模糊理论确定子系统在总体运行风险中的重要性程度,实现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然后,考虑到交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特点,应用云模型求解各指标的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度,判断输电系统总体风险等级,从而实现对交直流输电系统风险水平的实时量化评估;最后,以中国东北某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运行风险评价仿真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糊云风险评价方法,可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安稳风险评估、运行稳定控制、输电容量优化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风险评价 可再生能源 交直流混合输电 运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直流侧双极故障保护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月 郑丰隆 +1 位作者 卢衍春 范红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为进一步分析含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故障特征,基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拓扑结构,推导了MMC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直流系统双极短路的故障机理和故障特征,针对含MM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 为进一步分析含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故障特征,基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拓扑结构,推导了MMC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直流系统双极短路的故障机理和故障特征,针对含MM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双极短路故障,设计了限流电路及闭锁换流站与交流断路器跳闸相结合的故障保护方案。以厦门市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交直流混合系统,并对保护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保护策略能有效地降低故障电流,提高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线路双极故障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志鹏 张海涛 +2 位作者 侯琛 赵宏伟 刘梦琦 《南方农机》 2017年第22期85-85,共1页
文章构建了双极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PSCAD/EMTDC软件对线路输电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在不改变线路参数情况下,计算220k V等级输电系统的功率、电压传输特性,为发展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 双极 传输功率 输电 功率损耗 电压降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送受端电网连锁反应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控制方法
10
作者 欧阳金鑫 陶睿 +2 位作者 庞茗予 潘馨钰 肖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之间耦合紧密,首次换相失败后若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后续换相失败、送端过电压和相邻直流相继换相失败等连锁反应。为此,提出了基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的送受端连锁反应抑制方法。分析了换相失败及控制系...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之间耦合紧密,首次换相失败后若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后续换相失败、送端过电压和相邻直流相继换相失败等连锁反应。为此,提出了基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的送受端连锁反应抑制方法。分析了换相失败及控制系统作用下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送受端连锁反应的过程;通过对避免后续换相失败和整流站过电压的直流电流的解析,建立了单回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进一步推导了避免相继换相失败的直流电流范围,建立了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进而提出了抑制送受端连锁反应的自适应电流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相继换相失败和后续换相失败,并缓解送端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暂态过电压 连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交直流并联输电网网损优化理论及其在南方电网中的实现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恺 陈亦平 +4 位作者 张昆 侯君 李建设 侯云鹤 唐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交直流并联电网的网损优化问题与传统无功优化问题有很大不同,纯交流电网主要通过合理配置系统无功以降低网损,而交直流并联电网则是通过调整直流功率改变有功潮流分布,从而实现降低全网网损。尤其对于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并联送电... 交直流并联电网的网损优化问题与传统无功优化问题有很大不同,纯交流电网主要通过合理配置系统无功以降低网损,而交直流并联电网则是通过调整直流功率改变有功潮流分布,从而实现降低全网网损。尤其对于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并联送电的南方电网,调整交直流潮流分布降低主网网损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然而实际运行中主要依靠经验调整交直流潮流,亟需一种能够指导交直流输电网损优化的理论方法和适用于大规模系统的网损分析工具。该文系统分析交直流潮流分布影响网损的机理,提出相应网损优化最优潮流模型和最优等网损微增率原则。同时提出适用于大区电网规模的实用计算方法,在保留系统完整拓扑模型基础上实现算法的高准确性、稳定性和快速性。所提出的交直流并联电网网损分析理论和实用方法,已经应用于南方电网实际调度运行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降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潮流 网损优化 交直流混合输电 拉格朗日乘子 网损等微增率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系统中交流故障对直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宪刚 王志滨 吕伟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32,共4页
为研究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提高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析了天生桥地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典型故障、天广直流系统区外故障下交、直流保护动作情况和直流系统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交流系统故障下直流输电系统具... 为研究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提高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析了天生桥地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典型故障、天广直流系统区外故障下交、直流保护动作情况和直流系统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交流系统故障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特性,但交、直流保护配合和直流系统保护配置存在不足,提出在考虑直流一次设备承受故障冲击能力的基础上交直流系统保护以及直流双极保护的配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单相故障 闭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直流同塔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计算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军 王思颖 李本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了寻求一种适合交直流同塔架设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线路表面场强的特点,利用线性叠加原理求出混合线路表面场强,并结合晴天和雨天对交流和直流线路电晕程度的不同影响,提出在同一种天气状况下计算... 为了寻求一种适合交直流同塔架设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线路表面场强的特点,利用线性叠加原理求出混合线路表面场强,并结合晴天和雨天对交流和直流线路电晕程度的不同影响,提出在同一种天气状况下计算交直流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用3种计算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方法,分晴天和雨天情况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BPA修正公式计算值最大,该方法可视为目前计算交直流同塔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 电磁环境 无线电干扰 可听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的交直流系统稳定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苏黎 吴广宁 +3 位作者 蒋伟 黄震 任志超 雍小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直流输电的大力建设,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正在逐渐凸现其研究的重要性。在交直流系统中,当交流系统或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整个混合系统的影响正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为此通过BPA电力系统分析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直流输电的大力建设,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正在逐渐凸现其研究的重要性。在交直流系统中,当交流系统或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整个混合系统的影响正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为此通过BPA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建立了一个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在不同的交、直流故障下进行了系统的暂态稳定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直流输电线路不同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程度。通过仿真结果表明直流闭锁时快速切机是保持系统稳定的有效方法,以及切机数值大小对系统频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 暂态稳定 直流闭锁 频率稳定 B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C混合输电系统分散协调控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国栋 毛承雄 +1 位作者 陆继明 胡兆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37-42,共6页
针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在应用中带来的AC/DC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AC/DC数学模型,并对AC/DC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最优协调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中,逆系统线性化理论被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文中为了与交流... 针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在应用中带来的AC/DC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AC/DC数学模型,并对AC/DC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最优协调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中,逆系统线性化理论被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文中为了与交流电网相配合,将标幺制引入了直流输电系统,并以Lyapunov间接法证明了该闭环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AC/DC混合输电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交直流混合输电: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 分散协调控制 逆系统理论 李亚普诺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广直流输电功率对天广交流通道输电能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丽华 曾勇刚 +4 位作者 秦华 李柏青 马志强 马世英 蒋德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我国第1个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出现后,交直流系统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问题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对天广直流投运初期及天广交流通道网架加强后直流系统运行对天广交流通道输电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如果交流... 在我国第1个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出现后,交直流系统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问题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对天广直流投运初期及天广交流通道网架加强后直流系统运行对天广交流通道输电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如果交流系统网架较弱,则随着直流输电功率增加,交流系统输电能力将要逐渐受到限制而减小;如果交流系统网架较强,则直流系统运行不会影响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输电能力 极限功率 直流输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对交流系统变压器的影响及抑制措施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英 《广东电力》 2008年第4期28-31,共4页
广东电网是交直流混合运行电网,当直流输电系统双极电流不对称运行或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时,巨大的直流电流通过接地极注入大地,交流系统的变压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的影响。直流偏磁使得变压器噪声、振动加大,电压波... 广东电网是交直流混合运行电网,当直流输电系统双极电流不对称运行或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时,巨大的直流电流通过接地极注入大地,交流系统的变压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的影响。直流偏磁使得变压器噪声、振动加大,电压波性变坏,铁耗增加。为此,介绍了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几种措施,并对各种抑制措施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交直流混合输电 接地板电流 变压器 直流偏磁 励磁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优化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的阻抗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田艳军 彭飞 +2 位作者 王慧 王毅 官仕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34-3742,共9页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中功率面临双向流动的情况,功率正向与反向之间系统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特性,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论文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而提高的...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中功率面临双向流动的情况,功率正向与反向之间系统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特性,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论文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而提高的系统稳定性,首先对功率控制的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在d-q坐标系下进行小信号建模,对比分析正向和反向功率下的阻抗特性。其次,结合阻抗稳定判据,揭示双向功率流动对并网变流器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阻抗优化控制策略,在不改变稳定性较好的正向阻抗特性的同时,优化并统一反向阻抗特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变流器系统在双向功率流动下,能够保持较为统一的稳定特性,并能够有效抑制传输功率传输方向变化引起的振荡问题。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双向流动 并网逆变器 稳定性 阻抗 交直流混合输电 功率控制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控制系统的LCC-HVDC直流电流暂态特性分析与交流短路电流近似解析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彤 孙奕 +2 位作者 裴林 王佳明 王增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509-8522,共14页
短路电流是电网规划的关键依据之一,特别是在交直混联系统中。当混合输电系统的交流侧发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变化对交流短路电流有着直接影响,此外由于LCC-HVDC的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后直流电流暂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文针对LCC-HVD... 短路电流是电网规划的关键依据之一,特别是在交直混联系统中。当混合输电系统的交流侧发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变化对交流短路电流有着直接影响,此外由于LCC-HVDC的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后直流电流暂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文针对LCC-HVDC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提出计及控制系统的直流电流暂态全过程的时域分段近似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受端交流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后逆变侧换流器的换相失败暂态过程,并阐述故障后直流系统向逆变侧交流系统贡献直流电流的原理。其次,根据直流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暂态响应特性,分段建立其传递函数模型。最后,将受控量的频域表达式经过拉式反变换,得到时域下的直流电流分段解析式,并进一步得到考虑直流电流贡献的逆变侧交流短路电流的近似解析结果,通过与实际仿真进行对比,验证提出的直流电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该近似解析结果能够较为准确描述故障后逆变侧交流电流的暂态全过程,为线路保护定值和断路器相关参数的选取和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 近似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ny辨识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伍凌云 李兴源 +3 位作者 杨煜 洪潮 刘海洋 付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7,共6页
发展了基于Prony算法的辨识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将其用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分析和阻尼控制设计,通过对输出信号动态时域数据的Prony辨识得到了系统的等值降阶线性模型,分析出次同步振荡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 发展了基于Prony算法的辨识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将其用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分析和阻尼控制设计,通过对输出信号动态时域数据的Prony辨识得到了系统的等值降阶线性模型,分析出次同步振荡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附加直流阻尼控制器。设计步骤为:在待研机组电气距离较近处施加低幅短时间的负荷扰动,对该机组的转子角速度暂态响应进行Prony辨识,获取系统的降阶线性传递函数模型,对于选定的极点,对阻尼控制器的参数取一估计值,配置阻尼控制器后,重复Prony辨识过程,并依据辨识结果调整阻尼控制器参数,直至闭环系统的Prony辨识极点与选定的极点相近。EMTDC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y系统辨识 次同步振荡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