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漏电感的计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善铭 王祥珩 +3 位作者 李义翔 苏鹏声 马伟明 张盖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4,共6页
在考虑绕组端部的喇叭口和绕组上下层位置的条件下 ,推导了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绕组端部漏电感的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编制了端部漏电感的计算程序 ,计算结果与样机上测试线圈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 定子绕组 端部漏电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供电同步发电机暂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善铭 王祥珩 +3 位作者 李义翔 苏鹏声 马伟明 张盖凡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6-19,37,共5页
将电机的多回路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交直流混合供电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阻尼绕组和励磁绕组端部漏感的计算方法。采用关联变换建立绕组、整流桥与负载间的联接 ,考虑了由于凸极效应、磁路的饱和、绕组的布置以及定转... 将电机的多回路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交直流混合供电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阻尼绕组和励磁绕组端部漏感的计算方法。采用关联变换建立绕组、整流桥与负载间的联接 ,考虑了由于凸极效应、磁路的饱和、绕组的布置以及定转子齿槽的影响产生的空间谐波磁场的作用。对发电机的交流侧和直流侧突然短路过程进行了仿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暂态性能 数学模型 电磁场 交直流混合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接口变换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祝钧 李瑞生 +1 位作者 毋炳鑫 高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4,共7页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推广,交直流混合微网以其灵活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接口变流器是其核心部件。提出了一种接口变换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仅能使交直流子网有功功率分配更加均匀,还能使系统在大容量负荷...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推广,交直流混合微网以其灵活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接口变流器是其核心部件。提出了一种接口变换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仅能使交直流子网有功功率分配更加均匀,还能使系统在大容量负荷投切过程中响应更加平滑,降低交直流子网快速功率波动的耦合影响。Matlab/Simulink仿真算例的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接口变换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能够降低交直流子网功率传导影响,有利于提高交直流微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虚拟同步发电机 接口变换器 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经奎 卜飞飞 +2 位作者 黄文新 胡育文 李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6,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DSWIG)的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该发电系统能同时输出稳定的变速、变频交流电和高压直流电。系统采取标量型瞬时转差频率控制策略。实验采用一台18k W的双绕组发电机验证了该发电方案的可行性。实验... 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DSWIG)的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该发电系统能同时输出稳定的变速、变频交流电和高压直流电。系统采取标量型瞬时转差频率控制策略。实验采用一台18k W的双绕组发电机验证了该发电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该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能够在1∶3的宽转速范围内稳定恒功率运行,且具有优秀的动、静态品质。例如,交流输出电压在突加、突卸100%额定负载时,恢复时间小于10ms,大大低于美军标70ms的规定。初步研究成果表明,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能够为机载、车载等独立电源场合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发电系统 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 瞬时转差频率控制 电力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挂储能控制的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压波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小军 于铄航 +1 位作者 王伟 公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94,共8页
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因负载变化造成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通常在直流母线处设置储能装置予以解决。现有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使得装置负担过重,且未考虑其荷电状态。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侧直挂储能拓扑,提出一种抑... 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因负载变化造成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通常在直流母线处设置储能装置予以解决。现有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使得装置负担过重,且未考虑其荷电状态。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侧直挂储能拓扑,提出一种抑制母线电压波动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经分析确定直挂储能装置工作于定功率模式,通过加入母线电压反馈进而调整储能装置出力的方式改进传统定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减小系统的不平衡功率;采用载波移相调制策略,以降低电流纹波;以荷电状态为对象进行排序均压,保证各储能子模块均匀充放电。在PSCAD/EMTDC中搭建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切除电动机或纯阻性负载突变情况下,母线电压波动率分别减小约70%和90%,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可有效抑制母线电压波动,且蓄电池充放电速率为0.628C,满足快速响应要求。在实时数字仿真实验平台中进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电系统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直挂储能 电压波动抑制 定功率控制 载波移相调制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超瞬变电抗的测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旭升 马伟明 +2 位作者 孙俊忠 杨青 张盖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69,共6页
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正被广泛应用于独立供电系统中,该电机定子上有两套绕组,一套绕组提供交流电,另一套多相绕组整流后提供直流电。不同于三相电机,分析该电机性能时必须考虑复杂的各绕组间的耦合参数。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正被广泛应用于独立供电系统中,该电机定子上有两套绕组,一套绕组提供交流电,另一套多相绕组整流后提供直流电。不同于三相电机,分析该电机性能时必须考虑复杂的各绕组间的耦合参数。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同时采样该电机单个绕组或两个绕组串联线对线短路时的各电流电压波形,通过对这些被采集信号的FFT变换,求出各电压和短路电流基波分量之间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由电机自感和互感超瞬变参数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可得到超瞬变参数的测试值。由上述方法,在一台交直流混合供电的3/12相电机上测出了实际的超瞬变电抗值,利用这些测试值,对电机进行了计算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较好地吻合了实际样机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测参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供电 多相电机 电抗 测定 超瞬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稳态电抗的测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旭升 马伟明 张盖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研究了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对称稳态电抗的测定 ,导出了有关计算公式 ,并在一台交直流混合供电的三相 /十二相电机上测出了其稳态电抗值 ,利用稳态电抗的测试值 ,对电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较好地吻合了实际样机的试验... 研究了交直流混合供电的多相电机对称稳态电抗的测定 ,导出了有关计算公式 ,并在一台交直流混合供电的三相 /十二相电机上测出了其稳态电抗值 ,利用稳态电抗的测试值 ,对电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较好地吻合了实际样机的试验结果 ,验证了所测参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供电 多相电机 稳态电抗 测定 电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发电供电系统突然短路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伟明 杨青 +2 位作者 胡安 刘德志 张盖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39,44,共6页
重点分析了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交流、直流同时发生突然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及电磁转矩 ,给出了它们的解析表达式和计算结果。模拟样机的试验结果证明了文中模型与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从而可为该类供电系统综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短路分析 短路电流 交直流混合发电供电系统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混合供电系统突卸负载的紧急控制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雪妍 付立军 +1 位作者 马凡 周亮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3,共7页
针对新能源发电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混合供电系统中突卸负载可能导致的发电机逆功率问题,以逆变器采用恒电流控制、柴油发电机采用电压和转速下垂控制为基础,提出了逆变器限制输出功率与系统切除非重要负载相结合的紧急控制策略。电磁暂... 针对新能源发电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混合供电系统中突卸负载可能导致的发电机逆功率问题,以逆变器采用恒电流控制、柴油发电机采用电压和转速下垂控制为基础,提出了逆变器限制输出功率与系统切除非重要负载相结合的紧急控制策略。电磁暂态时域仿真和1∶1样机物理试验验证了该紧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供电系统 突卸负载 发电机逆功率 逆变器限流控制 低频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宇交直流混合供电模式下直流电压等级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红坤 何桂雄 +1 位作者 石晶 闫华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840-5851,共12页
直流供电相比交流供电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成本、直流开断技术、普通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限制,智能楼宇全面使用直流前,仍需经历交直流混合供电阶段。由楼宇配电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未来楼宇交直流混合供电方式的整体结构及相应的交、直... 直流供电相比交流供电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成本、直流开断技术、普通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限制,智能楼宇全面使用直流前,仍需经历交直流混合供电阶段。由楼宇配电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未来楼宇交直流混合供电方式的整体结构及相应的交、直流负荷分配情况,阐述了直流配电电压等级的选择原则。讨论了楼宇供电中超低压直流配电和低压直流配电电压等级的具体确定方法。综合各种因素,明确了超低压直流配电和低压直流配电中电压等级选择时可取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为我国楼宇直流供电中电压等级的最终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直流 楼宇供电 电压等级 人体电流效应 安全规定 供电半径 直流开断 电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优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 被引量:13
11
作者 魏炜 赵学良 +4 位作者 朱洁 徐弢 赵贺 李子衿 罗凤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93,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随机波动性,基于鲁棒优化思想构建了供电能力评估模型;针对运行安全被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以配电网运行风险最小为目标、以交直流换...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随机波动性,基于鲁棒优化思想构建了供电能力评估模型;针对运行安全被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以配电网运行风险最小为目标、以交直流换流器等为调控对象的优化控制策略,充分挖掘系统的供电潜力。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合理评估不确定环境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供电能力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直流侧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年珩 杨军 +3 位作者 陈亮 徐韵扬 胡彬 李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77-3487,共11页
作为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的互联接口,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直流端口阻抗特性会受到交流网络影响而带来新的稳定性问题。为实现对弱交流电网背景下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直流侧稳定性的准确分析,建立了考虑电网阻... 作为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的互联接口,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直流端口阻抗特性会受到交流网络影响而带来新的稳定性问题。为实现对弱交流电网背景下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直流侧稳定性的准确分析,建立了考虑电网阻抗和系统延时影响的直流侧小信号阻抗模型,分析了控制参数和系统参数的影响,指出交流电网阻抗和系统延时环节对VSC直流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会降低系统直流侧稳定性。基于系统控制回路和交直流耦合关系的分析,明确了直流侧阻抗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一种有源阻尼重塑方法提高了系统直流侧稳定性。最后构建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稳定性分析和有源阻尼重塑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电压源型变流器 直流侧稳定性 直流侧阻抗建模 有源阻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间断供电的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瑞东 邓卫 +3 位作者 张学 范士雄 于汀 裴玮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9,共7页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能便捷高效地接入各种交直流设备,将是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之一,其运行控制策略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基于多端直流互联结构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研究主从控制模式和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各换流站的控制策略,以...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能便捷高效地接入各种交直流设备,将是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之一,其运行控制策略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基于多端直流互联结构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研究主从控制模式和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各换流站的控制策略,以及换流站交流侧故障和恢复并网过程中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方法。通过 Matlab/Simulink搭建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测试模型,结合该文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协调控制 多端直流 不间断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电源供电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故障特征和接地方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潇 范春菊 +1 位作者 王国钰 金甚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169,共9页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从交流配电网向直流配电网过渡的有效解决方案。为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传输容量与供电可靠性,多端供电结构逐渐被广泛采用。从两端电源供电结构入手,研究当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的直流侧故障特征及接地方式。通过对故...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从交流配电网向直流配电网过渡的有效解决方案。为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传输容量与供电可靠性,多端供电结构逐渐被广泛采用。从两端电源供电结构入手,研究当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的直流侧故障特征及接地方式。通过对故障回路的分析,研究了发生故障后电流的阶段性特性,推导故障电压与电流的时间表达式,并通过数学简化得到故障过电流峰值与达到峰值时刻的简单计算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给出了选择接地电阻阻值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当两侧回路参数不对称时的故障电流振荡现象和规律,并提出基于等效拆分法的四阶微分方程回路计算方法进行故障电流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和接地方式适用于两端电源供电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侧,有助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两端供电 直流 故障特征 接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VSC-HVDC提高发电机阻尼的新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蔓 陆继明 +1 位作者 毛承雄 胡兆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67,共6页
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可以利用直流系统的功率调制来提高交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文章在建立含有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VSC-HVDC混合功率调制方法来提高发电机阻尼,该方法利用Bang-bang控制原理设... 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可以利用直流系统的功率调制来提高交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文章在建立含有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VSC-HVDC混合功率调制方法来提高发电机阻尼,该方法利用Bang-bang控制原理设计混合调制信号,并将其加入到常规的PI调节器中。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混合调制信号可以增强系统的阻尼并有效地抑制振荡,能够改善系统在各种扰动下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交直流混合系统 VSC-HVDC 发电机阻尼 BANG-BANG控制 混合调制 PI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无差控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卫才 李晓凤 +3 位作者 王世豪 张细政 许志伟 刘星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交流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都是有差调节的特点,本文将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应用到连接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互联变流器上。互联变流器的传输功率由直流微网母线电压偏差和交流微网频率偏差送到各自的PI控制器得...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交流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都是有差调节的特点,本文将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应用到连接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互联变流器上。互联变流器的传输功率由直流微网母线电压偏差和交流微网频率偏差送到各自的PI控制器得出。该技术不仅使得混合微电网在负荷切换过程中响应较平滑,还能始终维持混合微网的交流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运行在额定值。采用PSCAD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所提理论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互联变流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有差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接入交流或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境彪 希望.阿不都瓦依提 +4 位作者 晁勤 王一波 任娟 殷志敏 石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29,共7页
目前,风电并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在PSASP中搭建了CEPRI36节点系统中含双馈风电场的纯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详细模型。对计及了风力机传动链、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和直流输电动态模... 目前,风电并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在PSASP中搭建了CEPRI36节点系统中含双馈风电场的纯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详细模型。对计及了风力机传动链、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和直流输电动态模型及其控制策略,且直流系统运行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单极大地回线、单极金属回线、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四种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小信号稳定性进行了仿真。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流或交直流混合系统并参与有功或无功调度两种运行方式角度,采用模态分析法进行了电网区间和局部区域低频振荡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不仅与直流线路运行接线方式存在关联,而且受接入的风电场运行方式影响。与接入交流系统比较,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区间振荡的恶化程度变大、稳定裕度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双馈风力发电机 模态分析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结构优选和设备容量优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释中 裴玮 +4 位作者 杨艳红 孔力 袁晓冬 袁宇波 李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66-2776,共11页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供电能力对其结构和设备容量进行了优选优化。首先,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N-1故障下的负荷转供方式,并提出其供电能力的各类指标。然后以交流供电能力最大和直流供电能力最大为目...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供电能力对其结构和设备容量进行了优选优化。首先,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N-1故障下的负荷转供方式,并提出其供电能力的各类指标。然后以交流供电能力最大和直流供电能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供电能力进行准确计算。进而提出了基于供电能力的结构优选和设备容量优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发现交流和直流供电能力存在着近似线性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针对不同负荷场景,对系统结构和变电站内设备和交直流馈线容量进行了优选优化。通过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并在规划阶段指导电网结构和设备容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交流供电能力 直流供电能力 多目标优化 结构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流体能量俘获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申芳 王军雷 王中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0-2927,共18页
环境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动能是十分丰富且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流体能量可通过不同的能量俘获技术(电磁发电技术、压电能量俘获技术)被转化为电能并供人们使用.自2012年王中林研究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 环境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动能是十分丰富且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流体能量可通过不同的能量俘获技术(电磁发电技术、压电能量俘获技术)被转化为电能并供人们使用.自2012年王中林研究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以来, TENG已成为了最重要的能量,俘获技术之一,并应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研究中.论文综述了当前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的摩擦纳米发电机(fluidic energy harvesting TENG,FEH-TENG)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EH-TENG中摩擦电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原理以及基本的工作模式.在气流动能俘获方面,流致振动(如涡激振动、驰振、颤振和尾流驰振等)是一种有效的将流体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机制,基于该机制,总结了FEH-TENG在风能和流致振动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能量俘获结构.液体动能俘获方面总结了FEH-TENG在波浪和雨滴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FEH-TENG的混合能量俘获系统和摩擦电材料优化在提升FEH-TENG流体能量俘获效率方面的研究.接着介绍了FEH-TENG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FEH-TENG在流体能量俘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展望.论文工作有助于推动FEH-TENG在流体能量俘获领域的发展以及促进相关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流体能量 混合能量俘获 摩擦电材料 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环境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敬如 韩丰 +1 位作者 姜世公 李红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63,共8页
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具备供电可靠性高、电能质量优质、运行控制高效、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灵活接入等特性,成为以电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在介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直流配电技术典型... 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具备供电可靠性高、电能质量优质、运行控制高效、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灵活接入等特性,成为以电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在介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直流配电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及其主要技术特点。结合目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研究现状及能源互联网发展要求,从规划设计、关键设备、保护策略和运行控制等方面提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的技术需求及重点研究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发展技术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规划设计 典型供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